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丹清,曹 平
深圳市龍崗區人民醫院兒科,廣東深圳 518172
健康教育是現代醫院為了滿足患者對健康知識的需求而賦予護理人員的重要職能之一[1],也是整體護理實踐中最成功的環節之一[2],它通過幫助患者學習保持或恢復健康的知識,培養患者健康的態度,養成健康的行為,降低或者消除健康的危險因素,從而使患者達到最佳的狀態[3]。兒童是接受健康教育的特殊人群,進行健康教育的方法及內容要符合兒童的特點。通過對患兒進行有計劃、有目的地開展健康教育活動,可以有效地改善護患關系,減少患兒及家長的心理負擔,增加他們對疾病相關知識的認識程度,使他們積極配合治療、護理等,促進患兒康復,提高護理質量[4-5]。筆者針對我院兒科住院患兒健康教育過程中存在的問題,給予了相應的、有效的護理對策,現報道如下:
選擇我院2010年1月~2010年12月兒科住院患兒的家屬320例進行調查分析。患兒所患疾病情況:小兒肺炎86例,腹瀉64例,上消化道出血25例,急性胃腸炎60例,高熱驚厥35例,其他50例。家屬情況:年齡24~76歲;文化程度:初中文化程度60例,初中以上文化程度260例;干部220例,工人70例,農民30例。隨機將320例家屬分為實驗組(n=160)及對照組(n=160),其中,對照組以 2000 年 6 月規范的健康教育內容進行健康教育,實驗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針對存在的問題采取相應的對策。
使用自行設計的評估表對兒科住院患兒醫療護理滿意度進行調查,內容包括醫護人員的服務態度、健康教育狀況、醫護質量、住院環境等方面。患兒出院時,我們發放評估調查表,由專業人員對調查問卷進行基本解釋后由被訪者進行填寫,填完后收回調查表,比較給予護理對策前后患兒家屬滿意度等的情況。2010年1月~2010年12月共發放問卷320份,回收320份,有效回收率100%。
數據采用SPSS 17.0統計軟件進行分析,計數資料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實驗組患兒家屬對疾病知識的掌握程度、對護理人員的滿意率、對醫療質量的信任率、對健康教育的滿意率等,與對照組相比,均有明顯的提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健康教育后患兒家屬對疾病相關知識的了解情況,見表2。
3.1.1 教育對象 ①教育對象具有特殊性:兒科住院患兒在思想、語言及行為意識方面還沒有完全成熟,其意愿常常需要其家屬來表達[6-8]。因此兒科教育不僅要面對患兒,還要面對家屬。同時對于不同年齡段的兒童,問題也不盡相同。學齡前兒童認識程度有限,進行健康教育的主要對象是家屬;學齡期兒童教育的對象包括患兒及其家屬。因此責任護士做健康教育時,要針對不同的情況,采用相應的方法進行健康教育。②文化程度:文化程度的不同,導致接受教育的對象對健康知識的求知欲、接受力等都會不同,這些都會影響健康教育的質量。有研究表明[5],對于年齡偏大者,如患兒的爺爺奶奶,若其文化程度偏低、醫學知識匱乏、認識能力缺乏,則他們接受新信息的主動性差,直接影響健康教育的效果。③信任程度:由于受到傳統觀念的影響,家屬對護理人員的健康教育能力常常產生懷疑態度,他們更傾向于信任醫生的解釋,這種觀念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健康教育的開展。

表1 實驗組與對照組患兒家屬滿意度的比較[n(%)]

表2 健康教育后患兒家屬對疾病相關知識的了解情況(%)
3.1.2 護理人員 ①護理觀念滯后:護理人員對健康教育的意義認識不足,其認為健康教育僅僅是衛生宣教,因此往往只停留在一般性知識的宣傳上,缺乏主動服務意識,因此很難實施和開展有效的健康教育。②形式、內容及方法單一:隨著生活的進步,人們對健康教育的要求越來越高,那種單一的、乏味的健康教育模式不能滿足廣大患兒及家屬的需要,而具有人性化、科學化的健康教育模式則受到歡迎。③護理人員自身素質問題:個別護理人員,知識面局限,工作不夠細致,不能根據患兒及家屬的需求進行針對性的健康教育。④健康教育時機及環境選擇不當:患兒剛入院時,患兒及家屬心神不寧,還處在環境的適應階段,此時他們難以安靜接受健康教育,因此健康教育質量差;若在患兒出院時進行健康教育,患兒及家屬很難在短時間內接受相關的信息,這樣的健康教育質量同樣也不會好。
3.1.3 護患溝通 護理人員在向患兒及家屬進行健康教育時,若缺乏完整的健康教育資料及溝通技巧,忽略患兒及家屬的想法與需求,在進行健康教育的過程中很難達到最佳效果[9-10]。
3.2.1 靈活、多樣的健康教育形式 ①兒科病區的走廊設板報:內容以醫學小知識及預防保健小常識為主,每周進行更新一次,以加強健康教育的范圍和力度。②編制小冊子:根據有經驗的兒科醫生的臨床經驗,依兒科病種編制簡潔明了、針對性強、患兒及其家屬容易掌握的健康教育小冊子,可以由護理人員進行分發,或把小冊子放在閱覽架上,方便患兒及家屬隨時取閱。③對患兒及家屬提供個性化的健康教育:因年齡段的不同,心理需求、健康教育方式也不同。不能與護理人員進行語言交流的患兒,要給予其親切的觸摸、點頭、微笑等非語言的交流方法,將護理人員的意愿通過這種無聲的語言進行傳達;對于可以進行語言交流的患兒,要用通俗的語言、親切的態度、輕柔的動作給予他們護理,使患兒建立對護理人員的信任感,本調查資料表明,觀察組給予有針對性的護理對策后,家屬對護理人員的服務態度滿意率為98.8%,顯著高于對照組的91.2%,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④制作路徑表:對于兒科一些常見病及多發病的醫學知識及護理過程,可以制定成健康教育的路徑表,依據路徑表并結合患兒的具體情況,對患兒開展系統、有針對性的健康教育。⑤建立患兒活動室:了解患兒的特點,抓住其心理需求,在兒科病區建立患兒的活動室。將一些宣教內容制作成趣味性強的宣傳片定期播放,這樣不僅滿足了患兒的心理娛樂需求,還可以緩解患兒緊張、恐懼的心理,以更好的配合醫護治療。
3.2.2 轉變觀念,提高認識 轉變護理人員對健康教育的認識觀念,讓他們認識到做好患兒的健康教育工作,不僅會提高患兒及家屬對醫護人員的信任感,還可以增加他們的依從性,有利于護理質量的提高。給予健康教育時要注意聽取患兒及其家屬的意見,不能強制性地傳授知識,健康教育存在于護理工作的全過程中。
3.2.3 提高護理人員綜合素質,改善健康教育能力 健康教育對于促進患兒康復具有重要的作用,其獨特的學科體系,要求護理人員必須掌握相關的理論知識和方法,這樣才能夠取得較好的健康教育效果。我們可以采取多種途徑來提高護理人員的綜合素質,例如組織院內外的學術講座;組織到外院或學校進行參觀學習;每日晨會一題,探討相關的專業知識;請科主任和年資高的醫生傳授相關的專科知識;同時,組織加強溝通技巧的培訓。護士在進行健康教育時要面帶微笑,話語溫和,動作輕柔,消除患兒的恐懼心理。
3.2.4 健康教育時機選擇要適當 ①入院階段的健康教育:對于剛入院的患兒,態度要熱情,工作要細致,能及時為患兒提供安靜、舒適的住院環境,解除患兒及家屬的不安情緒,解決其實際所需。在患兒及家屬情緒穩定后,再尋找合適的機會對他們進行健康教育[9-10]。②出院階段健康教育:本研究在出院階段,選擇較好的時機對患兒和家屬進行健康教育,提高了健康教育的效果。研究表明,出院階段的健康教育是健康教育的重要階段,因此選擇較好的時機提前對患兒及家屬進行出院指導十分重要[11-12]。對患兒及家屬進行健康教育是貫穿住院過程始終的,由于入院時已經開始對其進行健康教育,出院后的指導則是這些教育更進一步的發展。
本研究結果表明,對存在問題的患兒進行針對性、有效的護理對策后,比如采取靈活多樣的健康教育形式、提高護理人員的自身素質等,患兒及家屬對疾病知識的掌握程度、對護理人員的滿意率、對醫療質量的信任率、對健康教育的滿意率等,與對照組相比均有明顯的提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對住院患兒進行針對性的健康教育,采取有效的護理對策,可以提高患兒及其家屬對疾病及保健知識的掌握程度,促進患兒康復。
[1]安麗萍,宋蒞萍,俞梅芬.影響護士履行健康教育職責的因素及對策[J].中華護理雜志,2002,37(6):477.
[2]王琳.兒科健康教育常見問題及對策[J].護理研究,2009,23(6):1662-1663.
[3]尹麗,王晶,張曉云,等.兒科健康教育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中國婦幼保健,2006,21(13):1762-1763.
[4]劉娜.兒科健康教育常見問題分析與對策[J].吉林醫學,2009,30(18):2136-2138.
[5]李春梅,林利,劉穎.自閉癥兒童的融合教育[J].醫學綜述,2009,15(16):2554-2556.
[6]韓靜楓,高敬文,李琳.影響兒科病人健康教育質量的原因分析及對策[J].當代醫學,2010,16(28):107-108.
[7]李英,陳火蓮,黃虹.提高住院患兒健康教育質量的對策[J].現代醫院,2006,6(2):92-92.
[8]麥碧熒,麥尚敏,練新蘭,等.社區衛生服務站產前健康教育路徑對新生兒出生狀況的影響[J].現代醫院,2009,9(8):155-156.
[9]王東英.兒科健康教育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當代護士,2006,1:92-94.
[10]方愛軍.家庭健康教育的有關概念和方法[J].國外醫學:護理學分冊,2007,20(3):108-110.
[11]邱岸花,張海燕.兒科健康教育存在問題及對策[J].齊魯護理雜志,2008,14(1):29-30.
[12]楊春風,冼日鳳."鳥巢"在早產兒護理中的研究進展[J].醫學綜述,2008,14(14):2121-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