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麗霞 崔進
為貫徹落實2010年全國衛生工作會議精神及開展“優質護理服務示范工程”活動,按要求:“臨床護士護理患者實行責任制,使責任護士對所負責的患者提供連續、全程的護理服務,增強護士的責任感,密切護患關系”[1]。提倡“以整體護理為平臺,為患者提供從入院到出院的分床責任包干制”的護理服務。而醫院為患者提供24 h的全天候服務,需采取輪班制工作,而護理人員是輪班制的主要成員。目前我國的醫院絕大多數的護士都是需要參加三班輪值,每人每周要值1~3個夜班,1周內班次頻繁地輪轉。此種排班模式使落實責任制護理,要求護士對所負責的患者提供連續、全程的護理服務存在困難。因此,必須進行優質護理服務創新,包括排班創新,才能提高護理工作質量。自2010年7月以來,我科實施APN連續性排班模式,實行責任制護理,取得良好的效果,現報告如下。
1.1一般資料 我科屬心血管內科,編制床位59張。有執業護士14人,另外有助理護士及生活護理員8人。護士職稱:主管護師4人,護師7人,護士3人。學歷:本科4人,大專10人。其中,護士長1人,高級責任護士3人(由主管護師擔任),初級責任護士10人(由護師、護士擔任)。
1.2方法
1.2.1實施APN排班模式 A班:7:30-15:30、P班:14:00-22:00、N班:21:00-8:00,辦公室電腦班、高級責任護士上日班:8:00-12:00 14:30-17:30。
1.2.2實行連續性原則 高級責任護士固定上日班,初級責任護士連續6個星期有規律地上A、P班管同一組患者,之后3個星期每3天輪上一個N班。A、P、N班在相對固定的一段時間內循環進行。
1.2.3個人管床制 科室分4個護理小組,每2個小組為一個大組。高級責任護士、初級責任護士都要分管1個小組的患者。助理護士及生活護理員也是有負責固定的床位。
1.2.4小組負責制 每2個護理小組為一個大組,每個大組有高級責任護士、初級責任護士和助理護士及生活護理員。組長由高級責任護士擔任。實行高級責任護士--初級責任護士--助理護士--生活護理員4個層級管理模式。
1.2.5明確各層職責 高級責任護士:除管理本小組患者的全程護理,主要負責本大組重病患者及技術難度較大的護理工作,并對本大組的各項護理工作的落實情況進行監管與質量控制;初級責任護士:管理本小組患者的全程護理,主要負責各項有創治療、處置及技術難度較小的護理工作;助理護士:主要負責各項無創技術操作、基礎護理等;生活護理員:在護士的指導下,主要負責基礎的生活護理;N班護士負責整個病區夜間的各項護理工作。
1.2.6科室設有一名辦公室電腦護士,全面負責接待新入院患者、傳輸工作及審核醫囑等工作,為床邊工作制的護士做好后方保障。
1.2.7傳統的排班是 第1天9:30~17:30,第2天8:00~12:00;15:00~18:00,第3天18:00~2:00;6:00~8:00(或18:00~22:00:2:00~8:00),第4、5天休息,如此循環往復,5個星期后,1個星期上日班。另設一名電腦班護士。(由懷孕或哺乳假的護士擔當)。
2.1不同排班模式患者、醫生、護士對工作滿意度比較(見表1)。

表1 不同排班模式患者、醫生、護士對工作滿意度比較(例,%)
2.2不同排班模式護理質量的比較(見表2)。

表2 不同排班模式護理質量的比較(例,%)
3.1傳統的護士排班模式,所有的護士需要參加三班輪值,每人每周要值1~2個夜班,1周內班次頻繁輪轉,導致無固定的責任護士或責任護士白天在崗的時間短。而患者的主要治療、檢查、健康教育及醫生查房均集中在白天進行,特別是在上午完成。如果責任護士經常三班輪轉白天經常不在崗,患者的治療、檢查、健康教育由不同的護士完成,那么,責任護士對患者的病情、治療不了解,患者對責任護士不知曉。且一周內沒有固定的班次,導致護士生活、工作沒有規律,影響護士的身心健康。
3.2APN連續性排班模式的周期是基于病區護士人數及患者的周轉天數設定的,N班循環時間是3W,A、P班循環時間是6W,同一個護士在一定的時間內護理同一組的患者,能較全面了解患者的病情、生理和心理變化,更多了解患者需求的特殊性,制定個性化的護理計劃,滿足患者的護理需求,及時解決患者的護理問題。而患者在其住院時間,每一時段的責任護士是相對的固定,對患者的治療、檢查、生活護理、心理護理、健康教育均由固定的責任護士完成。而且護士對患者的病情、治療用藥情況較熟悉,能及時、準確完成治療方案,也減少了交接班的時間。有助于護理工作的連續性。
3.3傳統的排班方式是非連續性的排班。其缺點為交接班次數頻繁、耗時多,護理工作不連續。交接班期間對患者病情觀察及護理存在漏洞,患者的需求常常得不到及時的滿足,對患者病情熟悉程度不夠,沒能及時發現患者病情變化。實行APN連續性排班模式,使護理工作從過去只完成當班的工作,轉變成既有個人管床制,又有小組負責制的整體護理模式即加強了各層護士的工作責任心,又體現了護士的護理團隊精神。在一定的程度上護士壓力減輕,有利于身心健康,又能調動護士工作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年資低的護士得到學習和鍛煉,護理技術水平得到很快提高;高年資、高職稱的護士也能人盡其才,充分發揮他們的作用,有效保障了患者的醫療護理安全,為優質護理工作提供了有利的支持。
3.4我國現行的護理管理體制存在著各級護士職責不明確,對不同的學歷、職稱、能力給予相同的工作職責等是人力資源浪費的現象[2]。護理人力資源的合理調配是保證護理質量的措施之一[3]。護理人員的分層分級管理,明確了各層級護理人員的崗位職責,實現了科學、合理、有效地使用護士,緩解了臨床一線護理人力資源短缺的壓力,使住院患者得到了全程無縫隙的優質護理[4]。
[1]王玫,劉青青,何華英.連續夜班排班模式在老年干部病房的實施.護理學雜志,2011,26(5):77-78.
[2]周敏,任正華.優質護理服務的實施進展與建議.護理管理雜志,2011,11(3):186-187.
[3]陳華英.連續排班模式對ICU護理質量的影響.護理學雜志,2011,26(1):16-17.
[4]王建英,曹岳蓉.優質護理服務在神經外科的應用于實踐.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1,27(9):5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