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迪(東京)

3·11震災以來,東日本先是“計劃停電”,之后,隨天氣轉暖、升溫,政府開始推行“節電”政策。這里電視天天有節電節目,報紙天天有節電報道,至于有關節電廣告,則鋪天蓋地。缺電,無疑會有不便,而節電,也給人帶來不便。讀6月7日《日本經濟新聞》一則評論,說節電存在三個境界,第一是強制層次,即“計劃停電”。第二則是“市場型”層次,這意味著提高電費。第三則是“善意型”。這篇文章的主旨是,節電,單靠一種善意精神無法持續,故應以國家意志加市場功能進行調節。
其實,筆者以為上述方法固然可能有效,但假如我們能把善意節電做得更深入人心,未嘗不能解決“持久”問題。這就是說,如果節電真讓人舒適,就能做到節電、愉悅雙豐收。其實,最近看到日本社會的變化,筆者發現人們完全可以在愉悅中節電,在節電中愉悅。
日本民族喜歡嚴謹,這也表現在著裝上。每到夏季,日本列島酷熱難耐。本來這種氣候非常不適合穿西裝,但明治維新后,日本普及西裝,不論嚴冬或盛夏,日本人都離不開西裝領帶。有人說,日本工薪族把西服當作“企業戰士”軍服,身穿軍服,意味著“常在戰場”。其實,日本人也想涼快,但社會氛圍不許。說心里話,盛夏酷暑對工薪族來說很殘酷。但是缺電,非但讓日本人從西裝革履之中解放出來,而且還讓世人看到,男人也可色彩繽紛。
日前,筆者服務的大學下發一道通知,指令全體教職員工厲行“輕裝”。另一大學,還詳細定義了“輕裝”,即不打領帶、不穿西服上裝。既然媒體宣傳節電,而大學又有命令,許多教授則“寬衣解帶”,讓校園增添不少夏意。其實,不僅大學,那些歷來作風嚴謹的企業、政府機構,也都厲行輕裝。據報道,日本環境省對本省職員下令,上班期間可著單色短袖上衣、拖鞋。
節電為某些企業帶來商機。優衣庫公司搞了場“超級清涼商務裝”時裝秀,媒體樂得炒作,因為節電是一個正確的政治方向。幾年前,日本政界發起“清涼商務裝”運動,而目前的“超級清涼商務裝”,這次運動推出的清涼商務裝,包括夏威夷衫甚至牛仔褲,其“清涼程度”超過上次運動,故有“超級”二字。
日本人正動員傳統的智慧納涼活動。總部設在東京的“全國地球溫暖化防止活動推進中心”正在搞普及竹簾運動。這個運動建議在窗外掛上竹簾,同時在窗戶縫隙貼上膠布條,并在窗上灑些涼水。據說,這種傳統方法可以有效防止熱氣進入室內。此外,以前老人穿的半截襯褲開始在年輕一代中普及。那些長長短短、花花綠綠的半截短褲,開始裝點東京的夏日街頭。
去年,有日本人發明了一種微型電扇,可系在領帶上往脖子里吹風。但這種嶄新的發明,至今沒看到普及,究其原因,還是不夠文雅。與此相對,今年入夏,日本市場上扇子、電扇出奇得好銷。電視報道說,今年廠家推出許多新款電扇,價格合理。據說很多日本人將把空調與電扇結合起來。這說明,人們節電完全可以很“樂”。例如扇子就比那種奇怪的微型電扇風雅,而電扇則比空調更加愜意。
不少企業引進夏令制,早一小時上班,可省不少電。本來,夏時制最符合人本。自古人類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不過,近代工業要求推行劃一標準。整個社會、整個國家不論冬夏秋冬,均按同一時間上班下班。這種劃一標準,浪費巨大能源。應該說,缺電這個壞事,導致企業采用夏時制,是人的自然回歸,既是一大好事,也是一大樂事。
許多大學提前放假。因為,政府下令各大學、企業削減15%的用電,不提前放假,無法達標。其實,直到20年前,日本的大學中,很多教室都還沒有空調。筆者還記得在日本讀研究生時,教授一邊扇扇子,一邊講課的情形。20年前,日本大學的假期很長,漫長的暑假,讓學生很放松。他們可乘廉價電車漫游日本列島,也可躲在咖啡館或家中閱讀小說,豈不快哉。
這個夏季,核泄無法封存,電力仍然缺乏,但在節電中,日本社會將會一點點變化:或許變得不那么“嚴謹”,或許會找回一些現代文明之前的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