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振田,王 成
(黑河象山水電廠,黑龍江黑河 164300)
象山水庫除險加固帷幕灌漿工程及質量評價
王振田,王 成
(黑河象山水電廠,黑龍江黑河 164300)
象山水庫除險加固在0+141~0+456內進行單排帷幕灌漿,孔距2 m,孔深至基巖下10~25 m。防滲帷幕透水率控制為3 Lu,施工分3序進行,孔距分別為8 m、4 m及2 m,灌漿技術效果明顯。
象山水庫;帷幕灌漿;灌漿方法;灌漿壓力;施工工藝
象山水庫大壩建基在強透水至極強透水(滲透系數62~138 m/d)的第四紀覆蓋層上,頂部基巖屬中等至嚴重透水巖體(透水率5~60 Lu),防滲墻下設置防滲灌漿帷幕,與上部防滲墻共同構成大壩的完整防滲體系。帷幕灌漿沿塑性混凝土防滲墻中心線布置,采用單排布置,為防止繞壩滲流,左右岸防滲帷幕從壩頭向山里延伸30 m。基本孔距為2 m,帷幕灌漿深度10~25 m。防滲帷幕透水率控制標準為3Lu。基巖帷幕灌漿通過混凝土防滲墻中的預埋管進行。
帷幕灌漿施工分3序進行,按分序加密法施灌,一序孔距為8 m,二序孔距為4 m,三序孔距為2 m。帷幕灌漿施工時接觸段(2 m)及以下一段(5 m)采用“自上而下分段灌漿法”,其下采用“自下而上純壓式灌漿法”施工。灌漿分段及設計壓力(接頭灌漿除外)見表1。

表1 灌漿分段及設計壓力值
灌漿材料采用牡丹江水泥廠生產的普通硅酸鹽水泥(PO32.5R),原材料經檢驗均滿足規范和設計要求。灌漿水灰比執行規范要求,從5∶1開灌至0.5∶1結束,共6個比級。
設計提出了大壩帷幕灌漿施工技術要求。為確定更加合理的灌漿施工技術參數,在正式灌漿施工前,進行了現場灌漿試驗。
帷幕灌漿施工采用XY-2PC型和XY-2型回轉式鉆機鉆進,帷幕灌漿均采用垂直鉆孔,孔位偏差<10 cm,終孔時使用KXP-1型輕便測斜儀檢測鉆孔軌跡。灌前進行沖洗及簡易壓水試驗,采用3SNS型灌漿泵、灌漿自動記錄系統,整孔灌漿結束后用全孔壓漿封孔。
本次加固工程的帷幕灌漿施工共完成161孔的鉆灌,其中接頭孔3個。按每20個孔為一個單元,共分為8個單元。帷幕灌漿工程完成情況見表2。根據自檢報告灌漿施工過程正常,未出現較大的施工特殊情況和施工事故。根據施工單位提供的灌漿成果統計資料進行統計分析:①地層平均單位耗灰量不大(僅二、三兩個單元的一序孔平均單耗超過100 kg/m),較大耗灰量(超過100 kg/m)的段次(共48段)統計見表3所示,耗灰量大的段次主要集中在與防滲墻的接觸段(占大耗灰量總段數的56.3%),其中Ⅰ序孔大耗灰量段較Ⅱ、Ⅲ序孔的多(Ⅰ序孔占大耗灰量總段數的68.8%),表明接觸段是墻幕結合的防滲體系中的薄弱環節、也是灌漿施工的難點;②基巖內透水率大的孔段相對耗灰量也較大,透水率與灌漿耗灰量相關性較好,符合一般工程情況;③大多數次序灌漿耗灰量依次呈現遞減的規律。少數孔出現反常現象,Ⅱ序灌漿孔平均單位耗灰量較Ⅰ序孔平均單位耗灰量較大,據施工單位介紹為趕工期灌漿次序混亂所致。帷幕灌漿綜合成果統計見表4所示。

表2 帷幕灌漿工程完成情況表

表3 較大耗灰量(超過100 kg/m)的段次統計表

表4 帷幕灌漿綜合統計表
帷幕灌漿質量檢查采用壓水試驗方法進行,檢查孔的布置和數量滿足規范≥10%和設計要求,共布置16個灌漿質量檢查孔、進行了73段壓水試驗,8個單元灌后壓水試驗成果匯總見表5。壓水試驗檢查結果均滿足3 Lu的帷幕防滲標準,幕體質量合格。

表5 帷幕灌漿質量壓水試驗檢查成果表
帷幕灌漿施工工藝基本合適、施工過程和現象基本正常,大耗灰量段主要集中在墻幕接觸段,帷幕壓水試驗檢查結果均滿足3 Lu的帷幕防滲標準,灌漿技術效果明顯,基礎防滲目的是完全可以達到的。
[1]金偉,王文波,等.黑龍江省黑河市象山水庫除險加固工程初步設計報告[R].長春:中水東北勘測設計研究有限責任公司,2004.
[2]水電部水利水電規劃設計院.水利工程地質手冊[M].北京:水利電力出版社,1985.
TV543
B
1007-7596(2011)06-0114-02
2011-10-08
王振田(1967-),男,黑龍江肇州人,高級工程師;王成(1963-),男,黑龍江綏化人,工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