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有
在當今競爭日趨激烈的市場背景下,企業文化建設已逐步被列為企業發展戰略和現代科學管理的重要內容。如何有效解決現代國有企業文化建設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積極探尋一種以秉承傳統文化優秀遺產為根基、與時俱進、具有中國特色的國有企業文化建設模式顯得尤為重要。國企文化建設的必要性
經濟全球化的趨勢已經越來越明顯,21世紀的競爭將會因經濟全球化而加劇,超強的世界經濟的競爭對國有企業的經營思想、價值觀念、思想道德、制度建設和行為規范,都將是一種嚴峻的考驗。因此,許多企業都紛紛調整發展戰略,以適應撲面而來的全球化經濟浪潮。國有企業要想在經濟全球化中生存并有所作為,沒有優秀的企業文化,就難以在世界大市場中占有一席之地。
經濟全球化帶動了文化交融,進而對國有企業文化的革新提出新的挑戰。企業管理將由經驗管理、科學管理發展到更高層次的文化管理,企業文化已成為國有企業在一定價值觀指導下所選擇的普遍的、穩定的、一貫的行為方式,其導向、約束、凝聚、激勵、教育等功能對企業員工有著不可言喻、潛移默化的影響。在企業文化建設的路徑方面,鑒于國有企業文化建設中存在的問題,亟待實施新的發展策略,即以觀念創新、樹立新型企業管理理念為先導,以實踐、發展為原則,以系統改造為基礎,以企業核心競爭力的有效培育和快速提高為目的,爭取在經濟全球化條件下,成功地走出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充分體現企業主體意識的“創新型”國有企業文化發展之路。
國企文化建設存在的問題
企業文化建設是打造企業核心競爭力的戰略舉措,誰擁有文化優勢,誰就擁有競爭優勢、效益優勢和發展優勢。國有企業最大的特點就是資本結構的國有化,國企改革在我國已進行30多年,其中有成功也有失敗,總結其成功的經驗和失敗的教訓,我們可以發現這么一條規律,即國企改革的成功總是離不開企業本身管理文化的形成和發展。國有企業要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就必須先形成適合企業生存和發展的企業文化,但我國國有企業的企業文化建設仍然存在很多問題,如下所述。
我國國有企業的企業文化建設已經從“移植組裝”開始向“自主開發”階段邁進,但發展還很不平衡,東部沿海好,西部企業差;經營效益好的企業搞得好,經營狀況差的企業搞得差,多數企業說得多,做得少;表面的多,深層的少。企業文化建設的重要性仍然沒有引起廣大企業經營管理者足夠的重視,還需要進一步引導。
許多大企業集團已經把企業文化建設作為企業工作的重要內容積極推進,而且設立了企業文化部。有的將其列入企業發展規劃。但相當一部分企業存在著思想政治工作與企業文化建設“兩張皮”的現象,沒有真正地融合,沒有形成企業的核心競爭力,缺乏滲透力和實效性。
多數企業缺乏獨特性。企業文化的特點鮮明,主題突出,指導企業各項行為的主要是企業文化,而不是社會文化。由于我國踏入市場經濟的時間短,企業界對企業文化的接受也就剛剛開始,建立企業文化時沒有典型的可以指導企業、員工各項行為的理念,企業文化現象大多來自于社會文化,特點不鮮明、主題不突出,導致社會文化的影響力超過企業文化的影響力,企業精神、企業理念等大多千篇一律,既沒有特色,也更不能起到激勵員工,引導員工的行為價值取向的作用。
中國企業缺乏對“品牌資本”的認識,沒有把品牌作為企業的運作中心,沒有建立起客戶對品牌強烈的忠誠度和崇敬感,沒有利用各種方式為品牌創造更大的價值。因此,要注意培育和形成良好的企業整體價值和品牌文化,注重塑造企業形象、產品形象和職工隊伍形象,達到凝聚人心、鼓舞士氣,激勵企業干部職工團結奮斗、努力拼搏的目的,不斷提高企業的整體素質和市場競爭力。
國企文化建設的對策
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不斷健全和完善的今天,國有企業要想在市場經濟大潮中獲得持久深層的發展動力,增強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就必須具有符合時代要求和本企業特色文化作支撐。
中國幾千年文明社會所凝聚而成的傳統文化,有其不可抗拒的魅力和眾多的精華,他們理應成為國有企業文化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主要包括:“仁愛”思想。我國傳統儒學最重仁德,“仁”就是人類之愛,一種人類的同情心,“仁者愛人”,強調從無私的動機出發,舍己為人,舍己利人,集中表現了“仁”的人道主義性質。這與現代企業文化管理中關于人具有自我創新的欲望和能力的觀念相吻合;“誠信”思想。誠信是儒家為人處世的一個根本原則。孔子強調“人無信不立”,提倡“言而有信”。儒家這種誠信為本的道德準則與現代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信譽至上的倫理要求是一致的。只有有了誠信,企業才能最終贏得客戶,贏得市場,贏得一種長期的可持續發展的格局;“樂群貴和”思想。以和為貴,是儒家文化的主要特點。“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在個人與他人、與社會發生沖突時,要采取恭敬、謙忍的態度,以群體利益為上的原則協調好各種人際關系。這種群體合作精神對于培育和形成現代企業精神,促進企業內部的凝聚力,提高企業的生產率和經濟效益,有著重大意義;“自強不息”思想。我國傳統的儒家文化倡導一種積極的人生哲學,提倡自強不息、剛健有為,反對消極無為。儒家這種自強不息的進取精神對于激發和培養現代企業和企業家的勤奮堅韌精神有著重要意義。
另外,國有企業要適應國際經濟發展的新特點,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就要進行全方位創新,從產品創新到組織結構創新,從管理創新到體制創新等。其中最根本的是文化的創新、觀念的創新,因為“理念高于制度,理念才是第一競爭力”
“擁有正確的、不斷創新的理念,才具有最強的競爭力”。因此,在國有企業文化建設中,應重視學習型價值觀的培養和學習型組織的創建,努力營造企業的學習氛圍,使企業能夠獲得不斷創新的動力和能力。
總之,企業文化的建立、培育、發展、形成是一個長期、持續的過程。本文僅僅是對國有企業文化建設作了粗淺研究,對如何建設國有企業文化提出拙見。而且這些初步的探討是以專家學者的研究成果為基礎的嘗試。國有企業文化建設有待于專家學者進行更為深入的研究,任重而道遠。
(作者單位:北京京北職業技術學院)
責任編輯:玉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