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新
為了能在太空中長期生存,世界各國的科學家團隊正跨領域地在國際空間站嘗試研制種植性農場,其目的就是為未來人類在前往太陽系外行星的漫長旅途中的生存提供應對方案,事實上更重要的是,這種室內農藝園場能大大減少來自地球上的費用昂貴的補給任務。這確實是個很理想的方案,因為,空間農場還能消除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又可補充宇航員在呼吸上供給,它一年能產生大約500磅(227公升)的氧氣。
來自美國亞利桑那州農藝研究大學的吉納·吉亞康曼利教授現今正帶領著美國航空航天局資助的科學家們,計劃在月球建造室內種植場,他們打算啟用一個多功能的機械臂、可充氣的溫室建筑,再配備機器人作“雇員”來進行操作。吉納教授說;“宇航員不會在太空成為農民。”
月球溫室完全是一個自動化的格局
太空飛船將載著預先包裝好的溫室構架降落在月球上,{1}然后展開的機械臂開始進行充氣作業、膨脹后就形成溫室種植場的外殼。{2}此時,一臺機器人推土機伸出一條手臂開始掩埋種植坊的結構組織。{3}目的是保護它們免受輻射和微流隕星的侵襲。
宇宙農場可依據不同的生態環境并按照來客的需求進行種植:
地球軌道:在微重力的環境中,栽種的植物在汲取水和肥料后比根莖生長過程來得快,讓液體肥料慢慢地滴淌,解決了這個問題,并促使植物健康的生長。
目前狀況:俄羅斯人在國際空間站開發這種種植技術,現正在成長的有蘿卜、豌豆和大麥。
火星:地球上保護周邊環境的氛圍同樣允許空間農場結構建造在火星的地面上。
目前狀況:意大利宇航局正計劃研制在火星上能忍受低壓、高碳環境且能免受損傷的溫室農場。
月球:建在月球地極區域的農場可索取來自隕石坑里的水冰,為免遭宇宙射線、微流隕星和極端溫度的侵襲和損害,農場建筑結構采用掩埋式方法。
目前狀況:亞利桑那州州立大學研究人員正在運作一個月球農場的模型,它每年能種植可食用產品達1100磅(499.4公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