儲建國
最好要以這部憲法為基礎,落實那些民主的條款,逐步修改完善那些不民主的條款。
近些年來,支持民主的人有喜有憂。喜的是,民主已經在更大的程度上成為中國人的共識,那些反民主的言論一旦進入公共論壇,就容易受到廣泛的回擊;那些反民主的行為一旦披露出來,就容易激起公眾的憤怒。憂的是,民主的阻力不少,要落實哪些民主內容,各派分歧很大,難以形成統一的力量,統一的行動。
鑒于很多發展中國家民主實踐的經驗教訓,中國人一方面需要告別民主溫情主義,另一方面需要告別民主幼稚主義。
所謂告別民主溫情主義,就是一定要認識到,民主不是天上掉下的餡餅,也不是某些人的恩賜,而是一種艱難的實踐。在這種實踐中,需要有人付諸行動,需要有人做出犧牲。由于中國人吃過革命戰爭的苦頭,吃過階級斗爭的苦頭,所以,改革開放以來,那種告別革命,逃避斗爭的心理似乎深入人心。知識分子,包括那些支持民主的知識分子,希望中國能夠走上一條和諧發展的道路。
當然,在政治越來越走向文明的世界潮流中,無論是革命,還是斗爭,都要堅持和平的方式。要求民主的中國人要學習甘地的精神,要學習馬丁·路德·金的精神,這可能需要好的信仰,需要好的修行,中國文化中不乏這方面的精神資源。
所謂告別民主幼稚主義,就是一定要認識到,民主是一項復雜的過程,是一項精細的事業。尤其在一個利益沖突,觀點各異的社會里,大家過一種好的民主日子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我們的確需要求同存異,和而不同。然而,同與和的基礎在哪呢?這個基礎首先存在于我們的內心,在于我們一起過更好日子的那種愿望,并愿意為這種日子承擔必要責任的那種精神。也就是說,民主生活的基礎首先在于我們愿意過民主生活,愿意承擔民主生活所施加給我們的義務。
然而,這個盡管是民主的精神基礎,有著深刻的人性根源,但在現實生活中,它是比較軟弱的。現實中的人盡管有可能心同此理,但不一定能夠循理而行。因此,就需要一個外在的規范,現代社會一般將這種規范用法律的方式固定下來,而根本性的法律就叫做憲法。在當前的中國,有一部憲法,盡管不夠完善,但很多條款的民主精神絕對不亞于一些發達國家的憲法。既然如此,我們最好要以這部憲法為基礎,落實那些民主的條款,逐步修改完善那些不民主的條款。唯有如此,我們才能最大限度地團結支持民主的力量,共同推進中國的民主事業。
有一首歌唱得不錯,“它堅持了抗戰8年多,它改善了人民的生活,它建立了敵后根據地,它實行了民主好處多。”這首歌唱出了共產黨的本與源,其實就是民族獨立,改善民生,發展民主。第一條已經實現,第二條和第三條還面臨一些問題。民生和民主是相輔相成的,經濟發展并不一定能夠帶來民生的改善。
兌現民主承諾也不能一蹴而就,而是要有路線圖,要有民主發展的規劃。也許有人說,各國民主都不是規劃出來的,是各種因素風云際會的結果。這句話沒有大錯,但正是因為沒有規劃,所以,這些國家的民主大都不怎么成功,常常伴隨著混亂與治理衰敗。作為民主后發型的國家,其他國家的民主經歷恰恰為我提供了寶貴的經驗教訓,使得我們的民主過程可以有計劃地進行。
做民主計劃比做經濟計劃難,因為爭議太大,因為利益阻撓。這種阻撓如果激烈一點,會達到你死我活的程度。這就需要政治家展現堅強的意志和高超的智慧,擺脫既得利益的羈絆。民主總是在犧牲既得利益的過程中前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