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祥會
盾構法是利用盾構機在地面以下進行暗挖隧道的一種施工方法,它具有自動化程度高、作業環境安全、施工速度快、成型隧道質量好、對周邊環境影響小等優點[1]。盾構始發和到達施工是盾構法施工技術中的重要內容。一般地,盾構始發、到達接收時首先需要拆除端頭井擋墻結構(豎井封門),該作業施工時間較長,臨空面較大,這對圍護洞口土體穩定極為不利,因此需要在盾構始發、到達接收前對隧道洞口土層進行加固,切實有效地控制洞口周圍土體變形,從而保證盾構始發和到達的安全[2]。
已建及在建天津地鐵工程,由于盾構施工處于土建工程尾部,施工過程中的風險控制最容易忽視,盾構施工過程中風險較多。天津地鐵已建的1號線、在建的2,3號線及部分市政工程,部分盾構進出洞采用單一的攪拌樁或旋噴樁進行加固,由于旋噴樁或攪拌樁間存在縫隙,加固體不密實,造成加固體未達到設計所提的強度及抗滲要求,盾構在進出洞過程中部分區間出現了透水現象。天津地鐵3號線營口道站大里程端頭井,盾構穿越處所處地層為④1粉土、④5淤泥質粉質粘土、④2粉土、⑤2粉土、⑥2粉土層,地下水豐富,具有承壓性,盾構始發進洞處盾構覆土厚度8.3 m,盾構出洞加固采用旋噴樁結合地面注漿及水平注漿的方法,對加固方法進行改良,加固長度為9 m,范圍為管片外緣外3 m,加固體指標 qu28≥1.2 MPa,滲透系數不大于 10-7cm/s。
天津地鐵3號線營口道站位于營口道與南京路交口,是地鐵3號線與1號線的換乘站,車站3號線大里程端頭井作為營口道站~和平路站區間盾構始發井,設計采用地面旋噴加固改良盾構進洞影響土體。
地基加固是盾構進、出洞中相當重要的部分,其目的是利用各種工藝方法來提高地基的抗剪強度,降低地基的壓縮性,改善地基透水特性、動力特性和特殊土的不良地質特性。特別是在軟土地層的地鐵隧道施工中,選擇合理的加固工藝直接關系盾構進、出洞安全。
目前常用的盾構井加固技術包括:1)井點降水法;2)高壓旋噴樁;3)深層攪拌樁;4)注漿;5)凍結;6)SMW工法等。
盾構進出洞地基加固的核心是正確選擇與實施加固的方法,選擇加固方法需考慮的因素包括:1)地基土的類別;2)加固深度;3)周圍環境條件;4)施工工期;5)施工隊伍技術素質與施工技術條件;6)設備狀況和經濟指標等。
尤其對地基條件復雜、周圍建筑物、管網密集地區,詳細調查施工區內地形及地質成因、地層狀況、分布、地下水情況、物理力學指標等,還要考慮對場地及鄰近建筑物產生的影響、占地大小、工期及用料等。因此應本著技術先進、經濟合理、安全適用、確保質量的原則合理制定加固方案,才能獲得最佳加固效果。
本工程加固實施前經現場調查和人工探槽,發現在加固范圍內、橫跨線路上方有一條3.5 m×3.5 m鋼筋混凝土結構方涵,由于受方涵影響,采取傳統的地面旋噴加固需全部破除加固范圍影響段方涵,經與方涵產權單位協調,方涵改移破除難度大、造價高,破除方涵采用地面旋噴加固沒有可實施性;同時,根據地質資料,在盾構底部為粉砂和粉細砂層,該層為含水層,承壓水壓力大,若采用洞內水平旋噴加固,在結構上開孔時危險較大,容易造成涌砂涌水,且盾構隧道底部無法加固,加固范圍有限,不能滿足設計要求,因此,根據國內盾構端頭加固處理經驗,確保盾構機安全始發和出洞,同時綜合考慮現場各種因素,保證施工安全需要,采用地面旋噴加固加注漿和洞內注漿相結合的方法加固(見圖1)。
方涵影響范圍以外的土體采用旋噴樁加固,方涵下部土體采用地面注漿和洞內注漿相結合的方法加固,并對旋噴加固范圍樁間縫隙采用注漿加固,同時在盾構始發端頭設降水井。注漿加固土體質量不如旋噴樁加固質量,在盾構始發前啟動降水井,將周圍的土體疏干并且降低地下水位,降低承壓水頭高度,確保盾構始發安全。具體施工施作步驟如下:
1)方涵影響范圍以外旋噴樁加固;
2)方涵底部地面注漿加固;
3)洞內水平注漿加固;
4)降水井施工。

圖1 端頭加固平面圖
高壓噴射灌漿是一項地下隱蔽工程施工技術,不同地質條件,不同工藝參數,形成不同的灌漿凝結體,其形狀、大小、結構、搭接及物理力學性質均不同[3]。設計施工時為確保工程質量,應在工程范圍內選擇代表性地段進行試噴,以確認或調整設計孔間距離、工藝參數[4]。針對盾構出洞所處地質條件,采用三重管高壓旋噴樁。由于三重管高壓旋噴施工時注入地層大量的水泥漿,對周圍的土體和結構產生較大的壓力。為保護主體結構和方涵安全,施工時采用分幅跳段施工,間隔距離不少于4根樁,從盾構井端頭向遠端施工,然后左右線交替施工,相鄰幅施工間隔時間不超過兩天;水泥選用優質P.O32.5號普通硅酸鹽水泥,水灰比1∶1,合理控制提升速度,做到加固均勻,并根據天津地區加固經驗,確定具體注漿參數(見表1)。

表1 旋噴加固技術參數
施工流程:
1)測量放樣,確定旋噴樁樁位和軸線,并請監理現場復核;
2)成孔:地質鉆機就位,校準垂直度,進行預成孔;
3)旋噴鉆機就位,放入鉆桿至設計底標高處;
4)依次開啟氣、高壓水、漿,在加固底標高處停留2 min~3 min,當各壓力指標達到施工要求后,按照施工技術要求提升鉆桿至加固頂標高,然后依次關閉漿、高壓水、氣;
5)移動鉆機至下一樁位繼續施工。
地面注漿采用滲透、劈裂注漿,根據方涵尺寸,分別從兩側傾斜一定角度向方涵下方加固范圍鉆孔,將注漿管分節下入孔內并連接牢固,利用水泥水玻璃雙液漿對注漿孔進行封孔,待滿足封孔的強度后開始注漿,漿液采用水泥漿,注漿過程中通過注漿壓力、注漿量判斷注漿實施效果,并根據注漿壓力及注漿量緩慢上提注漿管,注漿技術參數如下:
擴散方式:滲透~劈裂;漿液擴散半徑:0.5 m;注漿孔間距:0.7 m;注漿壓力:2 MPa~3 MPa;注漿速度:10 L/min~20 L/min。
漿液基準配比:水泥漿:水∶水泥 =(0.75~1)∶1;水玻璃:35 Be';水泥漿∶水玻璃=11∶1(體積比)。
經對加固體取芯檢測,加固體強度達到設計要求,并經洞內水平探孔試驗未見地下水滲出,滿足盾構始發條件。
旋噴樁加固存在的最大問題就是樁間搭接問題,樁間存在縫隙,易滲水,注漿工藝可以彌補旋噴樁工藝的缺陷,高壓水泥漿無孔不入,填補旋噴樁間縫隙,形成質量較好的加固體[5];同時在旋噴樁無法施工的區域也可采用注漿加固的方法實施,從實際效果看加固強度及抗滲效果能滿足盾構進出洞的加固要求,因此采用旋噴樁結合注漿加固是一種造價低、工藝簡便的加固方法,加固風險較低,效果也較易保證,適合在地下水較豐富、地層條件較差的地區使用。
[1]張鳳祥,朱合華,傅德明.盾構隧道[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
[2]汪茂祥.盾構洞門加固方法[J].工程機械與維修,2008(4):110-114.
[3]李 剛,廖勇龍,董建軍,等.高噴法[M].北京: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2006.
[4]趙立鋒,付黎龍.富水軟弱地層盾構隧道施工端頭加固技術研究[J].鐵道標準設計,2008(9):83-85.
[5]胡新朋,孫 謀,王俊蘭.軟土地區城市盾構施工端頭土體加固要求探討[J].隧道建設,2006,26(5):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