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一文 李華富 羅偉聰
經導管動脈內化療栓塞術(TACE)為當前臨床治療肝癌(HCC)最有效和最常用的非切除手術的治療方法[1]。部分患者治療后臨床癥狀得到較大的改善,甚至消失,病灶可相對穩定,患者能夠長期的帶瘤生存[2]。TACE對原發性肝癌患者肝功能有較大的損害,因此如何在圍術期給予患者肝功能較好的保護,避免急性肝功能衰竭有著重要的臨床意義。本文總結我院近年來采用異甘草酸鎂治療肝癌動脈栓塞化療肝損傷的臨床療效果,對比分析其對肝功能的保護作用,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08年6月至2010年9月原發性肝癌行TACE治療患者96例,其中男62例,女34例;年齡31~81歲,平均年齡(48±7)歲。患者經活檢確診35例,根據其臨床表現及相關的輔助檢查確診61例。碘油沉積情況良好原發病灶為1 ~5個,共計112 個;病灶大小1.3~6.6 cm,平均(3.4±1.8)cm。隨機分為2組,治療組60例,對照組36例,2組年齡、性別比、病情等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1.2.1 TACE方案:所有患者TACE治療使用Seldinger技術行股動脈的插管,并行腹腔動脈造影,依據腫瘤的類型及血供情況,盡可能靠近腫瘤的供血動脈治療。化療藥物包括表阿霉素30~50 mg、5-Fu 500~8000 mg、絲裂霉素20~40 mg;栓塞劑包括無水乙醇10 ml、40%碘油15 ml、明膠海綿顆粒30粒。分2次進行介入治療,間隔時間視病情間隔l~2個月。
1.2.2 肝臟保護方案:2組均在術前3 d~術后1周使用藥物保護肝臟,治療組采用異甘草酸鎂150 mg加入0.9%氯化鈉溶液250 ml靜脈滴注,1次/d;對照組采用甘草酸二胺150 mg加入0.9%氯化鈉溶液250 ml靜脈滴注,1次/d。
1.3 療效判定[3]顯效:術后7 d內丙氨酸氨基轉移酶(ALT)指標恢復至正常;有效:術后7 d內ALT指標下降50%以上;好轉:術后7 d內ALT指標下降25% ~50%;無效:術后7 d內ALT指標下降25%以下或進一步上升。觀察2組總有效率情況(顯效率+有效率)、術前、術后7 d的肝細胞損害各項指標情況及不良反應發生情況。
1.4 統計學分析應用SPSS 17.0統計軟件,計量資料以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臨床療效 術后7 d治療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χ2=3.963,P<0.05)。見表1。

表1 2組臨床療效比較 例(%)
2.2 肝功能改善情況 2組術前總膽紅素(TBI)、天冬氨酸氨基轉移酶(AST)、ALT、堿性磷酸酶(ALP)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0.05),術后7 d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不良反應 治療組術后出現不同程度腹痛24例(40.0%),發熱17 例(28.3%),惡心、嘔吐31 例(51.7%);對照組術后出現不同程度腹痛 19例(52.8%),發熱 14例(38.9%),惡心、嘔吐26例(72.2%)。2 組不良反應發生幾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表2 2組術前、術后7 d肝功能實驗室結果比較

表2 2組術前、術后7 d肝功能實驗室結果比較
注:與治療組比較,*P<0.05
組別 時間 TBI(mmol/L)AST(U/L) ALP(U/L) ALT(U/L)治療組(n=60)術前 99±21 221±51 140±41 409±107術后7 d 21±4 25±6 39±7 28±6對照組(n=30)術前 102±22 224±45 136±51 402±118術后7 d 34±6* 81±9* 60±13* 92±8*
TACE為當前臨床治療肝癌最有效和最常用的非切除手術的治療方法。TACE治療后臨床癥狀好轉或絕大部分腫瘤壞死。但由于化療藥物和其代謝產物均會造成親電子的產物和超氧化離子的生成,從而致使共價結合發生,脂質出現過氧化,肝細胞膜及線粒體發生損害,加之肝動脈栓塞損害使干細胞缺氧,細胞出現變性,肝功能受到進一步損害[4]。
甘草酸為甘草主要成分之一,其抗纖維化、抗病毒、保肝、抗炎抗腫瘤作用均被大量實驗所證實[5]。甘草酸能夠抑制肝組織花生四烯酸的代謝產物白細胞三烯酸及前列腺素的生成,并不存在直接滅活ALT的作用。但是由于前三代的甘草酸會帶來水鈉潴留、低鉀血癥及高血壓等的不良反應,從而限制了其臨床上的進一步應用[6]。異甘草酸鎂為全新結構的甘草酸四代制劑,具有較好的親脂性、抗炎活性及肝臟的高靶向性,不良反應較少,起效速度快,降酶速度及程度較3代強,且水鈉潴留及高血壓等不良反應發生較少,抗炎效果明顯,能夠有效的保護肝臟細胞、清除肝內的氧自由基,從而促進肝臟細胞再生及修復、對肝功能有較好的保護作用,且半衰期較長,對于解除化療藥物的毒性及壞死腫瘤組織等引起的肝功能損害有一定的保護效果。同時異甘草酸鎂具有著強糖皮質激素的作用,能較好的調節免疫功能,減少患者不良反應發生幾率[7]。
綜上所述,本文通過總結分析我院近年來采用異甘草酸鎂治療肝癌動脈栓塞化療肝損傷的臨床療效果,對比分析了其對肝功能的保護作用,可以看出異甘草酸鎂治療肝癌動脈栓塞化療肝損傷有著明顯的保護作用,能減少TACE對肝臟帶來的損害,降低不良反應,有著重要的臨床意義。
1 楊牧祥,田元祥,姚樹坤,等.解酒護肝飲對酒精性肝損傷大鼠血清和肝組織 ALT、AST 的影響.河北中醫,2000,22:793-796.
2 王佩,吳錫銘.異甘草酸鎂對大鼠四氯化碳慢性肝損傷的治療作用.中國新藥與臨床雜志,2004,23:833-836.
3 王佩.劉曉昱.異甘草酸鎂對D-Gal/FCA誘發小鼠免疫性肝損傷的影響.中國新藥雜志,2008,17:1595-1597.
4 崔憲珍,劉都戶.還原型谷胱甘肽防治化療藥物肝損害126例臨床觀察.陜西醫學雜志,2008,37:931.
5 鮑啟德,楊蘭蘭,王利,等.異甘草酸鎂對CC14誘導小鼠急性肝損傷的保護作用.世界華人消化雜志,2008,16:1004.
6 周曉玲,謝勝,趙正孝,等.異味甘草酸鎂結合強肝消脂飲對非酒精性脂肪肝胰島素抵抗指數的影響.河北醫藥,2010,32:1746-1748.
7 沈金芳,逢曉云,孫黎.異甘草酸鎂注射液人體內藥動學研究.中國藥學雜志,2005,40:7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