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木鑾
近日,我國財政部公布2010年的財政收入約為83080億元。《南風窗》的《又一個財政“豐收年”的隱憂》來得很及時。在這一“振奮人心”的消息背后還有不少隱憂。
這篇文章解開了眾多的謎底。作者包剛升用一個公司的經營來作為文章的引子。稅收的增長消耗掉公司所有營業額的增長,這是典型的竭澤而漁。而套到中國的財政收入和國內生產總值的關系,是否也是同樣的圖景呢?有這種可能。國內生產總值反映的是一種生產狀態,財政收入增速長期高于國內生產總值可能導致負面效應,結果就是國富民窮。作者提到了鄧小平的觀點。中國的財政要“力求節約”,稅收“要照顧人民的負擔能力”。現在從舉辦各種活動動輒數億元投入,公款購買屢禁不止來看,以上意識貫徹得實在不夠。支出多就要多增稅。因此這兩年不僅是口岸(如香港與深圳口岸)的征稅力度加強了,小生意人也抱怨征稅的力度太大了。稅收征管力度提高是一枚硬幣的兩面,看你怎么看了。
包剛升還很有見地地提到標準迷失的問題。這也是當前中國官員和學者屢犯的常識性錯誤(筆者有合理理由相信這是故意的)。比如提到中國財政收入和支出占GDP的比重與發達國家相比還不算高。還比如我國的水力發電利用率還太低。但有一點學術訓練的都知道,做比較研究是需要講究科學的。比如發達國家和地區財政支出占GDP很高的主要原因在于社會政策領域支出相當高。就以香港為例,兩成多的政府支出花在教育上。而中國內地2009年預算內花在教育的比重大約14%。如果加入預算外支出,這個比重要遠低于10%左右。因此,我國的教育支出占GDP的比重一直無法達到法律的要求。包剛升也提到,社會政策領域支出較少給子孫后代出了個大難題。也就是大量的“福利缺口”需要由他們來填補。他們今后不僅要自己負擔上一輩的支出,還要照常納稅,處境可想而知。
有學者的研究認為,公眾參與社會治理欠缺的國家稅收相對重,道理就在于稅收的事項全由統治者說了算。中國應驗了。還有學者認為,一些公務員治理欠佳的國家,公務員不僅要占有非法收入(有些是腐敗),還要增加其合法收入,魚和熊掌兼得。
“我的夢想是看到更多的東風村”
梁春曉
沙集是我決意常去的地方。
去年10月第一次去沙集前,我看過一些有關沙集的材料,但實地所見還是大大震撼了我,也震撼了同行的學者、同事和一些當地干部。僅僅兩個月后我又去沙集,竟又目睹了許多的新事大事:醞釀多時的沙集鎮電子商務協會成立了,設點的物流公司又增加了,第一家網商服務商進駐并開始服務了……一切都在以令人炫目的速度推進,沙集網商正在一條前所未有的大道上飛奔。
沙集所見讓人感到成就和幸福。走進沙集,走進東風村網商的家里或廠里,哪怕只是靜靜地看和聽,你也能真切感受到電子商務實實在在的巨大作用,真切感受到作為電子商務人的巨大幸福和工作意義。
我的夢想是看到更多的沙集,更多的東風村。
沙集的成功絕非偶然,也絕非孤例,因為成就沙集的核心因素并不稀缺,也并不為沙集所獨有。沙集之路一定可以被許許多多的地方學習和復制,一定可以惠及更多的鄉村和更多的村民。
在我看來,沙集之路的核心不是資金,不是特有資源,不是地理位置,也不是自上而下的指導或推動,而是年輕人的知識、勇氣與淘寶巨大市場的結合所引發的“聚變”。如果說沙集“三劍客”是勇敢的虎,那么淘寶大市場就給這些虎插上了強有力的翅膀。
這是市場的力量。
經過近8年的發展,淘寶網已經成為擁有300萬賣家、3億消費者和7億件商品的巨大市場,日交易額逾15億,去年11月11日“光棍節”僅淘寶商城就創造了日銷售額9.36億的驚人紀錄,比“購物天堂”香港一天的零售額還多。正是淘寶網這一巨大市場的巨大需求與沙集年輕人的知識、勇氣相結合,引爆了蘊藏于草根的巨大能量,創造了沙集鎮和東風村的網商奇跡。幾年來,沙集網商一路走來,從“三劍客”到上千網商,從單一網店到多種經營方式并存互補,從一開始的家具銷售生產到物流進駐、板材加工、配件供應,以及網商服務,電子商務產業鏈不斷延伸,電子商務生態日益豐富。
沙集之路的本質,是電子商務賦予草根們前所未有的商業自由,釋放出“三農”長期以來被地理、土地和身份束縛的能量,創造出信息時代的奇跡。
奇跡剛剛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