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美群
湖南省張家界市人民醫院,湖南張家界 427000
慢性阻塞性肺氣腫在老年人中屬常見病、多發病[1]。多由肺部感染、吸煙、大氣污染等因素引發慢性支氣管炎,慢性支氣管炎長期反復的發作,導致不同程度的阻塞,引起終末細支氣管遠端的肺泡過度膨脹,從而引發本病的發生[2]。本病如處理不當,可反復繼發感染,導致呼吸功能減弱,長期發作可導致肺心病,引起心功能不全,甚至導致多器官功能衰竭,危及生命。近年來筆者所在醫院收治慢阻肺患者79例,現將其臨床資料及護理對策總結報道如下。
筆者所在醫院2009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慢性阻塞性肺氣腫患者79例,其中男51例,女28例;年齡最小54歲,最大86歲,平均(65.4±11.2)歲。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咳嗽、咳痰,部分患者有喘息、氣促、心悸、氣短。79例患者中,合并慢性支氣管炎者74例,合并支氣管哮喘者5例;繼發肺心病31例,繼發感染24例。患者慢性支氣管炎或支氣管哮喘病程 23~56 年,平均(37.5±12.4)年;54 例患者有大量吸煙史,煙齡15~42年,每日吸煙20~40支。79例患者中合并高血壓45例,糖尿病24例,無肝腎功能障礙者。將患者隨機分為常規護理組(39例)與整體護理組(40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患者入院后均予血常規、痰涂片細菌培養、胸部X線、心電圖檢查,均明確診斷為慢性阻塞性肺氣腫,其中合并感染者64例。
給予患者止咳、祛痰、平喘治療,持續低流量吸氧,合并感染患者根據藥敏試驗結果選用敏感性抗菌素控制感染,合并肺心病患者給予強心、利尿、擴張血管等治療。
顯效:患者咳嗽、咳痰癥狀消失,痰菌培養陰性;有效:患者咳嗽、咳痰癥狀減輕,痰菌培養菌落明顯減少;無效:咳嗽、咳痰癥狀未見減輕,痰菌培養菌落未見減少。
采用SPSS11.0軟件包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采用 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 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經治療及護理后,整體護理組顯效率為95.00%,高于常規護理組的74.36%,兩組患者均好轉出院,整體護理組住院時間 7~28d,平均(16.2±5.4)d,短于對照組住院時間(25.7±3.9)d。患者住院期間未發生嚴重并發癥。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及護理效果比較[n(%)]
給予患者持續低流量吸氧、監測生命體征、定時吸痰、協助患者翻身拍背等常規護理方法。
3.2.1 心理護理 慢性阻塞性肺氣腫為慢性病,由于呼吸困難以及肺部繼發感染等癥狀長期反復發作,導致患者生活質量及心理承受能力逐漸下降,長期反復的住院治療也給患者家庭帶來的沉重的經濟負擔,患者多有焦慮、悲觀、抑郁甚至絕望等不良心理情緒出現[3]。護理人員應以自己的同情心關心患者的心理狀態,以誠懇熱情的態度與患者進行交流,對患者的病情表示關注,向患者介紹慢性阻塞性肺氣腫及其并發癥的相關知識,使患者對疾病有正確的認識,安慰、鼓勵患者,使患者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建立樂觀向上的人生觀。同時在患者家屬的配合下,盡量使治療環境溫馨舒適,使患者盡早穩定情緒,消除不良情緒反應。樹立信心盡早回歸社會。
3.2.2 病房管理 病房需定期通風,保持空氣對流通暢,使空氣保持清新。病房內需保持適當的溫度和適度。每日對病房進行紫外線消毒,預防交叉感染的發生,保持病房內安靜,避免過于嘈雜影響患者休息及情緒狀態。
3.2.3 呼吸道護理 慢性阻塞性肺氣腫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難,此時應給予患者持續低流量吸氧,使患者盡量減小活動量,對呼吸困難程度較嚴重患者,可臥床休息,可取半臥位,使膈肌下降,增加肺容量,減輕患者的呼吸困難。
鼓勵患者自行咳嗽、將痰液排出,排痰無力者,可協助患者拍背可使痰液利于排出。并向患者家屬教授拍背手法,使手掌呈弓形,由下至上適度拍打患者背部,由兩側向中間逐漸拍打,每次拍打3~5 min,利于排出痰液。對拍背排痰后痰液無法排出者,需行吸引器吸痰。吸痰嚴格遵循無菌原則,每次吸痰時間不宜超過15 s,吸痰動作需做到輕、快、準,痰液黏稠者可給予霧化吸入稀釋痰液,利于痰液排出,予α-糜蛋白酶5 mg,慶大霉素8萬U,地塞米松5 mg,生理鹽水20 ml,霧化吸入每次不超過20 min,每日2次。
3.2.4 口腔護理 對于長期臥床或意識狀態發生改變的患者,因吞咽反射、咳嗽反射減弱,可將口腔內的細菌、分泌物等誤吸入氣道內,而導致吸入性肺炎的發生[4],所以需加強口腔護理,每日2次。
3.2.5 吸氧護理 慢性阻塞性肺氣腫患者通氣功能受限,可導致低氧血癥的發生[5]。需及時排痰,保持呼吸道通暢,同時,需給予吸氧,緩解低氧血癥,但是不合理的給氧方式不但不能解除低氧血癥,反而會加重其低氧程度。慢性阻塞性肺氣腫患者經常處于高碳酸血癥狀態,甚至出現慢性呼吸衰竭,對血中CO2濃度敏感的不是中樞化學感受器而是外周化學感受器[6],如患者吸入氧氣濃度過高,外周血中氧濃度迅速上升,導致外周化學感受器失敏,從而使呼吸頻率變慢,導致PaCO2更高,形成CO2潴留,最終導致患者昏迷甚至死亡[7]。所以,需對患者應用低濃度(25%~30%)、低流量(1~2 L/min)持續給氧。吸氧需應用無菌蒸餾水進行濕化,減少氧氣對呼吸道的刺激,濕化液需及時更換,避免交叉感染的發生。患者吸氧過程中需觀察患者缺氧癥狀是否改善,及時對氧流量等進行調整。
3.2.6 病情觀察 護理人員需密切觀察患者病情,發現并發癥及時處理。密切觀察患者神智改變,警惕肺性腦病的發生。觀察患者生命體征,注意面色、皮膚黏膜的變化,發現異常狀況要及時向醫生報告,以免延誤病情,出現異常及時處理,可降低患者病死率。
3.2.7 痰液標本留取指導 囑患者于晨起時盡量將痰液由氣道深部咳出,留置于標本容器內,觀察痰液的色、質、量。
3.2.8 飲食護理 慢性阻塞性肺氣腫患者因病程長,消耗多,應選擇營養豐富易消化的多維生素、高熱量、高蛋白飲食。患者尿少則應限制鈉鹽攝入,服用利尿劑或多汗,應食用含鉀食物。進食應防止嗆咳的發生。
3.2.9 出院指導 ①按醫囑服藥;②定期復查;③防止感冒,有痰即排出;④進行適當的體育活動;⑤練習腹式呼吸,提高肺活量;⑥加強營養,戒煙酒。
慢性阻塞性肺氣腫患者病程長,合并癥多,患者機體抵抗力差,心理狀態復雜,在護理過程中應注意調整患者心理狀態、密切觀察患者病情、做好出院指導,指導患者積極預防并發癥的發生,提高患者生存質量。
[1]畢紅燕,謝金霞.慢性阻塞性肺氣腫70例的護理[J].光明中醫,2009,24(9):1790-1791.
[2]亢惠蘭.慢性阻塞性肺氣腫病人的整體護理[J].護理研究,2005,19(12):2743-2744.
[3]董春輝.臥床高齡鼻飼患者進餐體位與吸入性肺炎的關系探討[J].中華護理雜志,2001,36(1):21-22.
[4]李鈺梅,張金花.持續超聲霧化吸入對球麻痹患者血氧飽和度的影響和護理[J].中華護理雜志,2003,38(8):623.
[5]趙志紅.慢性阻塞性肺氣腫的護理[J].中國醫藥指南,2010,8(26):144-145.
[6]郝秀枝.老年慢性阻塞性肺氣腫合并感染的護理[J].醫藥世界,2006,(10):176-177.
[7]劉君.肺氣腫胸腔鏡減壓術術后監護[J].現代護理,2003,12(9):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