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安
內蒙古自治區錫林郭勒盟中心血站,內蒙古錫林浩特 026000
隨著公民無償獻血意識不斷加強,錫林浩特地區無償獻血人數呈逐年上升趨勢。血液及血液制品是臨床救治中不可替代的產品,血液資源受很多因素影響,由于血液采集、運輸、成分分離、檢測和儲存等諸多環節都可能造成血液報廢。區分不同的血液報廢情況,根據不同環節造成的血液報廢原因制定有效的防范措施,有助于減少血液資源的浪費。為了總結分析血液報廢的原因,有效提高血液利用率,筆者對本血站2008~2010年血液報廢狀況進行了系統的調查及分析。
2008~2010年在本血站征詢、體檢及初篩合格采集的血液經成分制備為各血液品種,分別為11 874、13 602、15 964 U(2%為全血,98%為懸浮紅細胞及普通冰凍血漿。200 ml全血為1 U,200 ml全血制備的懸浮紅細胞為1 U,100 ml血漿為1 U)。
血液的檢測及報廢標準均嚴格按照衛生部頒發的《獻血者健康檢查標準》、《血站質量管理規范》和《血站實驗室質量管理規范》執行。HBsAg、抗-HCV、抗-HIV、梅毒抗體的初、復檢均采用ELISA法,試劑分別由北京金豪、萬泰公司提供,以UranusAE100-2-8全自動酶免分析系統處理樣本、判讀結果。ALT的初、復檢采用賴氏法,試劑由北京北化康泰公司和濰坊3V公司提供。每批試劑均由中國藥品生物制品檢定所檢驗合格后使用,嚴格按說明書操作,每份標本均經2種不同的試劑進行初復檢,2次檢驗結果一致判定為合格。對脂血及其他類報廢血液采取外觀或血液離心后檢查外觀,肉眼觀察判定。
血液檢測不合格報廢率逐年升高,在5項檢測指標中,ALT增高是實驗室檢測血液報廢的主要原因,見表1。
外觀及其他原因報廢血逐年增多,高于血液檢測不合格報廢率,脂漿引起的報廢所占比率最高,見表2。
見表3。
表1數據顯示,隨著采血量增加因血液檢測不合格報廢率逐年升高,在5項檢測指標中,ALT高居多,是血液報廢的第二大原因。病理性、生理性、藥物、運動、飲酒、飲食等原因都可以影響ALT檢測結果[1],街頭自愿無償獻血者的不固定性、隨意性,標本運輸、保存、溫度也可能影響ALT[2]。筆者認為本地區居民喜歡飲酒是造成ALT升高的主要原因。因此,加強無償獻血者獻血前飲食、休息等注意事項的宣傳和教育,詳細咨詢并嚴格體檢標準,增加獻血前ALT初篩均可有效減少血液報廢[3]。HBsAg陽性是血液報廢的第三原因,2008年增加獻血前HBsAg金標法篩選,同時獻血前進行信息核查,該指標及其報廢血有所控制,證明了獻血前快速檢測的必要性。梅毒、抗-HCV及抗-HIV陽性3年中引起的血液報廢有逐年下降趨勢,但是血液安全隱患不能忽視。需加大經血液傳播傳染病知識的宣傳力度,從低危人群中招募獻血者,建立健康固定的自愿獻血隊伍,嚴格執行獻血者健康檢查要求,選擇靈敏性高、特異性好的試劑進行檢測。

表1 2008~2010年實驗室檢測不合格血液報廢結果[U(%)]

表2 2008~2010年外觀及其他不合格血液報廢結果[U(%)]

表3 2008~2010年血液報廢按品種統計[U(%)]
表2數據顯示,隨著采血量增加,外觀及其他原因導致血液報廢逐年增多,高于血液檢測不合格報廢率,與有關報道接近。脂漿引起的報廢率最高,與飲食、性別、年齡、體重指數等相關[4]。筆者認為本地區是蒙古族聚居區,日常飲食以肉食為主,喜歡吃高蛋白、高脂肪食物,因此獻血者中乳糜血較多。可采取加強獻血知識宣傳,控制獻血前飲食,獻血員充足的情況下做脂血篩查,避免采集脂血。過期報廢主要發生在長的節假日期間,原因是本地區年供血量在150萬ml(紅細胞懸液),可能是全國最小規模的采供血機構之一,醫療單位用血計劃不確定,臨床用血一時性偏型,多采集血液可能造成過期報廢,少采集血液不能應對突發事件用血,庫存血調控有一定難度。因此,醫療單位用血計劃要確定,按計劃采血,避免血液偏型和集中采集,分析每個月供血情況,制定每個月的最佳庫存量,提高臨床輸血觀念,可較好控制和減少血液過期報廢。破損、凝塊、不足量等造成的報廢也有一定比例,主要是人為因素[5],沒有完全按照規程操作造成。這提醒采供血機構應進一步規范采供血過程各項操作,加強員工專業培訓,減少由此引起的血液報廢。
表3數據顯示2008~2010年血液報廢品種以血漿為主,平均占報廢血液總數的81.25%,以脂漿為多數;報廢懸浮紅細胞平均占年報廢總數的16.84%,以ALT升高為多數,其次是過期和HBsAg陽性報廢;報廢全血平均占年報廢總數的1.91%,以ALT升高為多數,與有關報道相符[6]。由于成分輸血比例增加,全血使用量少,故全血報廢比例相對低。
血液是搶救他人生命的寶貴資源,現階段任何物質都不能替代,向醫療機構提供安全充足的血液是采供血結構的宗旨和職責。為降低血液報廢率,采供血機構應加強全面質量管理,建立完善的質量管理體系并且持續改進,加強專業技術人員培訓,充分利用好無償獻血者捐獻的血液,在血液采集、檢測、分離制備過程中嚴格執行程序文件和操作規程,采取有效的預防措施,避免不必要的血液報廢,讓無償獻出的血液得到很好的利用[7]。
[1]陳文彪.無償獻血者ALT偏高原因淺析[J].臨床輸血與檢驗,2001,3(4):40.
[2]朱忠勇.實用醫學檢驗-谷丙轉氨酶檢測[M].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1992:348-352.
[3]興安.2007~2009年錫林郭勒盟無償獻血者血液檢驗結果分析[J].中外醫學研究,2011,9(8):83.
[4]潘月霞,張巧云.銀川地區無償獻血者血液報廢狀況調查及分析[J].寧夏醫學院學報,2008,30(1):107-108.
[5]陳興智,陳普娟,韋麗菊.柳州市血液報廢原因調查與分析[J].臨床輸血與檢驗,2007,9(1):41.
[6]李芳,李改云,趙新艷,等.血液報廢原因分析及對策[J].廣西醫學:輸血專刊,2007,27:136-137.
[7]倪永琴.如何加強無償獻血血液采集的質量管理[J].中外醫學研究2009,7(10):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