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世華
在集團文化建設過程中,會遇到各種各樣的理論問題、實際問題以及認識上的問題,如果對這些問題缺乏正確導向,就會導致思想困惑或工作偏差,影響集團文化建設的質量和效果。根據筆者多年從事企業文化工作的研究和經驗,實施集團文化建設,應把握處理好以下幾個關系。
集團文化建設與集團戰略關系
集團文化建設是大集團適應激烈市場競爭形成強大無形資產的必然途徑。集團文化建設是集團企業加強內部管理的最有效武器。集團文化是規則的規則,是制定制度的依據。集團文化的潛在作用,在規則和制度不發生作用的地方,它同樣在起作用。因此集團文化建設是建設大集團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而在經濟領域使用軍事上但戰略管理思想和智慧,是企業管理思想的一大進步。
在市場經濟的今天,特別是在資產重組與流程再造的浪潮中,集團企業要增強核心競爭力,既需要注重戰略管理,又需要注重文化管理,二者不能相互孤立,要形成相互支持、相互依存、相互對應的關系。正確處理集團戰略與集團文化的關系,對集團企業做強做大和持續發展具有極強的現實意義。
集團文化是集團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戰略是長期、全面的政策與方略。從縱向看,集團戰略有層次之分,既有集團總戰略,也有所屬成員單位戰略;從橫向看,在集團總戰略之下,還有諸多領域的分戰略,如人才戰略、營銷戰略、科技戰略、品牌戰略、競爭戰略、文化戰略等。集團文化既是集團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又是集團戰略實施的支撐和保證。在實施過程中集團文化必須服從、服務于集團戰略,文化與戰略在實施中是相融的。
集團戰略決定著集團文化的建設方向。從本質上講,集團文化與集團戰略是一致的。但是,當集團戰略在執行中在內外因素影響下,進行戰略調整和戰略轉變時,必然會出現文化與戰略的不適應性。這時集團文化必須改變滯后狀態,按照新的戰略需要和戰略轉變方向,建設與新戰略相適應的新的文化。同時,在執行過程中,還必須按照戰略目標的要求,堅持文化建設先行,為戰略發展掃清思想障礙,創造執行環境。
集團核心理念是集團戰略的靈魂。凡是成功的集團企業,其背后一定有一種特色文化在維系、支撐和牽動。沒有集團文化的深厚底蘊,便沒有集團戰略的成功。集團文化建設必須服從、服務于集團發展戰略。這種服從、服務的表現形式,既體現了文化與經濟的一體化,又體現了文化對經濟的反作用。一方面集團戰略的制定,集團文化的核心理念是靈魂,它對集團戰略的發展,有著重要的指導作用;另一方面集團文化在集團戰略的實施過程中,有著強大的號召力和凝聚力,并為戰略的實施創造良好的環境和條件。員工對集團價值觀上的認同,將轉化為實現集團戰略目標的信心和決心,使集團戰略在濃厚的文化氛圍中得到貫徹實施。同時,集團文化建設還對集團戰略的實施起牽引和推動作用。集團文化的創新,將帶動集團企業管理創新、制度創新和技術創新。在軟硬件建設上的一系列的創新工作,為集團戰略的實施提供了鮮活的動力。
集團文化與思想政治工作的關系
集團文化與思想政治工作的對象都是人,都是針對人的精神世界,著眼人的思想觀念,尤其是價值觀而進行工作的。思想政治工作和集團文化建設都不直接涉及對物的管理,雖然它們的目標中都包含著推動生產力的發展,提高人們改造和利用自然資源的能力,但這是通過改造人的主觀精神世界間接達到的。
兩者的工作內容有相互交叉或相同的領域。思想政治工作和集團文化建設都必須圍繞科研生產經營開展工作。集團理念、經營宗旨,集團文化要講。思想政治工作也要講。職業道德建設、集團精神,思想政治工作要講,集團文化也要講。兩者的工作方式相似,都是通過溝通、樹立典型,建立激勵機制,進行教育引導等。兩者都是從觀念出發,去統一人們的思想和認識,使之變為群體的意識或共同的觀念以指導行動。思想政治工作是從執政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和基本政策出發來開展工作的。集團文化建設是從一系列的經營管理理念出發來開展工作的。其目的都是要人們接受、理解、擁護和認同這些認識和觀念,并且按照它的要求來規范自己的行為。兩者的終極目標相輔相成。思想政治工作有助于集團文化建設目標的實現,同時集團文化建設目標的實現也有利于思想政治工作目標的實現。在很多國有企業或者國有控股公司,這兩項工作也往往是由同一個部門、同一支工作隊伍來負責組織策劃和管理的。
集團文化與思想政治工作的區別是兩者的工作范疇不同。思想政治工作屬于思想政治建設范疇,其目標是一個宏觀的社會性的目標,階級性、政治性很強,它是服從于執政黨的基本理論、路線和綱領的政治行為,是馬克思主義科學門類在國有企業的貫徹;集團文化屬于管理范疇,其工作目標是針對集團企業而言的,是要搞好本集團企業,其經濟意義遠遠大于政治上的意義,它的依據主要是行為科學理論和經營規律。兩者的工作重心不同。思想政治工作側重于政治性的意識形態和理想信念教育,而集團文化則側重于集團企業共同價值觀的培育、員工工作倫理和習慣的養成及經營管理理念的實踐。思想政治工作的著眼點主要是提高人們的思想政治覺悟,而集團文化的著眼點是直接提高管理效益。兩者的操作方法有差異。先進的政治理論往往需要灌輸,是自上而下的教育和引導。集團文化雖也需要灌輸但更側重于培育和養成,主要是貫穿于集團企業管理的全過程,在管理過程中養成習慣。
思想政治工作與集團文化建設的有機結合是我國集團文化建設的特色。集團企業對思想政治工作與集團文化建設工作的基本思路,可以原則性地表述如下:在工作布局上兩者不可偏廢,不可相互替代,都要抓緊抓好,注重工作實效。在工作的領導體制上,思想政治工作是黨委統一領導,黨政工團齊抓共管;集團文化是行政統一領導,黨政工團齊抓共管。思想政治工作的第一責任人是黨組織的“一把手”,集團文化的第一責任人是行政“一把手”。集團文化建設為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新的舞臺和用武之地;思想政治工作為集團文化建設打下了思想基礎。無論是思想政治工作還是集團文化建設,黨政組織均應密切配合,協同作戰,為同一目標——集團企業持續健康發展而共同奮斗。
集團文化與精神文明建設的關系
集團文化在兩個文明建設中起著一種載體作用。在集團企業內部,物質文明的發展表現為集團企業物質生產的進步和員工工作生活水平的提高。精神文明建設的發展表現為員工思想、政治和道德水平的提高和教育科學文化的進步,兩者是兩種不同的文明發展形態。集團文化是“以人為本”的,旨在提高廣大干部、員工的道德素養,形成統一的價值觀,促進集團企業發展。從這個意義上講,集團文化與精神文明建設在提高員工思想和道德素質上是一致的。
集團文化與精神文明又有區別。一是概念涵蓋范圍有所不同。精神文明是
一個大概念,涵蓋全社會;集團文化更多地是涵蓋集團企業自身的工作內容。比如計劃生育是國策,是精神文明建設的應有之意,而不是集團文化應有的重點內容。二是工作目的有所不同。精神文明建設的根本目的是培養和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一代新人;集團文化的根本目的是促進集團企業更快地發展。
集團企業作為一種經濟、社會組織,在其運作過程中都會形成自己的文化,這種文化可以是自覺地建設形成,也可以白發地形成。自覺建設集團文化,就是要弘揚優秀文化,即建設集團企業的主流文化。然而,在我國自覺地建設集團文化工作則剛剛起步,集團企業主流文化還不夠系統和強大,還必須大力提倡和弘揚。由于企業內外環境的影響,集團企業自發形成的多元文化往往有許多不良的文化摻雜其中。因此,在弘揚和建設集團企業主流文化的同時,還必須注重對不良文化的治理。所謂“不良文化”是指存在于干部、員工中的與市場經濟規律和集團理念相背離的、違反集團企業規章制度和紀律規范的觀念、習慣和不文明行為。集團企業不良文化的存在,反映出集團企業管理體制的缺陷、制度的不完善、員工是非觀念的模糊以及社會不良文化對集團文化的影響。不良文化是集團企業管理流程中的“毒瘤”,對集團企業發展會產生嚴重的危害。集團企業要建設富有特色的主流文化,確立自己的價值觀念和理念體系,就要治理和消除不良文化觀念和行為的負面影響。
集團企業不良文化既存在于經營管理中,也存在于員工日常的言行中,其表現形式多樣,程度也各不相同。其中包括受舊體制影響形成的不良文化現象,如市場觀念差,重生產,輕開發和銷售,管理者和員工缺乏創新觀念,重傳統經驗、輕變革;缺乏效益觀念,重形式主義,輕實效;分配機制不健全,考核不科學,重使用,輕培養;機構重疊,重權力,輕職責等;管理不善形成的不良文化現象,表現在制度不健全、執行不到位,管理不科學等諸多方面,無視制度、踐踏制度的現象也隨之產生。如員工工作流程的不合理,導致生產效率低下等;傳統不良文化在集團企業中的表現,如家長制和一言堂作風,實踐中常常是領導不在家工作就停下,上面催一催、下面動一動等;以及員工不良生活習慣帶到工作中來如參與賭博,不講文明、不講衛生、行為野蠻等不良習慣。
不良文化現象并不是不能治理的,只要下定決心,革舊布新,嚴格管理。加強教育,持續整改,各種不良文化也會走向消亡。文化的傳播與擴散,是一種傳遞的形式。集團文化在內部的傳播與擴散,可稱為內傳遞;集團文化在外部的傳播與擴散,可稱為外傳遞。從集團企業內部治理不良文化,要注重暢通五條內傳遞通道:一是發揮集團核心理念的導向性傳遞作用,讓廣大員工從多種途徑加深理解和認同,并通過有效載體盡可能使核心理念顯性化,在實踐中得到貫徹。通過發揮集團企業主流文化的影響力治理不良文化;二是發揮先進模范人物的輻射性傳遞作用,對優秀文化起到推崇作用,對不良文化將起到抑制作用;三是發揮管理者的示范性傳遞作用,集團企業各級管理者,特別是集團企業高層領導人,不僅要做集團文化的積極倡導者,更重要的是要做集團文化的實踐者、推動者。四是發揮制度的約束性傳遞作用,制定一些有利于集團理念、集團精神貫徹執行的規章制度。集團理念、集團精神自身并不是規章制度,但它有很強的導向性和約束力,所謂“上車理論”就是認同集團理念的就上車,不認同集團理念的就下車,這對治理不良文化有很強的抑制力;五是發揮文化活動的熏陶性傳遞作用,開展各種習俗、儀式活動,以及圍繞科研生產經營有本單位特色的文化活動,是集團文化傳遞的有效通道。在這些文化活動中,使員工的思想觀念得到啟迪和熏陶,促進文化自覺的養成。把理念、精神寓教于文化活動之中,是治理不良文化的有效途徑。
(作者系神華天泓貿易有限公司黨委副書記)
責任編輯:玉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