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劉新建 欽州學院
廣西是一個典型的農業省區,農產品資源豐富,農產品進出口貿易歷史悠久。2010年1月1日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正式全面啟動,進一步拓寬了廣西農產品出口的渠道。但廣西農產品出口現狀并不容樂觀,出口產品檔次和結構、出口市場分布等方面存在一些隱患,而且農產品進口也呈增長趨勢。必須采取有效措施解決潛在的深層次問題,增強廣西農產品的國際競爭力。
據南寧海關的統計數據,2011年第一季度,廣西農產品出口額約為2億美元,比2010年同期增長5.9%;而進口額約為3.8億美元,比2010年同期增長12.7%;農產品外貿逆差從2010年第一季度的1.5億美元上升到2011年第一季度的1.8億美元,逆差漲幅高達20%,出口增速遠低于進口增速。
從國內市場來看,廣西農產品的銷售屢屢陷入滯銷困境。2011年4-7月,廣西頻頻出現生鮮蔬果滯銷情況,從南寧西葫蘆、來賓胡蘿卜,再到柳州豆角、欽州辣椒、南寧西瓜,滯銷陰影一直困擾廣西菜農。來自廣西省農業廳的統計數據顯示,與2010年相比,預計全區2011年產辣椒34.35萬噸,增產0.76萬噸;四季豆15.91萬噸,增產6.36萬噸;黃瓜15.5萬噸,增產1.6萬噸;荔枝52萬噸,創歷史新高。農產品供貨量增加,亟需打開銷路,國內市場難以消化的產品寄希望于國際市場,更增加了出口壓力。
從國外市場來看,出口市場的區域分布過于集中,廣西農產品的出口對東盟和美國市場存在著過度的依賴性。廣西省農業廳的統計數據顯示,2010年廣西對東盟出口的農產品約5.1億美元,占廣西農產品出口總額的52.8%;對美國出口農產品約1.8億美元,占廣西農產品出口總額的18.4%;此外,廣西對香港、日本、韓國、俄羅斯和歐盟等國家和地區出口的農產品僅僅2.3億美元,占其農產品出口總額的比例約17%。越南是廣西最大的農產品貿易伙伴,亞洲、北美洲和歐洲是廣西農產品出口的主要地區(見下圖),2005至2010年間,在歐洲、北美洲和亞洲這三大市場的出口總額約占廣西農產品出口市場份額91.65%、90.19% 、90.27% 、89.33% 、90.50%和90.12%。其中,由于地緣關系,最大的出口地區當屬亞洲,2005年亞洲市場進口額占廣西農產品出口總額的60.24%,2009年這一比例升到67.95%。東盟和美國市場在廣西農產品出口中占有重要地位,2010年廣西農產品出口總額的77.2%銷往東盟和美國,而歐洲市場在2005年至2010年間則呈下降的趨勢。
從貿易方式來看,加工貿易所占比重太低,農產品流通環節的附加值不高。2010年一般貿易項下的廣西農產品出口額4.6億美元,占同期廣西農產品出口總額的48.7%;通過邊境小額貿易出口的廣西農產品4.4億美元,占同期廣西農產品出口總額的46.9%;加工貿易項下的廣西農產品出口約0.4億美元,占同期廣西農產品出口總額的4.3%。

數據來源:廣西農業信息網,www.gxny.gov.cn
在廣西農產品的產供銷環節還潛在一些深層次的問題,需要歷史地、辯證地審視和分析。
根據大衛·李嘉圖的比較成本理論,國際貿易活動產生的基礎是兩國在生產技術上的相對差別,以及由此而導致的生產成本上的相對差別。所以每個國家都應該遵循“兩利相權取其重,兩弊相權取其輕”的基本原則,集中生產并且出口本國具有“比較優勢”的產品。按照這個理論的思路加以分析,廣西處于亞熱帶地區,在傳統的農產品進出口貿易中,廣西的水果蔬菜等農產品都是具有比較優勢的,況且廣西和東盟及周邊其他國家的農產品具有較高程度的互補性。改革開放以來,廣西農產品憑借自身的比較優勢,農產品進出口貿易活躍。
但是,近年來國外市場對自然食品、生態食品和環保食品的要求和標準日益提高,對產品的包裝和儲運要求也與前幾年大不一樣,使得廣西農產品出口的比較優勢地位逐漸削弱。廣西農產品出口企業依然停留在過去的技術水平,缺乏適應國際市場需求的能力,出口自然會受阻。
此外,由于東盟各國與廣西在經緯度和氣候條件方面具有很大的相似性,而其自然資源更加豐富,再加上東盟自由貿易區中國對東盟各國的關稅優惠政策,大量質優價廉的東盟農產品涌入廣西市場,導致廣西的農產品進口額增加,進一步擴大了廣西農產品外貿逆差,惡化了出口形勢。早在2006年,廣西與東盟國家的農產品貿易總額為3.83億美元,而廣西進口額2.22億美元,進口額占總額的57.96%,其中越南出口到廣西的農產品總額為18355萬美元,廣西出口到越南的農產品金額達到13926萬美元,逆差4429萬美元。2004年中國—東盟自貿區“早期收獲”計劃實施以后,東盟熱帶水果出口到廣西,果蔬零關稅實施后的2004-2008年,廣西口岸的東盟水果進口年均遞增35%,這一趨勢還在繼續。

表1 2006-2010年廣西主要農產品出口情況表 (單位:千美元)
南寧海關的統計資料顯示,在廣西出口農產品品種當中,占比重較大的品種是食用水果和堅果、魚、甲殼類動物、軟體類動物及水生無脊椎類動物及動物制品等(見表1)。例如廣西出口的橙子,以甜橙和夏橙為主,而那些高檔的橙子卻很少種植,也很少出口,遠遠不能適應國際農產品市場的需求。農產品品種單一的癥結就在于廣西農產品的種植沒有很好地結合廣西自身的地質特征。
廣西在農產品的技術研發方面投入很少,對農產品的深加工、包裝、儲運以及農產品品牌建設等環節的重要性認識不足,導致了廣西農產品出口企業實際出口的大多是勞動密集型農產品,而且初級產品所占比重較大。出口季節的把握不到位,出口價格和外貿經營技巧等方面知識的缺乏,導致廣西農產品外貿逆差日益擴大。以上問題的根源就在于廣西缺乏農產品深加工和經營管理方面的人才。來自廣西農業廳的數據顯示,截至2010年末,廣西全區農業人口總數4176萬人,而全區的農業人才總數約64.8萬人,涉農的專業技術人才僅僅15.6萬人,農業領域的行政管理人才也只有2.3萬人,遠遠不能滿足農業大省的要求。
處于后金融危機時代,歐美國家為了保護本國的農產品市場,相繼出臺了一些限制農產品進口的政策和措施,近幾年歐美國家采用反傾銷調查和技術壁壘等手段多次限制廣西農產品出口。廣西一些特色農產品和主要出口創匯的農產品品種,出口面臨的困難重重。香料藥材是廣西傳統的出口產品,但是其出口受到人為的阻礙,遭遇莫名其妙的技術壁壘,例如2010年8月廣西出口到歐盟的八角曾出現不能通關并被銷毀的情祝。2010年,廣西檢驗檢疫局對國外技術性貿易壁壘進行調查,在回收的問卷中,農產品是本次調查反映遭遇到國外貿易技術性壁壘問題最多且比較嚴重的一類產品,品種主要有罐頭、水產品等。與此同時,國外藥殘標準、微生物標準不易得到,出口美國的蘑菇罐頭自動扣留法規過于繁瑣、復雜,檢驗試劑盒價格太貴,出口日本的肉類食品檢測合格限量標準難以掌握等,都阻礙了廣西農產品的出口。
近幾年來亞洲一直是廣西農產品出口的最大市場,在廣西農產品出口地區中,對越南、歐盟、美國、韓國、日本和香港地區的出口市場集中度達到了57.4%。對少數幾個國家或地區的依存度過大,潛在風險也隨之較大。如果這些國家的進口政策或非關稅措施發生變化,將使廣西農產品出口嚴重受阻。
廣西農業人口眾多,農產品出口對拉動廣西經濟發展、解決就業和維護社會穩定等具有重要意義。各級政府部門和各類農產品出口企業都應認清形勢,從宏觀著眼,從微觀著手,齊心協力,促進農產品出口。
強化各級政府農業部門的服務職能,做好農產品生產總體規劃,培養農業經營管理人才。既要充分考慮各地資源條件,又要科學估算出口市場潛力。既要重視農業科技投入,又要抓緊農業經營管理人才的培養和培訓。正如廣西省農業廳副廳長韋祖漢所說:“培養新型農民,發展現代農業,服務農村經濟,意義特別重大,任務十分艱巨。”廣西自治區政府提出要求,各級政府的農業部門要將農業人才的培養和農民的培訓工作納入各級政府的農業發展長遠規劃之中,每年至少要完成對農民的科技培訓200萬人次,按照農村勞動力轉移工程的部署,每年培訓農民8萬人,力爭到2015年底,農村和農業的應用性人才數量達到37萬人,到2020年底達到55萬人。
另外,多方籌措培訓經費。當前,廣西自治區農業廳正在探索和建立一套以各級政府為主導的多元化的農業投入機制,籌措農業人才的培養和培訓經費。按照“中央財政爭取一點、自治區財政安排一點、市縣財政配套一點、涉農項目列支一點”的實施原則,解決在農業人才的培養和對農民的培訓工作中經費嚴重不足的問題。當然,還得開辟社會融資渠道。
首先,要注重發展具有本地特色的農產品,廣西農產品經營企業應該在世界各大市場建立廣西農產品的銷售網點,將廣西的八桂香米、羅漢果等名優產品打入世界各地的批發市場和大型超市,提升其知名度,提高市場占有率。
鞏固和加強具有比較成本優勢的廣西農產品。魚、甲殼類動物、軟體類動物及水生無脊椎類動物的制品,蔬菜和水果、堅果或植物其它部分制成品,以上這些都是在廣西具有比較成本優勢的傳統農產品,要加大對這些傳統農產品的科技投入,增加其產品附加值。
其次是培育新的品種,一靠引進,二靠創新。引進國外的新品種和高檔的品種,同時要對引進的品種加以繁育,使其適應廣西的新環境,并具有廣西自己的特色。通過生產品種的增加,實現出口產品品種的多樣化和系列化。
抓質量,最重要的是響應區政府號召,實施質量興桂戰略,提高廣西農產品的品質。這一戰略涉及到方方面面,例如:加大對農業的科技投入,發展農業領域的高新尖端技術,加大對高產、優質和高效農業的基礎設施建設,增加農產品科技含量及其附加值,扭轉廣西農產品產銷環節中技術落后和科技含量低、質量差的局面,提高廣西農產品檔次。此外,在農產品的采收環節,質量的監控、包裝的管理,都是提高廣西農產品品質切實可行的措施。
創品牌,制定品牌優先的發展戰略,打造廣西農產品的知名品牌。例如,為廣西的特色農產品量身定做一套具有自身特色的包裝設計。實施品牌戰略的目標就是培育出一批在行業中頗具帶頭作用的、對廣西GDP影響力大的、在國際市場上有競爭優勢的名牌農業企業和名牌農產品。
要提高廣西農產品的質量,還應該建立規范的農藥化肥“供、銷、用”管理機制,推廣農產品病蟲害的無公害防治技術,在此基礎上,以農業科技來引導和支撐農產品的產業化生產。目前廣西柳城縣的生態果園建設面積已經達到10萬畝,通過無公害果品產地認定的有9萬多畝,所產蜜桔各項檢測合格,已成功銷往越南和泰國等東盟國家;這些成績都根源于農業科技的力量。
非關稅壁壘頻繁的出現在廣西農產品出口過程中,這給我們敲響了警鐘。廣西自治區商務、檢驗檢疫部門和農業部門加強配合,堅持“政府主導、部門聯動、企業主體和市場運作”的原則,2010年在賀州市和柳城縣分別建成了廣西最早的出口蔬菜和水果的質量安全示范區,狠抓農產品的質量安全。
針對不同的進口國,采取一系列差別化的質量安全標準,也是注重質量安全、擴大出口的重要舉措。此外,包裝也對農產品質量至關重要。以上這些工作都需要政府的引導,需要農產品的產銷企業嚴格按照國際標準和進口國的市場準入標準,走標準化生產之路。
最近幾年來,對果蔬罐頭、水海產品的質量可追溯體系建設,極大地提高了廣西出口農產品的質量。國家質檢總局相繼出臺了一些措施,加強對出口水果的溯源性管理:對出口水果的包裝企業實行注冊登記制度。廣西加強與國家檢驗檢疫等部門的配合,聯合對出口企業和農產品生產基地專業人員加以培訓,例如,在桂林市恭城縣開展出口水果區域化管理,同時推動和指導憑祥市建成出口水果包裝企業并順利通過了注冊登記,解決了多年困擾憑祥口岸出口水果報檢的難題。正是通過這些努力,近年來廣西水果出口實現了穩定的增長。其它的出口農產品也將參考以上模式,建設符合各自特點的質量可追溯體系。
一切以市場為導向,廣西一貫支持農產品出口企業積極開拓國際市場。近年來,廣西多次組織農產品出口企業赴國外參加專業展會,科隆食品展、巴黎食品展、東京食品展、莫斯科食品展等國際型的展會上,都能看到廣西農產品的展區,還有一些專業展覽會、博覽會和經貿洽談會,廣西農產品出口企業的足跡幾乎踏遍了歐盟、美國、俄羅斯農產品市場??梢哉f,市場永遠是出口企業一切工作的準繩。
但是,廣西農產品的出口市場集中度過高,已經形成了對越南、日本、歐盟、美國、韓國和香港市場的過度依賴。因此,實現出口市場多元化是擺在面前的一項艱巨而長遠的任務。在穩定傳統出口市場的基礎上,開拓新的農產品出口市場,發現和挖掘出口市場潛力,細分歐洲與北美市場,在東盟和中東等新興市場做文章,從而提高廣西農產品的市場占有率。
此外,要充分發揮廣西的區位優勢,以保稅港區為輻射,挖掘保稅物流體系對農產品出口的推動力。以欽州保稅港區為重點,加強區內海關特殊監管區域的貨物物流、電子通關、政務審核、人才引進等軟硬件建設,充分發揮欽州保稅港區、南寧保稅物流中心、憑祥綜合保稅區的功能作用,大力發展面向東盟的農產品加工貿易,吸納其產業資本到廣西投資農業。建立和完善若干個區域性的農產品買賣、加工、包裝和儲運的物流園區,改變廣西農產品的流通體系建設長期滯后的局面,節省農產品流通環節上的成本。
[1]趙江紅.中國一東盟自由貿易區的建設對廣西農產品貿易的影響[J].中國經貿導刊,2010(6).
[2]胡新良.低碳農業與農產品質量安全關系機理探析 [J].求索,2010(10).
[3]張建中.廣西與東盟農產品貿易關系的實證分析 [J].東南亞縱橫,2009(6).
[4]廣西年鑒編寫組.廣西年鑒2005-2009[Z].南寧:廣西年鑒出版社.2010.
[5]我國番茄制品出口現狀及發展探討[J].對外經貿實務,2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