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半年之前,對于中國購買西班牙國債的舉動,歐洲人還發出了“中國在接收歐盟,我們歐洲人在出賣自己的靈魂”的警告,但現在,恐怕他們已經顧不上這么想了。
歐債危機正在愈演愈烈,意大利債務額達到1.9萬億歐元,占GDP的116%,希臘這一比例則高達126.8%,兩國國債收益率不斷攀升,西班牙、愛爾蘭和葡萄牙也深處危機之中。9月14日,穆迪又下調了法國農業信貸銀行與法國興業銀行長期債務信用評級,前景均為負面。這些歐洲國家正在為其龐大的公共開支和糟糕的財政紀律付出代價。
為解決危機,這些歐洲國家不得不請求中國伸出援手。因為中國擁有3.2萬億美元的外匯儲備,為全球擁有外匯儲備最多的國家。據估算,中國目前已經持有歐洲約6000億歐元債券,還持有相當數量的歐元資產。
中國該不該援助歐洲,成了9月14日在中國大連召開的夏季達沃斯論壇上最熱門的話題。
對此,中國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達沃斯論壇上表態說,“我們必須首先把自己的事情辦好”,而歐洲也應該“先把自己的事情做好”,在這個基礎上,“中國愿意伸出援助之手,加大對歐洲的投資”。不過,他同時表示,“也希望歐洲早點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其實,按照WTO規則,中國完全市場經濟地位到2016年就為全世界所承認,早幾年表示出一種誠意,是一種朋友對朋友的關系。”
這被理解為一種利益交換的籌碼。歐洲人似乎更愿意把中國當作“生意上的朋友”,是“互惠互利”的合作伙伴關系。歐盟是中國的第一大貿易伙伴,歐盟經濟體陷入困頓,對于中國的出口貿易并不是一件好事,歐元正在面臨的危機也并不符合中國對抗美元霸權的利益。但歐盟至今不承認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這里面既有生意上的考慮,也包含著對中國政治經濟體制和價值觀的不完全認可。
但歐債眼下違約的風險看起來仍然是一個巨大的未知數,雖然歐洲各國都在紛紛削減政府開支,但可削減的幅度有多大,經濟快速恢復的可能性仍然受一系列政治因素的制約。也因此,從溫家寶的表態之中,大概可以判斷即使中國對此施以援手,也將會是“有限的”。
更多的中國普通民眾認為,與那些正如熱鍋上的螞蟻般的歐洲政客們的奉承之語相比,中國不應該去逞能做“救世主”。雖然中國擁有一個“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的名聲,但“國富民窮”是事實,政府不應該對國民收入分配機制不合理等一系列問題毫無改善。在歐洲高福利國家為自己的錯誤埋單的時候,中國仍然是低福利、低社會保障的國家,我們應該首先要“辦好自己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