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靜 趙洋 劉振 楊培迪 梁國強 楊陽
(湖南省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長沙·410125)
保靖黃金茶是一個古老珍稀的地方茶樹種質資源,原產于湖南省湘西自治州保靖縣黃金村,具有萌芽早、產量高、品質優、抗逆性強等特點,特別是氨基酸含量高,最高可達7.7%,是同期一般綠茶的兩倍以上,茶多酚20%左右、水浸出物近50%,高氨基酸、高茶多酚、高水浸出物的黃金配比賦予它“香、綠、爽、濃”的優異品質特征,素有“一兩黃金一兩茶”的美譽,是我國珍貴的茶樹種質資源之一。但是,長期以來保靖黃金茶的種植面積僅局限于黃金村及周邊地區,而且部分古老的大茶樹已經衰老死亡或被毀。因此,加強對保靖黃金茶的保護和利用,在武陵山區以外的地區進行引種試驗和適應性研究,以擴大黃金茶生產區域。本文旨在探討在長沙地區種植保靖黃金茶的可行性,為在長沙地區種植保靖黃金茶提供參考。
2007年7月從原產地的保靖黃金茶群體中篩選出110個具有代表性的株系,在當地進行扦插繁殖,成苗后于2008年3月11日引種移栽至我所試驗基地——長沙縣高橋鎮,每個株系分別定植茶苗50株左右。
1.2.1 成活率調查
2008年11月19日對高橋基地的110個保靖黃金茶株系進行逐個調查,分別計算各株系成活的茶苗數,從而得出各株系的成活率。
1.2.2 抗寒性和抗旱性調查
2008年、2009年和2010年連續3年采用田間自然鑒定法,在越冬期和旱期性狀穩定后(約10d)進行調查。以株為單位,每個株系調查20株茶樹凍害和旱害程度,凡中上部葉片1/3以上赤枯或青枯即為受寒害,有1/3以上當年嫩葉有紅變即為受旱害,根據受凍或旱害葉片占總葉片數的比例進行分級,標準見表1。

表1 葉片凍害或旱害分級標準
按照下列公式計算凍害或旱害指數:

式中:HI—凍害或旱害指數;ni—各級受凍害或旱害株數;xi—各級受凍害或旱害級數;N—調查總數;4—最高受害級別。
根據凍害或旱害指數,抗寒性或抗旱性分為強(凍害或旱害指數≤10),較強(10〈凍害或旱害指數≤20),中(20〈凍害或旱害指數≤50),弱(凍害或旱害指數〉50)。
1.2.3 生長勢調查
2009年和2010年連續2年分春、夏、秋三季對保靖黃金茶株系進行了生長勢調查,并以同期定植在同一塊茶園的國家級良種——福鼎大白作為對照,首先確定福鼎大白的生長勢為良,再以福鼎大白的樹高、樹幅、分枝密度等為參照因子設定優、良、中、差4個等級,對保靖黃金茶株系的生長勢進行評價。
110個保靖黃金茶株系的成活率調查結果見表2。從表2可以看出,110個保靖黃金茶株系的成活率較高,平均成活率達96.91%,其中成活率達100%的株系有33個,占總株系數的30%;成活率超過平均值的株系有63個,占總株系數的57.27%,成活率低于90%只有4個株系。因此,從成活率的調查結果來看,保靖黃金茶株系適宜在長沙地區種植。
110個保靖黃金茶株系的抗寒性和抗旱性調查結果分別見表3和表4。
從表3可以看出,2008~2010年,保靖黃金茶抗寒性強的株系分別占總株系的37.27%、39.09%和40.91%,三年平均為39.12%;抗寒性較強的株系分別占總株系的51.82%、50%和48.18%,三年平均為50%;抗寒性中等和弱的株系平均只占10.91%。
從表4可以看出,2008~2010年,保靖黃金茶抗旱性強的株系分別占總株系的80.91%、79.09%和81.81%,三年平均為80.6%;抗旱性較強的株系分別占總株系的9.09%、10.91%和10%,三年平均為10.00%;抗旱性中等和弱的株系僅占9.39%。
表3和表4結果表明,保靖黃金茶株系在長沙地區的抗寒性較強、抗旱性強,絕大部分株系能夠在長沙安全度過嚴冬和酷暑。
110個保靖黃金茶株系的生長勢調查結果見表5。表5結果顯示,2009年和2010年保靖黃金茶株系生長勢表現優于福鼎大白的分別占總株系的13.33%和15.15%,兩年平均占14.24%;表現與福鼎大白相當的分別占42.12%和43.33%,兩年平均占42.73%;表現中等的兩年平均占32.43%;表現差的兩年平均只占了11.0%。
可見,保靖黃金茶大部分株系在長沙地區比對照(福鼎大白)的生長勢好,少部分表現突出,有望發展成為優良株系,為下一步的選育工作提供了優質材料。

表2 保靖黃金茶株系的成活率調查

表3 保靖黃金茶株系寒害調查結果
從通常意義上說,作物的引種首先應考慮農業生態條件的相似或相近,以及作物自身對農業生態環境的適應性。保靖黃金茶的原產地湘西保靖縣,位于湖南省西部,北緯 28°24′~28°55′,地處云貴高原東側,武陵山脈中段,引種到我所的試驗基地——長沙縣高橋鎮,位于湖南省的東部偏北,北緯 27°51'~28°40',地處洞庭湖平原的南端向湘中丘陵盆地過渡地帶。兩地都屬于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主要氣象因子見表6。

表4 保靖黃金茶株系旱害調查結果

表5 保靖黃金茶株系生長勢調查結果 (單位:株)

表6 原產地與引種地氣象要素對照表
表6數據表明長沙地區與原產地比較年平均氣溫差不多,雨量充沛、相對濕度較大、年平均日照時數較長,但是極端最低溫度偏低,極端最高溫度偏高,與原產地相差較大。因此,保靖黃金茶株系的抗寒與抗旱能力將成為引種成功的關鍵。
另外,原產地的土壤以石灰巖、白云巖、板頁巖等發育而成的馬肝泥土和扁沙泥土為主,pH值為4.2~6.5,非常適宜茶樹等適酸植物生長。引種地的成土母巖主要有板頁巖、花崗巖、紫色巖、第四紀紅色粘土等,土層深厚,土質肥沃,也適宜于茶樹生長,而且引種地遠離長沙市區,緊鄰幕阜山,晝夜溫差大,環境無污染,自然條件優越,是茶葉的傳統生產區域。
上述調查結果顯示保靖黃金茶株系在長沙地區的成活率較高,平均達96.91%;而且抗寒性較強、抗旱性強,絕大部分株系能夠適應長沙地區的低溫和干旱天氣,安全度過嚴冬和酷暑;生長勢也較強,表現優于對照(福鼎大白)的兩年平均占總株系的14.24%,與對照相當的占42.73%,說明大部分株系適宜在長沙地區生長,表現突出的還有望發展成高產、優質、抗逆性強的新品種。
總之,研究結果初步表明保靖黃金茶株系在長沙地區的適應性較強,生長較旺盛,適宜在長沙地區種植和推廣。
致謝:本項目得到了湖南省茶葉研究所董麗娟研究員的悉心指導和幫助,在此表示誠摯的謝意!
1 寧 靜,李健權,董麗娟等.“黃金茶”特異種質資源遺傳多樣性和親緣關系的ISSR分析[J].茶葉科學,2010,30(2):149~156.
2 張亞蓮,王沅江,常碩其等.黃金茶生長及栽培管理技術調查報告[J].茶葉通訊,2010,37(1):9~12.
3 葉銀芳,楊維時,王相文等.翠峰茶樹在大別山北麓適應性的研究.安徽農學院學報,1990,17,(3):198~202.
4 傅海平,譚正初,王沅江等.2008年湖南茶樹凍害調查及抗災減災技術,茶葉通訊,2008,35,(3):14~15,20.
5 張 磊,楊如興,黃 建等.金觀音等茶樹良種在福清的適應性調查初報,茶葉科學技術,2011(1):3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