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麗年, 蔣 凡, 徐 翔, 黃新春
(1.四川省植物保護站,成都 610041; 2.成都市新都區植保植檢站 成都 610500)
水稻二化螟[Chilo sup pressalis(Walker)]是我國大部分稻區的常發性和主要的水稻鉆蛀性害蟲,嚴重威脅水稻的安全生產,影響水稻的產量和品質。在水稻二化螟的藥劑防治中,化學農藥占相當大的比重,這加重了病蟲害的抗藥性以及對環境的污染,影響到水稻生產及食品的安全。隨著現代農業的快速發展,糧食生產安全的形勢日益嚴峻,農業生產中化學品的使用越發受到重視,食品安全和環境安全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開發和應用安全、低毒、高效、無公害的生物農藥迫在眉睫。防治水稻二化螟的生物制劑以前主要有阿維菌素、Bt等,但是單獨使用這些生物農藥的速效性較差[1-2],也有Bt和阿維菌素與化學農藥混用防治二化螟的報道[3-4]。近年,一種新型的生物農藥復配劑甜核?蘇云菌(甜菜夜蛾核型多角體病毒和蘇云金桿菌的復配劑)已經應用在稻田防治大螟、稻縱卷葉螟等[5-6],效果好、持效期長,但在二化螟的防治上還少有報道。因此,筆者進行了甜核?蘇云菌防治水稻二化螟的試驗。為滿足大面積螟蟲防治上的不同需求,分別進行了手動噴霧器防治試驗和機動噴霧器防治示范。
供試水稻品種為‘Ⅱ優838’,示范品種為‘輻優838’。防治對象為水稻二化螟[Chilo sup pressalis(Walker)]。
試驗于2010年6-8月在四川成都市新都區進行。試驗地設在木蘭鎮木蘭村九社,面積0.21 hm2;示范地設在軍屯鎮白碾村和馬家鎮錦城村,合計面積66.67 hm2。
試驗田5月25日移栽秧苗,種植密度1.7萬叢/667 m2,土質為黃泥田,pH 5.7,有機質含量2.3 g/kg,灌溉條件較好,栽培管理較好;示范田 5月22日移栽秧苗,種植密度1.8萬叢/667 m2,土質為二泥田,pH6.4,有機質含量2.7 g/kg,灌溉條件較好。
試驗藥劑:甜核?蘇云菌可濕性粉劑(甜菜夜蛾核型多角體病毒含量為1×109PIB/g,蘇云金桿菌含量為16 000 IU/Mg),武漢楚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
對照藥劑:20%氯蟲苯甲酰胺懸浮劑,美國杜邦公司提供。
手動噴霧器噴霧試驗處理為甜核?蘇云菌可濕性粉劑30 g/667 m2、20%氯蟲苯甲酰胺懸浮劑10 ML/667m2和不施藥清水對照。每處理面積667m2,清水對照區面積66.7m2,4次重復,區間設有保護行。
機動噴霧器噴霧示范藥劑及計量與上述試驗相同,甜核?蘇云菌示范面積66.67 hm2,對照藥劑氯蟲苯甲酰胺面積1 hm2,清水對照區133.4 m2,不設重復。
移栽后7 d(6月3日)進行第1次施藥防治1代二化螟,7月25日和8月2日分別施一次藥防治2代二化螟。試驗田采用 PB-16手動噴霧器,每667m2用水50 kg,示范田采用東-18機動噴霧器,每667m2用水15 kg,均勻噴霧,施藥后田間保持3 cm左右淺水層,讓其自然干后再按常規進行排灌。
在1代和2代二化螟為害穩定后調查,6月28日查枯心,8月28日查白穗、蟲傷株。采取平行跳躍式取樣,試驗田采取重復調查,每重復調查200叢;示范田隨機選取4塊田進行調查,每塊田調查200叢,記載枯心數、白穗數、蟲傷株數,計算枯心率、白穗率、蟲傷株率,并分別計算對枯心、白穗和蟲傷株的防治效果。
計算方法:

式中:CK為空白常規區枯心(白穗)率;PT為藥劑處理區藥后枯心(白穗)率。
采用DPS軟件進行方差分析和Duncan氏多重比較[7]。
甜核?蘇云菌防治水稻 1代、2代二化螟的試驗結果詳見表1。結果表明:甜核?蘇云菌對水稻二化螟的防治效果好,1代二化螟試驗處理,甜核?蘇云菌對枯心的防治效果為98.00%,對2代二化螟白穗和蟲傷株的防治效果均達到99%以上。經DPS方差分析,甜核?蘇云菌處理的枯心率、白穗率和蟲傷株率均與對照化學農藥氯蟲苯甲酰胺無顯著差異,而與清水對照間的差異則達到極顯著水平。

表1 甜核?蘇云菌防治水稻二化螟試驗結果1)
甜核?蘇云菌防治水稻1代、2代二化螟的示范結果詳見表2。結果表明,甜核?蘇云菌示范對1代水稻二化螟枯心的防治效果為96.44%,對2代二化螟白穗和蟲傷株的防治效果分別為97.83%和96.69%,即甜核?蘇云菌示范處理對1代和 2代二化螟均表現出良好的防治效果。經 DPS方差分析,甜核?蘇云菌示范處理的枯心率、白穗率和蟲傷株率與氯蟲苯甲酰胺示范間差異不顯著,但兩者與清水對照間的差異則達到極顯著水平。

表2 甜核?蘇云菌防治水稻二化螟示范結果1)
在試驗中未發現藥害產生,本試驗所用藥劑劑量對水稻安全,對水生生物安全,同時未發現對人畜有害的現象。
甜核?蘇云菌對水稻二化螟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對枯心、白穗、蟲傷株的防治效果都能達到95%以上。據武漢楚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采用孫云沛法對該復配制劑進行的聯合毒力測定,共毒系數達232.2,表明甜菜夜蛾核型多角體病毒對蘇云金桿菌有明顯的增效作用。目前,二化螟對一些主要藥劑像沙蠶毒素類、三唑磷、毒死蜱等產生了抗性[8],甜核?蘇云菌是生物制劑,害蟲不易對它產生抗性,可有效地解決抗性問題。同時,生物農藥的使用可減少化學農藥的用量,緩解了在實際生產中控制農藥使用和有效的病蟲害防治之間的矛盾,減少了環境污染,保障了人及有益生物安全、糧食生產安全及食品安全。甜核?蘇云菌具有廣譜、效優、低毒、低殘留的高效、安全、環保特質,無疑是目前防治二化螟的較好藥劑之一。
甜核?蘇云菌施藥條件要求比化學農藥高,適宜的施藥時間和條件是防治效果的保證。比如,在66.67 hm2的大面積示范中有1塊田,農民沒有按照當地植保站的防治預案施藥,在防治適期前提前施藥,而且在施藥當天下午遇雨也沒有補施,造成防治效果差,對 2代二化螟的白穗防治效果僅為50.18%,比97.83%的平均防治效果低47個百分點。
綜上,甜核?蘇云菌是防治水稻二化螟的較好藥劑,可以在生產上推廣應用。使用技術為:在1代、2代二化螟卵孵盛期用30 g/667 m2噴霧,要施足藥液量,手動噴霧器保證用水在50 kg/667m2,機動噴霧器保證用水15 kg/667 m2,施藥后田間須保持3 cm的淺水層。應按照當地植保站的預測預報適時施藥,如施藥后4 h遇雨,必須再補施一次。
[1]許美良,陳勇兵,嚴文潮,等.阿維菌素乳油防治水稻二化螟田間藥效試驗[J].浙江農業科技,2009(2):365-366.
[2]馬海芹,丁佩.阿維菌素的研究應用、存在問題及對策[J].農藥科學與管理,2009,30(10):20-23.
[3]韓新才,黃志農,蔡福民.蘇云金桿菌和三唑磷混劑防治水稻二化螟田間藥效[J].昆蟲知識,2005,42(4):450-452.
[4]徐開云,宋國慶,張友明,等.0.1%阿維?100億活芽孢/g蘇WP防治稻縱卷葉螟和二化螟藥效試驗[J].現代農藥,2007,6(5):51-53.
[5]武向文,王偉民,胡永,等.甜核?蘇云菌制劑防治水稻大螟技術初探[J].世界農業,2010,32(1):41-43.
[6]夏華興,劉維新.甜核?蘇云菌防治稻縱卷葉螟田間藥效分析[J].現代農業科技,2010(4):202-202,204.
[7]唐啟義.DPS數據處理系統:試驗設計、統計分析及數據挖掘[M].第2版.北京:科學出版社,2010.
[8]彭麗年,彭化賢,張小平,等.四川稻區幾種重要病蟲抗藥性評估[J].四川農業大學學報,2003,21(2):135-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