胥益鋒 潘玉良 熊圣國 郭晨成 金文亮 王彩云 鄧克明
(1.鹽城市鹽都區尚莊鎮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江蘇 鹽城 224023;2.鹽城市鹽都區棉花原種場,江蘇 鹽都 224031;3.鹽城市亭湖區便倉鎮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江蘇 鹽城 224044;4.江蘇農墾弶港農場,江蘇 東臺 224236;5.鹽城市亭湖區鹽東鎮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江蘇 鹽城 224005;6.鹽城市亭湖區伍佑鎮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江蘇 鹽城 224041;7.阜寧縣古河鎮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江蘇 阜寧 224427)
播期、密度是小麥播種階段一項重要的技術指標。小麥不同播種期生長發育進程不一致,決定著小麥生育進程與最佳生長季節是否相吻合。小麥基本苗是群體發展的起點,對小麥群體的合理消長和個體的健壯發育具有決定性的作用。群個體矛盾的協調發展則決定了個體發育的壯弱,最終影響到穗子大小。因而,不同播種期和基本苗最終會影響穗部性狀,決定產量和品質。為了研究小麥新品種揚麥14號在本地區的適宜播種期,為高產栽培提供科學依據,我們進行了播期、密度試驗。
試驗地在江蘇省里下河腹地的鹽都區龍岡鎮鳳凰居委會一組進行。土壤類型為白腳土,有機質含量21 g/kg,全氮 0.13%,堿解氮 97.47 mg/kg,速效磷20.3 mg/kg,速效鉀144.98 mg/kg,酸溶性鉀790.6 mg/kg,pH 值 6.83。
揚麥14號作為試驗品種。
試驗于2009年10月到2010年6月進行。播種期設計5個處理,即從10月23日到11月16日每隔6 d一個播種期進行播期試驗,分別是:10月23日、10月29日、11月4日、11月10日、11月16日。基本苗設計成 120萬/hm2,175萬/hm2,230萬/hm2,285 萬/hm2,340 萬/hm2,5 個處理。每個試驗小區面積5 m×2.8 m=14 m2,采用隨機排列方式,每個處理設置3次重復種植。試驗田先施基肥后機旋耕,再人工開行條播,行距30 cm。基肥:尿素 292.5 kg/hm2,磷肥 1125 kg/hm2,鉀肥 120 kg/hm2;12月5日施苗肥尿素75 kg/hm2;2月28日施拔節肥尿素126 kg/hm2,鉀肥111 kg/hm2;3月24日施孕穗肥尿素 111 kg/hm2。一生總用氮量277.5 kg/hm2,其中基肥134.25 kg/hm2,占48.4%;苗肥 34.5 kg/hm2,占 12.4%;拔節孕穗肥108.75 kg/hm2,占 39.2%。氮、磷、鉀之比 1∶0.49∶0.5。病蟲草害防治要求,與大面積生產相同。
成熟收割前,每小區取3個點,每點1 m2,調查有效穗數,從每個取樣點隨機抽取60穗調查每穗結實小穗數、退化小穗數和結實粒數,并從計產區取樣測定千粒重。每個小區選1個點,每點收獲5 m2曬干后計算產量。
根據試驗觀測的資料統計的穗部性狀資料結果見表1。

表1 不同播種期、基本苗與穗部性狀資料
2.1.1 播種期對結實小穗數的影響分析。將表1中同一播種期的結實小穗數計算平均值與播種期資料點成圖1。由圖1可見:揚麥14號小麥在10月23日到11月16日之間播種,結實小穗數與播期呈一不規則的拋物線型關系。播種期在10月29日到11月4日之間時結實小穗數較多。

圖1 結實小穗數與播種期的關系
2.1.2 播種期對退化小穗數的影響分析
將表1中同一播種期的退化小穗數平均值與播種期資料點成圖2。由圖2可見:揚麥14號小麥在10月23日到11月16日之間播種,退化小穗數與播期的關系呈雙峰型曲線。10月29日和11月10日播種,退化小穗數最多;11月4日播種,退化小穗數最少。

圖2 退化小穗數與播種期關系
2.1.3 播種期對結實粒數的影響分析。將表1中同一播種期的實粒數平均值與播種期資料點成圖3,由圖3可見:揚麥14號小麥在10月23日到11月16日之間播種,結實粒數與播種期呈一不規則的拋物線型關系。10月23日到10月29日之間播種,結實粒數隨著播種期的推遲而增加;10月29日到11月4日之間播種,結實粒數隨著播種期的推遲變化很小;11月4日到11月10日之間播種,結實粒數隨著播種期的推遲而快速減少;11月10日到11月16日之間播種,結實粒數隨著播種期的推遲而緩慢減少。

圖3 結實粒數與播種期的關系
2.1.4 播種期對千粒重的影響分析。將表1中同一播種期的千粒重計算平均值與播種期資料點成圖4。由圖4可見:揚麥14號小麥在10月23日到11月16日之間播種,千粒重與播種期呈“雙谷一峰型”的曲線關系。10月23日到10月29日之間播種,千粒重隨著播種期的推遲而緩慢降低;10月29日到11月4日之間播種,千粒重隨著播種期的推遲而快速增加;11月4日到11月10日之間播種,千粒重隨著播種期的推遲而快速減少;11月10日到11月16日之間播種,千粒重隨著播種期的推遲而緩慢增加。

圖4 千粒重與播種期的關系
2.2.1 基本苗對結實小穗數的影響分析。將表1中同一基本苗的結實小穗數計算平均值與基本苗資料點成圖5。由圖5可見:揚麥14號小麥在10月23日到11月16日之間播種,結實小穗數與基本苗的關系幾乎呈一直線,隨著基本苗的增加結實小穗數直線減少。

圖5 結實小穗數與基本苗的關系
2.2.2 基本苗對退化小穗的影響分析。
將表1中同一基本苗的退化小穗數計算平均值與基本苗資料點成圖6。由圖6可見:揚麥14號小麥在10月23日到11月16日之間播種,退化小穗數與基本苗的關系幾乎呈一直線,隨著基本苗的增加退化小穗數直線上升。

圖6 退化小穗數與基本苗的關系
2.2.3 基本苗對結實粒數的影響分析。將表1中同一基本苗的實粒數計算平均值與基本苗資料點成圖7。由圖7可見:揚麥14號小麥在10月23日到11月16日之間播種,實粒數與基本苗的關系幾乎呈一直線,隨著基本苗的增加,實粒數直線減少。

圖7 實粒數與基本苗的關系
2.2.4 基本苗對千粒重的影響分析。將表1中同一基本苗的千粒重計算平均值與基本苗資料點成圖8。由圖8可見:揚麥14號小麥在10月23日到11月16日之間播種,千粒重與基本苗的關系幾乎呈一直線,隨著基本苗的增加,千粒重直線減少。

圖8 千粒重與基本苗的關系
(1)播種期在10月29日到11月4日之間時結實小穗數較多。(2)播種期在10月29日和11月10日時退化小穗數最多,在11月4日播種時退化小穗數最少。(3)在10月23日到11月4日之間播種時結實粒數較多。(4)在11月4日左右播種時千粒重最高。 (5)栽培的目標是高產優質,所以,在奪取足穗的基礎上,主攻大穗,增加結實粒數,提高千粒重,是高產甚至超高產栽培的關鍵所在。綜上分析可見,11月4日左右播種,穗部性狀最理想,結實小穗數較多,退化小穗數最少,結實粒數較多,千粒重高。
揚麥14號小麥在10月23日到11月16日之間播種時,結實小穗數、結實粒數和千粒重均隨著基本苗的增加呈直線下降;退化小穗呈直線上升。要想大穗,就要降低基本苗,基本苗120萬/hm2時,穗子最大,結實小穗數最多,退化小穗數最少,結實粒數最多,千粒重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