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天昊
居長安,大不易。
房價問題,古已有之。問題是,為什么大家都要來“長安”?今日也是一樣。北京,上海,廣州等中心城市,集中了中國幾乎所有的核心資源,從央企,到高校,到政府機構,到核心產業要素,如果天下的精英不到這些城市,哪里還會給予他們廣闊的空間?但既然到達這里,住房的問題就不得不擺在人們面前。
住房和房價問題一直是社會上一個熱門的話題。也因此,有關房價的圖書也蜂擁而起,市面上林林總總關于房價的書出版有幾十種。但正如人們所評論的,良心與頭腦,總是難以兼備。部分“有良心的”公知分子,往往流于民粹,仇視地產商人,敵視炒房者,儼然民眾代言人,但是卻缺乏邏輯,也罔顧市場現實,屬于“無頭腦”。還有部分地產商中的精英分子,著書立說,雖然不乏部分真相,但是立場有別,多從自身利益出發,屬于“沒有良心”。有良心且又頭腦的書,可謂鳳毛麟角。
相形之下,蘇東所著的《房地產真相》算得上一本既有良心,又有頭腦的力作了。僅從外在表現看,這本《房地產真相》并無任何突出的地方。書中沒有多少揭秘內容,也完全看不到陰謀等言論,有的只是一步步的推演和分析。但就是這樣一本書卻獲得了包括茅于軾、陳志武等經濟學家的積極推薦。只因它是時下關于房價的書籍里少見的一本理性、分析也足夠到位、且態度端正的書。在書中,始終貫穿有這樣一種信念,即只要“有正確的政策,可靠的實施,那么讓每個中國家庭擁有100平方米大小的住房沒有任何問題”。
如何才能達到這一目標?書中指出,其實中國的房價更多是一個結構性的問題,其實大多數城市的房價并不算高,只是最熱門的那些城市里房價普遍畸高。
造成這樣情況的原因在于中國的人口遷移。以北京為例,在過去的30年時間里,北京城區的人口已經從500萬暴增到近2000萬,如此多的人口涌入,怎能不使住房的需求暴漲?而中國人口遷移的方向,是有集中趨勢的,包括各省的省會級以上城市,以及沿海地區。
在優勢城市吸引了眾多人口蜂擁而入的同時,中西部廣大的區域卻出現了嚴重的人口外流。因此,在這些城市,由于土地資源充裕,并不存在嚴重的住房問題。
而在廣大鄉村,現代農村人口的主流,從20多歲到50歲,多數都有在城市打工的經歷。他們在農村老家新建了房子,卻并不住在那里,而是都前往打工的城市居住。
中國東西部差距,中心城市與一般城市的差距,城市與農村的,以及中國社會階層的不合理,貧富分化的嚴重,城鄉收入的區別等,才是房價畸形的根源。因此解決這一問題必須采取區別對待的方式,不同城市使用不同的解決方法。最根本的,是在那些房價暴漲的城市極大地擴大土地的供應。
為了支撐以上論點,書中對幾個具體城市,包括廣州、杭州以及香港的情況進行了詳細解析,顯示當這些城市的土地供應充足的時候,房價無一例外都很低,但是當土地供應緊張之后就急速地暴漲起來。如香港在2000年前后房價曾經從最高峰跌去了70%,背后原因是當時的董建華政府推出了每年供應8.5萬套住房的超級住房供應計劃,導致香港的住房供應量遠超其他年份。之后,當香港極大地壓縮了土地和住房供給之后,香港的樓市價格就迅速回升了。
解決中國的住房問題是一個系統工程,同時也是各級政府未來的巨大政治任務,但需要系統的智慧。從這一方面說,蘇東的著作,對于各級主政者,也具有一定的啟發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