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蕉枯萎病是香蕉生產的毀滅性病害,有“不治之癥”、“第一殺手”之稱。在目前沒有有效防治方法情況下,對病原進行快速檢測與病害監控,是有效遏制病害擴散蔓延的主要手段。但是,該病原作為土傳病害,專化型多,生理小種復雜,如何快速鑒別病原發生和監控病害蔓延是一個困擾多年的國際性難題。項目組經過多年努力,取得了以下幾個方面成果。
(1)系統研究了香蕉枯萎病菌的生物學和生態學,比較分析了該病原生理小種對香蕉品種初入侵致病性的差異;(2)首次分析尖孢鐮刀菌25個種間和24個種內的發育相關基因,揭示了種間和種內的差異性規律;(3)應用比較基因組學方法原理,在國際上首次提出以進化發育和致病相關基因差異為基礎鑒別種下專化型和生理小種的新思路,突破病原微生物種下分子檢測瓶頸,建立國際領先的分子檢測技術;(4)率先提出病原監測指標和病害監控方案;(5)針對土傳病害,篩選了選擇性培養基作為田間病害簡易快速監測的輔助手段;(6)建立先進的袋裝育苗和安全無土育苗新技術。
項目成果推廣應用:(1)對大型香蕉苗圃進行病害監測,每年為生產提供安全健康的種苗3500萬株;(2)對香蕉重點種植區進行病害監測,監控面積2.13萬hm2,建議改種其他作物1.21萬hm2,有效遏制香蕉枯萎病擴散蔓延,避免重大經濟損失約4.5億元。
發表論文26篇,專著 1部,申請發明專利 5項,獲授權2項。
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環境與植物保護研究所,華南農業大學,福建省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海南省植保植檢站,海南省熱帶作物有害生物監測與控制重點實驗室,農業部熱帶農林有害生物入侵監測與控制重點開放實驗室。
黃俊生、王振中、陳福如、王國芬、黃華平、楊臘英、彭軍、李云峰、任小平、董章勇、楊秀娟、李鵬、汪軍、梁昌聰、劉磊。
分別獲2010年中國植物保護學會科學技術獎二等獎和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科技進步一等獎。
[1]廖林鳳,董章勇,王振中,等.香蕉枯萎病菌RAPD分析及4號生理小種的快速檢測[J].植物病理學報,2009,39(4):353-361.
[2]楊歆璇,楊臘英,羊玉花,等.香蕉枯萎病菌pgx4基因的克隆與序列分析[J].熱帶作物學報,2009,30(11):1-6.
[3]郭立佳,黃俊生.香蕉枯萎病菌Fow1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J].生物技術,2007(2):1-5.
[4]王國芬,彭軍,黃俊生,等.香蕉枯萎病鐮刀菌ITS序列的PCR擴增及其分子檢測[J].華南熱帶農業大學學報,2007,13(3):1-5.
[5]羊玉花,楊臘英,楊歆璇,等.香蕉枯萎病菌 f ga 1基因的克隆與序列分析[J].熱帶作物學報,2009,30(12):1808-1812.
[6]楊臘英,黃小娟,謝玉萍,等.香蕉枯萎病菌cyp1基因的克隆與分析[J].熱帶作物學報,2010,31(2):248-25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