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受榮 周華江 潘玉良 熊圣國 胥益鋒 張衛清 郭兆兄
(1.鹽城市鹽都區農業干部學校,江蘇 鹽城 224011;2.鹽城市鹽都區棉花原種場,江蘇 鹽城 224031;3.亭湖區便倉鎮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江蘇 鹽城 224044;4.鹽都區尚莊鎮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江蘇 鹽都 224023;5.鹽都區大岡鎮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江蘇 鹽都 224043)
大麥生育后期發生倒伏,是大麥生產上頻繁發生的極為嚴重的自然災害。不僅對大麥產量和品質影響很大,而且加大了收獲成本,最終減產、減質、減效。增強大麥自身的抗倒伏能力,則是防御大麥倒伏的根本措施。從栽培角度看,影響大麥抗倒伏能力的因素很多,如品種、肥料、播種期、密度及生化控制措施。我們對二棱啤酒大麥新品種揚農啤5號進行不同播種期和不同播種密度試驗,研究大麥播種期、密度對植株莖稈性狀的影響 (見表1)。
1.1 播種期對大麥莖稈單莖重量的影響
隨著播種期的推遲,大麥莖稈單莖重量呈“折線式”上升,至11月5日達最大值,11月22日又略為下降 (見圖1)。

圖1 不同播種期對大麥單莖重量的影響
1.2 播種期對大麥莖稈長度的影響
10月15日過早播種,因大部分主莖和大分蘗幼穗被凍死,春生小分蘗生長成穗多,莖稈長度最短。之后隨著播種期的推遲,莖稈長度呈“折線式”變化。10月22日與11月5日播種,莖稈長度相仿且最大;10月29日與11月22日播種,莖稈長度相仿且中等 (見圖2)。

表1 不同播種期與密度對大麥莖稈抗倒能力的影響

圖2 不同播種期對大麥莖稈長度的影響
1.3 播種期對大麥莖稈粗度的影響
10月15日播種,莖稈粗度最細;之后隨著播種期的推遲,莖稈粗度呈“折線式”上升;11月22日播種,莖稈粗度最大 (見圖3)。

圖3 不同播種期對大麥莖稈粗度的影響
1.4 播種期對大麥莖稈單位長度重量的影響10月15日播種,大麥莖稈單位長度重量最小,之后隨著播種期的推遲,莖稈單位長度重量呈“折線式”上升,11月22日播種,莖稈單位長度重量最大(見圖4)。

圖4 不同播種期對大麥莖稈單位長度重量的影響
不同播種期處理,隨著播種密度的增加,大麥單莖重量幾乎呈直線下降 (見圖5)。

圖5 不同密度對大麥單莖重量的影響
11月12日最遲播種的處理,大麥莖稈長度隨著播種密度的增加呈“折線式”下降的趨勢,其它播種期處理,隨著播種密度的增加,莖稈長度基本相仿,沒有明顯的上升或下降的變化態勢 (見圖6)。

圖6 不同密度對大麥莖稈長度的影響
不同播種期處理,隨著播種密度的增加,大麥莖稈粗度總的呈“折線式”下降趨勢 (見圖7)。

圖7 不同密度對大麥莖稈粗度的影響
不同播種期處理,隨著播種密度的增加,大麥莖稈單位長度重量幾乎呈直線下降的趨勢 (見圖8)。

圖8 不同密度對大麥莖稈單位長度重量的影響
大麥不同播種密度,隨著播種期的推遲,莖稈單莖重量、粗度、單位長度重量均呈“折線式”上升,莖稈長度無明顯變化;大麥不同播種期,隨著播種密度的增加,莖稈單莖重量及單位長度重量均直線下降,莖稈粗度呈“折線式”下降,莖稈長度無明顯變化。因而,播種愈遲,密度愈小,大麥莖稈抗倒伏力愈強。反之,播種愈早,密度愈高,大麥莖稈抗倒伏力愈弱。據此,播種早的大麥,播種密度要減少,以增強大麥莖稈的抗倒伏力,同時也有利于促進個體健壯發育,增加產量。從大麥高產、穩產、優質、高效等方面綜合考慮,江蘇沿海地區大麥最佳播種期,以10月25日至11月5日為宜,過早播種凍害重,推遲播種,產量低。適宜播種密度,在最佳播種期內,以基本苗12萬~16萬/667 m2為佳,推遲播種,播種密度應增加,以增足穗奪高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