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群芳, 張光全, 植玉蓉, 李 慶
(1.四川農業大學農學院,雅安 625014; 2.四川省成都市農泉驛區植保站,610100)
光滑足距小蠹[Xylosandrus germanus(Blandford)],屬于鞘翅目(Coleoptera),小蠹科(Scolytidae),材小蠹族(Xyleborini),足距小蠹屬(X ylosandrus)[1],是亞洲和歐洲重要的森林害蟲,曾在歐洲對木材業和堅果類果樹造成重要的經濟損失[2-3]。該蟲20世紀90年代曾在湖北鄂西和陜西秦嶺嚴重為害板栗樹[4-5],2003年以來又在四川成都地區首次猖獗為害葡萄樹,造成部分葡萄園毀園,對葡萄生產構成了嚴重威脅[6-7]。光滑足距小蠹是一種食菌小蠹,以雌成蟲在木質部中蛀坑道,幼蟲和成蟲均以坑道中真菌為唯一食物,生活十分隱蔽,防治極為困難[8]。筆者曾初步觀察了該蠹蟲在葡萄樹上的發生情況[7],但其生活史和飛行活動規律尚不很清楚。因此,本文采用田間剖解坑道和漏斗式誘捕器研究了光滑足距小蠹在葡萄樹上的生活史和季節性飛行活動規律,旨在為該蟲的監測和防治提供依據。
漏斗式誘捕器(山西省太原市綠宙生物防治有限公司生產),誘芯為95%乙醇,揮發速度為20 μ L/d。
2004-2007年每周定期解剖田間被害葡萄枝干,觀察記載筑坑情況、坑道中蟲態及其數量,越冬成蟲出孔前剖枝觀察記載越冬蟲態和越冬場所。
2006年和2007年分別在成都市龍泉驛區柏合鎮桂花村、工農村和雙堰村設置4個點,每個點掛放漏斗式誘捕器4個,共16個。每個點誘捕器之間距離為100 m,誘芯瓶距地面高度為0.6 m。每周收集1次蟲,若遇大雨或暴雨便推遲相應時間,觀察記載誘集蟲數。
光滑足距小蠹具有局部世代現象,在成都地區1年發生3~4代。11月中旬以后以雌成蟲群集在主干基部坑道中越冬,尤其以木質部已腐朽的主干基部越冬成蟲數最多,有時1棵樹高達200余頭。

表1 光滑足距小蠹生活史1)(四川成都,2004-2007)
越冬雌成蟲于次年3月上旬開始出孔,出孔持續時間很長,從3月上旬直至5月。該小蠹在葡萄樹上有明顯的為害部位轉移現象,越冬代雌成蟲出孔后主要為害葡萄樹主干基部,以后逐漸向上部轉移蛀孔,越冬前又轉移到主干基部蛀孔。越冬代雌成蟲4月中旬開始產卵,4月下旬始見第1代幼蟲,5月上旬始見第1代蛹,5月中旬第1代新成蟲開始羽化。田間世代重疊發生,5-9月任何時間剖枝都會發現卵、幼蟲、蛹和成蟲。10月后卵、幼蟲和蛹極少,多為成蟲,11月后幾乎全是成蟲。生活史見表1。
用乙醇做引誘劑,采用漏斗式誘捕器監測雌成蟲飛行活動。結果表明,全年雌成蟲有2個飛行活動高峰,其中以越冬代雌成蟲擴散期的飛行為最高峰,2006年為4月上旬,2007年為3月下旬,收蟲數分別占全年收蟲總數的47.9%和31.9%。8月下旬有1個小高峰期,收蟲數在2006年和2007年分別占全年收蟲總數的6.2%和8.7%(圖1)。

圖1 2006年和2007年利用乙醇為誘芯監測的光滑足距小蠹雌成蟲季節性飛行活動
食菌小蠹生活史中除了成蟲短暫的擴散期外,一生絕大部分時間均生活在木質部中,研究其生活史十分困難。而剖解坑道觀察是研究食菌小蠹生活史的主要方法,本研究連續3年剖解坑道觀察結果表明,光滑足距小蠹在成都地區1年發生3~4代,有局部世代現象。
由于光滑足距小蠹體小,生活隱蔽,故蟲口數量小時容易被忽視。與其他食菌小蠹一樣,光滑足距小蠹對乙醇具有趨性,因此,生產上可采用乙醇為誘芯的漏斗式誘捕器進行蟲情監測。光滑足距小蠹以雌成蟲群集在木質部腐朽的葡萄樹主干基部越冬,雌成蟲具季節性飛行活動,全年有2個飛行活動高峰,但以越冬代雌成蟲飛行活動為最高峰。雌成蟲出孔期是光滑足距小蠹唯一的暴露時期,而且越冬代雌成蟲出孔期坑道中蠹蟲全部為雌成蟲,蟲態整齊,因此,越冬代雌成蟲出孔期采用觸殺劑觸殺出孔的越冬代雌成蟲是全年化學防治的關鍵措施。
[1]Buchanan M D.Ambrosia beetle Xy losandrusgermanus transmits Dutch elm disease under controlled conditions[J].J Econ Entomol,1940,33(5):819-820.
[2]Nobuchi A.Studies on ScolytidaeⅩⅩⅢ.The ambrosia beetles of the genus X ylosandrus Reitter from Japan(Coleoptera)[J].Bll Gov For Exp Sta,1981,314:27-37.
[3]Henin J,Versterirt V.Abundance and distribution of Xylosandrus germanus(Blandford,1894)(Coleoptera,Scolytidae)in Belgium:new observations and an attempt to outline its range[J].Journal of Pest Science,2004,77:57-63.
[4]王伯全,宋太偉.光滑材小蠹生物學及防治的初步研究[J].湖北林業科技,1995(2):33-36.
[5]程良勤,郭益龍.光滑材小蠹生物學特性觀察[J].昆蟲知識,1994,31(2):94-96.
[6]姚革,夏先全,劉旭,等.成都地區發現材小蠹危害葡萄[J].植物保護,2004,30(2):89-90.
[7]楊群芳,植玉蓉,巫超蓮,等.葡萄光滑足距小蠹生物學特性觀察及防治[J].安徽農業科學,2007,35(22):6860-6861.
[8]Weber B C,McPherson J E.Life history of the ambrosia beetle Xylosandrus germanus(Coleoptera:Scolytidae)[J].Ann Entomol Soc Am,1983,76:455-4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