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蕙蘭 卓書帆


身穿阿瑪尼西裝,腳蹬阿迪達斯跑鞋,斜挎香奈兒背包,一邊拿著iPhone4大聲打電話,一邊指著貨架上一排奢侈品牌包包“全要了”——這是很多人心里中國“闊主”的形象。不管靠不靠譜,中國人對奢侈品的熱愛和消費能力有目共睹。不過最近一批人的主戰場不是巴黎香街或紐約第五大道,而是——海南免稅店。
5000元不解渴
不知道有多少人打消了“五一”辦港澳通行證的念頭,或取消了韓國濟州島之旅,一頭殺入三亞免稅店,拿出前陣子搶鹽的瘋狂勁兒橫掃那里的泊來品。因為價格確實很有殺傷力。
一款Chanel50毫升裝的香水,在三亞鹿回頭廣場的免稅店里貼著475元人民幣的標簽,而在香港售價折合人民幣600多元。香奈兒的一款2011春夏季限量版五色眼影,在美國售價65美元,加上8%左右的稅,折合人民幣將近450元,而在這里的售價是385元……如果列一張各地價格對比目錄,足以讓“購物狂”們血脈賁張。
不過,這僅限于5000元以下的商品。
根據“離島免稅”相關政策,首飾、手表、化妝品、眼鏡等18種商品被認定為免稅試點產品,非海南島內居民每年可享受兩次離島免稅購物,島內居民可享受一次。購買5000元以下的商品,因免去了關稅、進口環節增值稅和消費稅,和含稅進口商品相比,價格優惠大約在30%至50%。
5000元可以買什么?一個GUCCI的中低端包包,兩瓶香水加一套高檔化妝品,或者幾件像鋼筆、水晶之類的產品。當然這5000元不是想買啥就買啥,如果想多買幾支潤唇膏或試用裝香水之類的小件分送同事,會遭遇“限量”的尷尬。因為根據“離島免稅”政策規定,香水、首飾、手表、眼鏡等最多能買兩件,小皮具最多買四個,化妝品、服裝服飾、糖果等最多買五件。據說是為了防止有人在海南購物后再到其他地方倒賣。很多對“離島免稅”政策期盼已久的人大呼“不解渴”。
“海南在制定政策時是綜合考量了日本沖繩島和韓國濟州島現行的離島免稅政策,并選擇了兩者間比較實惠和折中的方案。”中國海南改革研究院研究員甘露解釋。
多位接受采訪的專家表示,沖繩島的免稅幅度較高,最高額度大概是40萬日元,折合人民幣約1.6萬元,不限購物次數,但只免征較低的進口關稅。濟州島和海南一樣,除了免進口關稅外還免進口環節的消費稅和增值稅。濟州島的最高額度是20萬韓元,約合人民幣2400元,一年限購四次;海南限額5000元,一年限購兩次,所以從總體免稅金額來看,海南和濟州島基本持平。
不過相比濟州島和沖繩島,海南的政策似乎更有“網開一面”的地方,“離島免稅”政策額外規定,旅客在按完稅價格全額繳納進境物品進口稅的條件下,每人每次還可以購買一件單價5000元以上的商品。
但這個“進境物品進口稅”是什么?是不是等同于“三稅”?和人們常在新聞中聽到的“行郵稅”有啥區別?這讓很多人包括專家一頭霧水。
“國稅總局的這一條解釋讓人看不懂,我覺得進境物品進口稅就是行郵稅,包括關稅、進口環節的增值稅和消費稅。但也有些解讀說是低于那三種稅。”天津財經大學教授黃鳳羽覺得有些困惑。
“如果你買了一件商品超過5000元,那么要全額交關稅,但進口環節的消費稅和增值稅是不需要交的。我認為在這個條件下,實際上還是有一定的優惠的,但是只限買一件商品。”上海交大海外教育學院稅務教研組組長汪蔚青告訴記者,進境物品進口稅稅率普遍低于同一商品的進口綜合稅率(包括關稅、進口環節增值稅和消費稅)。
海南省財政廳副廳長呂勇日前在接受媒體采訪時也表達過類似觀點,購買一件單價5000元以上的商品,因免去增值稅和消費稅,稅率優惠大約在15%至30%。
但從三亞的實際價格來看,5000元以上的商品并未體現出“15%至30%”的優惠幅度。以卡地亞(Cartier)2010年卡麗博系列為例,三亞免稅店售價40359元,購買這款表時要繳納30%行郵稅,售價將達52466元;香港售價折合人民幣40983元,北京售價50000元,三亞的價格比香港、北京分別貴11483元和2466元。另一款歐米茄(OMEGA)博物館系列珍藏表在三亞售價為88065元,繳納30%的行郵稅26420元,消費者就要支付114485元,這個價格和上海歐米茄專賣店的售價差不多,比香港略貴。
“免稅”到底是貴了還是便宜了?這又讓人糊涂了。
而且,并不是所有5000元以內的商品價格都那么“解渴”,很多人一通猛搶之后發現價差抵不上“勞動價值”,“價格洼地”主要集中在香水、化妝品上。
“不是所有的產品都涉及到三個稅種,增值稅和關稅是所有產品都有的,消費稅是對奢侈品和有環保意義的產品征收。離島免稅涉及的18類產品里,首飾、香水、高檔化妝品、高檔手表、高爾夫球和球具要征消費稅,一般手表、一般體育用品、工藝品、筆、眼鏡、絲巾領帶、棉織品毛織品原本就不用征。”黃鳳羽解釋道。
此外,三亞免稅店由中國免稅品集團在經營,日本沖繩、香港都是全球資本DFS經營,這也解釋了三亞部分商品的免稅價格不夠“觸底”。“DFS通過集約化的采購在成本上容易控制,達到平價價格。我們自己經營時可能與它們不一樣。我們拿到的本身就是二手價格。而且現在只有海南島這一家,無法通過集約化達到規模效應。”汪蔚青告訴記者。
有網友套用《愛情買賣》調侃“離島免稅”不給力:
免稅不是你想買,想買就能買,國內游客一年內,只能買兩回!
不是兩回你想買,想買就能買,證件機票都備齊,出島才能買!
不是出島你想買,想買就能買,一次不能超五千,超了補稅款!
不是五千你想買,想買就能買,每類商品有限量,最好算清買!
“免稅”比“退稅”方便
“離島免稅”的火爆與2011年1月海南出臺的“離境免稅”政策遇冷形成鮮明反差,有人感嘆,到底還是中國人“不差錢”。
錢淹腳背,從專家學者到家庭主婦都會把拉動內需、刺激經濟掛在嘴邊,免稅政策一下子點燃公眾消費熱情,但能不能持續吸引國人到海南購物,除了商品的價格是否低廉,還要看“離島免稅”是否比境外購物更便捷。
從政策來看,“離島免稅”和歐美非免稅島非免稅地實行的“購物退稅”體系不同,三亞免稅店里的產品價格就是免稅后的標價,消費者離島時在機場提貨。歐美的做法是,國外的消費者購物后憑單據在機場退稅,但有些商家會有最低購物金額的限制。
“在英國普通商場購物都可以退稅,但有些商店規定多少金額以下就不給退稅,比如規定50鎊以下不辦理退稅,這些都是商家自己的規定。”黃鳳羽回憶,在英國商店計算退稅金額就是一件繁瑣的差事。
“在商場買完東西你說要退稅,商場就會給你開退稅單子,每個商場都有專人負責退稅,比較繁瑣,不是所有人都會算,他們有一個退稅表,你購物金額不同他依照的退稅稅率也不一樣,會按照稅率表給你算出來。你要把單子保留好,在離境的時候歸在一起。”
有一次黃鳳羽發現按照購物金額算出來的退稅金額,和單子上列明的數字不同,對方告訴她中間的差額是手續費。“你可能在這個商場買過東西,那個商場也買過,商場都是分開算退稅的,就要多交幾筆手續費。”
“如果你買的東西價格比較便宜,實際上退稅比例是很低的,你本來買得少,還要交手續費,就退不了多少。而海南買東西價格本身就是免稅的,不涉及手續費的問題。”
從經濟賬來算,顯然“離島免稅”的優惠更徹底,而且比起在機場滿頭大汗用生硬的外語填退稅單,直接到機場提貨走人方便很多。
“離境退稅肯定不如直接在境內免稅方便,也不如離島免稅方便。境外旅游者對當地都不熟,退稅再人性化再簡單的流程都要填表辦手續。特別是在時間比較緊的時候,機場排隊的人一多,若又不會填免稅表,則可能會非常不方便。”汪蔚青說。
黃鳳羽回憶離境時到機場的退稅柜臺辦理退稅,由于事先在商店填好退稅單,只需出示單據,但整個流程也花了一個多小時。“現場填單子辦理退稅,時間就更長了。”
“多一個環節肯定會浪費很長的時間,到那里辦理退稅時會長時間審核單據。也就是說,在買好東西后,你的單據就要一直存著,才能去辦退稅。有的時候我們對于境外的手續是不熟悉的。在那邊要填寫退稅表,需要具備一定的外語知識,填好后憑單據以及退稅表辦理。如果只是到海關去拿東西,在查驗好數量后就沒有其他問題了。”汪蔚青記得歸國過境時看到退稅柜臺,每一次都放棄退稅,“因為時間太緊。有時候看到退稅的隊伍會排很久”。
“而且退稅并非當場直接退到你的卡上,而是要過幾個月才能到賬。那萬一退不到怎么辦?萬一有問題總不能再回到旅游地和他們交涉,那是極其麻煩的。這會涉及到很多潛在的、不可控的因素。”
在政策制定者看來,離島免稅的管理也比退稅方便得多。“海南的游客97%以上是來自國內,目前有過夜旅客2587萬人次,其中國內客就占到了2200多萬人次。如果這些國內游客都到免稅店購物,并且要求在機場退稅,那么對于海關的管理是很不利的,整個過程也會相當復雜。所以針對龐大的國內消費市場,對國內游客實行離島免稅。在市內免稅店買到的已經是免稅產品,然后只需到機場去提貨就可以了。對于外國游客而言,他們相對人數較少,只有97萬人次左右。對于這樣的消費人群,實行境外退稅的政策,海關的管理系統還是可以承受的。”甘露解釋道。
然而在海南初試鶯啼的購物體驗并不順利,三亞免稅店開業之初游客頻頻遭遇機場提不到貨的窘境,無奈之下“被退貨”。“有的人是先到目的地先買東西,坐幾天后的航班回程;有的人是下午或晚上的飛機,買好東西后可能只有一兩個小時。物流配送方面,數據的傳送和銜接過程需要磨合。這么大的消費流量,某一種貨品很有可能會斷檔。”
不過,汪蔚青相信經過磨合“離島免稅”的優勢會逐步發揮,“濟州島和三亞離島免稅方式差不多,當然那里已經發展成熟了,我們去買東西時就沒遇到什么麻煩,不需要填購物卡之類的東西,在機場很順利就提到貨了,也不用再填什么韓文表格,總之讓人感覺井井有條。”
“購物天堂”有多遠
多年前有個笑話,三亞某領導陪上級夜游鹿回頭,指著三亞方向對上級說道:看我們三亞的夜景像香港嗎?上級回答:嗯,像香港停電的時候。
三亞人大概不會覺得這則笑話“具有很高的可笑性”,但并不諱言在免稅購物方面以香港為借鑒藍本。
海南免稅店籌劃之初,對于它是否會撼動香港“購物天堂”地位的爭議便不絕于耳。內地很多三四線城市的居民無法個人辦理港澳通行證,只有通過旅行社才能辦理,便捷的海南購物游無疑極具魅力。
“真正意義的免稅應該是像香港那樣,對于什么人,需不需要離境沒有限制。離島免稅,舉個例子說就是,如果海南島的居民不離開海南島,那么他們實際上無法享受免稅優惠的。這是與香港免稅的區別所在。香港的免稅等于是把整個香港做成一個免稅港,所有在香港買東西的人都是免稅對象。在香港生活的人,不需要任何護照,不用受到離境的限制,都可以享受免稅的政策。”汪蔚青表示。
無論是在香港遍布大街小巷的化妝品免稅店,諸如卓越、莎莎、DFS和海港城等購買大牌商品,還是在街邊的小鋪買一支二線品牌的唇膏,都能享受免稅優惠,消費者選擇遠大于三亞免稅店。
“海南政策剛出臺的時候人們有新鮮勁兒,都會追捧,冷靜下來會想還有一些其他買奢侈品的途徑,比如可以去香港,或者其他替代性的消費途徑。從成本上算,去香港不比去海南貴,尤其是離香港近的地方,商品選擇也多,價格也不貴,也沒有金額限制。而且內地游客去香港熟門熟路了。”黃鳳羽也認為。
不過,結合“擴大內需政策”,再加上這幾年海南房地產發展迅猛,免稅政策出臺得很是時候,為海南購物添了一把火。
2010年9月1日,海關將行郵稅免稅額從500元降到50元,收緊了海外代購的口子。“去國外隨便買什么都可以,若要帶進來的話,要看‘闖關成功與否。”海南免稅恰好分流了一部分海外購物的消費力。
出國畢竟不如去海南方便,例如一家人周末度假,出國要考慮到護照,辦簽證之類的問題,選擇國內就免了很多頭疼事。再加上免稅立竿見影的刺激作用,海南仍有吸引力。
“免稅相當于是一種加分的政策,海南旅游本身就有了一個很高的基數分了。我們在海南旅游中消費金額還比較低,購物在全部消費中占20%。海南有這么大人流量,消費有很大上升空間,很多人反正也要去海南,本來可能買得比較少,現在多買點。”
“免稅政策引導消費結構變化,很多外面的人在海南買房子,他既然買了房子一年總會固定去幾次,這就是固定客源,有了免稅刺激,他買東西肯定比原來多,本來他在國外買,現在就在海南買了,產生了替代作用。”
這一輪免稅狂歡中,最淡漠的大概數海南當地人,一年一次的免稅購物機會象征意義大于實際,而且前提是坐飛機出島才能獲得。當然,海南節節升高的房價壓力下,未必給當地人留下多少消費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