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清教
隨著鋰離子電池研究的不斷推進和其在環保方面的美好前景,鉛酸蓄電池似乎被業內認為走到了盡頭,中國很多電池生產商也將目標瞄準了鋰離子電池。
目前國內鉛酸蓄電池行業存在的諸如污染、回收等問題與“十二五”規劃中的“節約資源、環境保護”等目標相左,與鉛酸蓄電池這些劣勢相比,極具環保優勢的鋰電池,則被訪問普遍認同為未來動力電池的發展方向,2010年上半年,中國股市甚至刮起了一股“鋰電瘋”,鋰電股集體發飆,凡是跟鋰電池沾邊的股票全被爆炒,成為中國資本市場最耀眼的風景線之一。
難道鉛酸蓄電池將在頭頂“鉛污染”源的狀態下退出行業舞臺?這是否符合當前我國的電池行業發展現狀?對鉛酸蓄電池又是否公平?眼下的鋰電池技術又是否已經達到或者說能達到完全取代鉛酸蓄電池的程度?在發展新能源、減少污染、保護環境為主線的“十二五”發展期間,中國電池業又該何去何從?
基于這些焦點和敏感的問題,基于國家“十二五”規劃中對新能源行業提出的系列要求,2010年12月16日,由中國電池工業協會主辦的“‘十二五鉛酸蓄電池行業發展高層研討會”在京召開,理事長韓作棵、副理事長王敬忠、秘書長劉家新、副秘書長姚成、技術委員會主任王金良,以及來自南京大學的陳洪淵院士、上海交大的楊立博士、鄭州輕工學院的王力臻教授、中國船舶重工集團總公司712研究所的桂長清研究員等全國相關高校的教授、專家們,匯聚一堂并圍繞以上問題進行了深入討論。
鉛酸蓄電池地位仍在
美國是全球鉛酸蓄電池使用量最高的國家。奧巴馬政府曾制定了一個新能源發展規劃,投資24億美元用于發展“下一代電池和電動車”生產的48個項目,并將其中的15億美元毫不吝嗇地劃給了鉛酸蓄電池。把鉛酸電池作為電動汽車動力來源研究的還有日本。2010年11月,一家常駐大連的日本公司作為豐田汽車的先遣部隊,就專門到中國尋找鉛酸電池生產合作伙伴。
發達國家對鉛酸蓄電池的認可,無疑給中國鉛酸蓄電池制造商以巨大信心。中國是鉛酸蓄電池大規模生產與消費的國家之一。雖然目前中國鉛酸蓄電池的發展沒有得到多少政府的直接投入,但中國的鉛酸蓄電池行業不僅生長旺盛,而且春意盎然。數據顯示,截止到2010年我國鉛酸電池生產企業已接近3000家,年產能約1億萬千伏安時。
但是,中國的3000家鉛酸蓄電池生產企業中,只有1200家獲得了生產許可證。而美國一共只有50多家鉛酸電池廠,且美國普遍較高的環保意識,雖然鉛蓄電池的用鉛量占全美國用鉛總量95%以上,但在健全的法規和有效的管理下,鉛酸蓄電池生產造成的鉛排放僅占美國全國總排放量的1.5%。
隨著鋰離子電池研究的不斷推進,其在環保方面的美好前景,鉛酸蓄電池似乎被業內認為走到了盡頭,中國很多電池生產商也將目標瞄準了鋰離子電池,引發了行業內對鉛酸蓄電池與鋰離子電池之間的大討論。
鉛酸蓄電池與鋰離子電池之爭
2009年8月,陜西鳳翔、湖南武岡、云南昆明相繼發生了兒童“血鉛超標”事件,涉及的企業就包括一些鉛酸電池生產商。近年來,隨著國際范圍內對新能源產業的戰略布局,我國對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與調整,以及人類對環境保護意識的增強,鉛酸蓄電池因其“高耗能、高污染、資源性”的特點,一直成為國家環保行動重點突擊對象。
對于“鉛污染”,媒體在報道上向來不遺余力,這更讓鉛酸蓄電池與污染密不可分。隨著國家“十二五”規劃對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的提出,很多電池企業將科研重點偏向了鋰離子電池。業內甚至有聲音認為:鉛酸蓄電池即將退出歷史舞臺,未來的電池業將是鋰離子電池的天下。
對此,中科院院士陳立泉給予了否定。在他看來,目前鉛酸蓄電池不可能被取代,尤其是汽車、電動車行業,仍將會以鉛酸蓄電池為主。
陳立泉分析,雖然目前我國的鋰電池產量僅次于日本,但生產起步晚,技術水平相對落后,關鍵材料如隔膜和電解液都依賴進口,加上知識產權缺失等,使得我國鋰離子電池在生產上很容易受制于人,而技術上的差距,更使得我國在鋰離子電池生產應用上,不會在短時期達到動力電池的完美境地,自然也不會在短期內完全替代鉛酸蓄電池。
中國電池工業協會副秘書長王金良則指出,鉛酸蓄電池應該列入新能源電池行列,原因一是汽車、電動車等動力電池本身要求技術和性能成熟的鉛酸蓄電池存在;二是安全、價廉,制造工藝成熟;三是動力性價比高;四是實際應用效率高,五是目前所謂的污染可控。
上海交大的楊立博士對此表示認同,他認為。電池是能量的易拉罐,每種性能的電池都有自己的應用平臺與應用領域,所以,不存在哪類性質的電池淘汰哪類性質的電池的狀況。對訪問所講的鋰離子電池的美好未來,楊立認為,這是在拿鋰離子電池的理想狀態跟鉛酸蓄電池的現實狀態作對比,不存在可比性。首先,我們對鋰離子電池的愿景不會在短期實現;其次,鉛酸蓄電池還有待發展,技術研發將大大改進其不足,在質量和技術非常成熟的日本,鉛酸蓄電池在未來20-30年也不會被取代。
中國人民解放軍防化研究院研究員曹高萍亦對鉛酸蓄電池寄予厚望。她表示,我國基于對鉛酸蓄電池多年的研發與制造,在技術、應用等環節都有相對較成熟的經驗。就其存在的鉛污染,曹高萍認為,完全可以從技術層面給予解決,而企業承擔著重要的責任,應加強生產過程中的污染控制,這就需要企業加大科技研發,國家也應給予資金、政策上的支持以及應用中污染和回收監管,這樣才會讓鉛酸蓄電池行業搭上國家新能源戰略的快車。
中國電池工業協會理事長韓作樑分析指出,鉛酸蓄電池在電池領域依然具有不可動搖的地位。他表示,鉛酸蓄電池污染并非其本性,它的循環利用性非常好,頂著“鉛污染”的帽子讓它著實委屈。最大的鉛污染源來自飛機與汽車尾氣,并非鉛酸蓄電池。人們之所以對鉛污染與鉛酸蓄電池劃等號,很大原因在于一些專業知識欠缺的媒體信息誤導。
在韓作樑看來,加大對電池生產企業的管制、完善行業立法,是解決鉛酸蓄電池污染的有力手段,這是一個需要從國家層面著手解決的問題。他拿美國比較,美國鉛蓄電池的用鉛量占全美國用鉛總量95%以上,但在健全的法規和有效的管理下,鉛酸蓄電池生產造成的鉛排放僅占美國全國總排放量的1.5%。
韓作樑同時表示,中國電池工業協會作為電池行業掌握話語權的部門,是行業發展的設計者與政策制定者,今后,中國電池工業協會將就整個行業的發展提出合理性建議,引導行業走向可持續發展的道路,并會對電池存在的污染推出治理方案,如聯合國家衛生部組織開展高血鉛標準調研,形成鉛污染治理的協同效應。
廢舊電池回收迫在眉睫
鉛酸蓄電池之所以與鉛污染劃等號,除了生產與應用環節,廢舊電池回收與處理系統的空缺也是重要原因。這并非只是單純的污染問題,與國外相比較,
我國在鉛酸蓄電池技術研發中,一直因環保問題卡殼。業內人士也表示,在鉛酸蓄電池領域,回收空缺產生的鉛污染遠大于制造過程中產生的污染。
目前,我國的鉛酸蓄電池回收主體,多是由小作坊、小廠承擔。而小作坊采用的粗放型處理方式,帶來的是地下水污染等環境風險,且處理能力的有限,使我國目前有70%的廢舊鉛酸蓄電池得不到規范處理。所以,在鉛酸電池行業亟需實現清潔生產的同時,廢舊回收與處理也亟需攻克,只有這樣,才能使整個電池產業形成封閉的環保產業鏈。韓作樑透露,2011年起,協會將重點成立電池行業清潔生產專業委員會。加強對回收環節、渠道的引導和監管,同時在江蘇成立電池檢測中心,在山東成立動力電池工程技術中心,旨在控制環保風險,提升中國電池行業整體競爭力。
曹高萍認為,對廢舊鉛酸蓄電池現狀的全面了解和客觀認識,是探尋回收處理解決之道的前提。
哈爾濱工業大學戴長松教授認為,只有解決了廢舊電池回收,才真正做到了電池整個應用過程的環保,也才能真正助推電池行業走上循環經濟的發展軌道。他指出,97%-98%的發達國家對電池回收都有專門的系統給予支持,這是產業走上可持續化發展的前提和保證。
解決好廢舊電池回收,并不只是污染的問題,同時也實現了廢舊電池的資源再利用,從這一層面分析,做好電池回收工作,是一舉兩得的事情,同時實現了對環境的保護與對資源的節約與再利用。在鋰電池因種種原因不可能在短期內做到完全替代鉛酸蓄電池的情況下,加強電池回收體系的建設,是打造電池行業循環經濟、綠色產業的保證。
韓作樑從協會的角度分析了廢舊電池回收。他認為,國家“十二五”明確了經濟發展形式與方向,規范與建立電池回收體系勢在必行。目前的行業現狀是,生產企業多,但有能力解決回收環節的企業少,回收標準雜亂,沒有統一的體系等,這都給廢舊電池回收工作形成阻礙,要想做好廢舊電池的回收,就必須將這些問題一一解決。這是一項繁瑣且具挑戰性的--工作,中國電池工業協會作為電池行業發展規劃者,要擔當起組建廢舊電池回收體系的重任,這是中國電池工業協會在“十二五”期間重中之重的工作。
韓作樑還透露了中國電池工業協會在“十二五”期間對廢舊電池回收工作的大致規劃,將逐步出臺相關廢舊電池回收的法規條文,并將聯合相關部門就不規范的企業進行管制,由協會牽頭,組建全國性的廢舊電池回收與處理系統,使整個電池行業走上循環發展的道路,真正實現電池行業的資源可持續利用。
鉛酸蓄電池仍將是未來很長時間內電池行業的主力軍,這是毋庸置疑的,絕非如外界所言,會被鋰離子電池替代。但同時,雖然鉛酸蓄電池會占據電池行業龍頭老大的地位,其本身存在的技術、污染、回收等難題都亟需解決,且絕非一日之功。也就是說,擺在中國鉛酸蓄電池面前的困難頗多。
要解決這些問題,需要國家加大對鉛酸蓄電池科研的投入,需要以國家層面對整個行業產業鏈進行規范,需要對無生產能力的企業加強管理與整合,需要完善起強大的電池回收與處理系統,更需要社會公眾和媒體環保行為的參與和支持。而這一切的工作。中國電池工業協會有著義不容辭的責任,在國家與企業、行業與企業之間,既引導又監管,做好橋梁與紐帶。
正如中國電池工業協會副理事長王敬忠所言,鉛酸蓄電池行業大有可為,在“十二五”期間將在質量、技術和環保上有進一步提升,他呼吁并建議國家應加大對電池行業科研、技術等方面的投入,同時應加強全社會對電池環保意識的宣傳普及,只要人人從我做起,電池行業的整體發展一定會迎來真正的春天。
中國電池業的發展步伐將如何?對中國電池業技術創新與環保的重擔,中國電池工業協會又將如何布局?“十二五”期間,答案或許就見分曉。
責任編輯:張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