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翠云 蘭桂云 梁志強 石友民
肝血管瘤是發生于肝臟的一種良性腫瘤,隨著醫學的發展,介入治療廣泛應用于臨床[1]。它是利用平陽霉素加碘化油的乳劑及明膠海綿顆粒栓塞腫瘤的血管,利用平陽霉素破壞血管內膜而硬化,抑制血管內皮增生,使血管閉塞,血運缺乏,血管瘤縮小或消失[2]。平陽霉素是目前治療海綿狀血管瘤的首選藥[3]。但臨床栓塞過程中,由于平陽霉素對血管壁的較強刺激作用,患者常出現上腹疼痛難忍、惡心、嘔吐、大汗等不良反應,單純應用杜冷丁止痛效果不佳,聯合安定治療后取得了滿意的效果。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06年7月至2009年7月在我院行介入治療的肝血管瘤患者58例,均有中、重度上腹疼痛,其中男38例,女20例;年齡31~70歲。將所有患者隨機分成2組,治療組31例,對照組27例。治療組肌內注射杜冷丁50 mg,再肌內注射安定10 mg。對照組單純肌內注射杜冷丁50 mg。所有患者經影像學確診,均為初次接受介入治療手術患者。
1.2 疼痛分級 重度疼痛:上腹疼痛難以忍受,伴惡心嘔吐、大汗;中度疼痛:上腹疼痛不能忍受,不伴惡心嘔吐、大汗癥狀;輕度疼痛:上腹疼痛較輕,可以忍受,無其他癥狀。
1.3 療效判定 有效:30 min后疼痛緩解或消失,其他癥狀消失。無效:30 min后疼痛不緩解或加重,其他癥狀不緩解,需加用麻醉藥物利多卡因緩解癥狀。
1.4 方法 在DSA透視下采用局麻方式選擇一側股動脈穿刺插管,用5FRH導管經股動脈、腹主動脈、腹腔動脈干、肝總動脈、肝固有動脈于此處造影所見腫瘤染色,觀察腫瘤的供血情況,將導管超選至腫瘤的靶血管,然后注入平陽霉素與碘化油的混懸液進行栓塞,若腫瘤為單發,再次用明膠海綿顆粒栓塞,以阻斷血管瘤的血供,使血管瘤縮小或消失。
2.1 2組疼痛分級 治療組重度疼痛16例,對照組13例,2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2組疼痛療效分析 治療組有效率為83.9%,對照組為40.7%,2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見表2。
肝血管瘤占全身血管瘤的20%[4]。介入治療具有創傷小、恢復快等優點,但在治療過程中,由于平陽霉素對血管的較強刺激作用,患者上腹疼痛難忍或疼痛引起惡心、嘔吐,大汗淋漓[5]。并且由于患者疼痛產生焦慮、緊張,焦慮加重疼痛形成惡性循環。杜冷丁為阿片受體激動劑,為中樞神經系統止痛藥,無抗焦慮作用,中毒時可引起興奮、驚厥等癥狀。安定除能解除這種癥狀以外,還具有抑制Ca2+內流直接產生緩解平滑肌痙攣的作用,也是一種中樞性肌肉松弛劑,其作用機制可能與增加腦內抑制性遞質 γ-氨基丁酸有關[6,7]。同時由于安定能加快心理電反應的順應速率,使腦邊緣系統的杏仁核對刺激的電反應減弱起抗焦慮作用,使痛閾程度提高,對疼痛的忍耐力增強。通過實驗觀察,對照組止痛有效率為40.7%。且患者情緒緊張、焦慮無緩解。治療組止痛有效率為83.9%,且情緒穩定,焦慮癥狀緩解。本試驗表明,安定與杜冷丁聯用治療肝血管瘤患者在介入治療術中的上腹疼痛其止痛效果顯著增強,臨床上值得推廣。

表1 2組疼痛分級 例(%)

表2 2組疼痛療效分析 例
1 王小偉.脂肪肝并肝血管瘤72例的超聲表現.中國基層醫藥,2009,16:478.
2 王勇,姜西良,隨義,等.肝血管瘤介入治療的臨床應用.河北醫藥,2009,31:941-942.
3 高慶紅,王昌美,溫玉明,等.平陽霉素局部注射對周圍血管作用的實驗研究.華西口腔醫學雜志,2001,19:184-187.
4 吳主德主編.外科學.第5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2.595.
5 陳群,郭世莉.平陽霉素血管瘤內注射致過敏性休克2例臨床護理.齊魯護理雜志,2008,14:27.
6 楊藻寰主編.藥理學和藥理治療.第2版.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54.
7 周衍椒,張鏡好主編.生理學.第3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2.4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