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謙
袁泉,我跟她的朋友們都昵稱她小袁,我是在八年前因為孟京輝導演的舞臺劇《琥珀》來了北京才認識她的,第一次見面那晚若不是孟導有意安排在“錢柜”以歌會友,以小袁這樣被動而安靜的性格和我怕生的習慣,我們可能一晚都說不上一句話。事實上那一晚我們也沒說上太多話,孟京輝希望我能多聽聽小袁和劉燁的歌聲,他希望在《琥珀》劇中有屬于男女主角自己的歌。那是我第二次見到劉燁,第一次看到袁泉。在KTV包廂里,小袁很遲才到,因為她從懷柔劇組拍完戲才過來,所以那晚我們相處的時間并不長。孟導主動給兩人點了一些歌曲,我還記得劉燁唱的是伍佰的歌,小袁唱的是莫文蔚的《陰天》,當時就感受到他們真是很好的演員,因為好演員最大的不同就在于他們的表演是創作而非技術;小袁把《陰天》唱得完全不像莫文蔚而有她自己的氣息,那種介于唱歌與說話的語氣,讓我印象極為深刻。
排戲的時候,我們有比較多的時間相處,小袁總是習慣選擇角落待著。我發現戲組里大部分人總會主動地陸陸續續走過去跟她說些話,當每個人跟她說話的時候聲音自然都忽然變輕了也變慢了,在喧鬧的排練室里,小袁的那個角落總有種與世無爭的安靜氣氛。漸漸與小袁說話的次數多了,也慢慢地發現她與她安靜的外表是不完全一樣的,安靜并不是她的全部,當需要的時候她就會出現一股力量而且是狠狠的力量!在我跟她合作的第一首單曲《那件瘋狂小事叫愛情》里,她就清清楚楚地表現出了這一點。
后來我們終于有機會共事一起在音樂上合作,我花了很長的時間在思考著小袁實在是一個不一樣的表演者,而我又應該怎么樣讓別人感受到她的與眾不同?因為她太習慣沉默,甚至有一些娛樂圈少有的疏離氣息,在這喧鬧與聚眾為生存之道的圈子里,與她合作將是我一個全新的經驗,換個角度說也是面對著越來越混亂的音樂圈的一個機會。從與她合作的第一個專輯作品開始,我從思考到準備到錄音、包裝、完成,花了相當長的時間。問題不在她,大部分都因為我,她是一個很能滿足于我的創意與想法的表演者,她總是認真地做完準備工作等待著下一步,同時也不會讓我擔心自己是否有足夠的能量空間提供給她。她像是一個準備好了很久的大容器,在接納許許多多不一樣的想法后,呈現時一切都是如此理所當然變成她自己的了,這點深深地感動了我。
在這越來越乏味的華語音樂年代里,那段時間我總興奮地想著能跟小袁一起做些不一樣的事,十分幸福。經過了很長的時間準備,專輯發行了,當時我心中是驕傲的,因為她的《孤獨的花朵》單曲,我曾先在一些臺灣的網站和一些高知名度的音樂CLUB試播過,得到許多好奇的詢問,而那些詢問都是充滿著期待的善意。
小袁真的是我遇到的表演者中最特別的一位,不只是她美麗的外表,還包括她的思維和價值觀,以及一種無法說明的滲透力,這是一種包容力和被包容性的綜合。第二張專輯她支持我以一年時間類似行為藝術般,去做一張與城市生活有關的概念專輯。她那一年里短居(short stay)三個城市,和這三座城市里的音樂人一起完成三張ep,在過程里她一直拿臺攝相機記錄她想留下的記憶。從春雨中到臺北,夏末去沖繩,冬季留在北京。記得從臺北回來后,在她拍的許多影像里頭,看到很多臺北街頭陌生又可愛的小孩的身影,還聽她笑著說這次臺北之行讓她也想有個小孩的念頭。沒想到唱片發行一年后,她真的懷了自己的孩子!事后我想,她在表演藝術上最大的能量是真誠,這是因為她的創作與人生是緊緊相關的,莫怪直至今日聽著她的專輯還總是那么的有力量和感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