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說過這些新奇事嗎?一張試紙就能測出蔬菜瓜果中的農藥殘留量;以聽覺來獲取信息,隨時、隨地、隨意“用耳朵去沖浪”;餐廚垃圾和過期食物一經處理“變廢為寶”;物聯網讓老百姓在超市結賬不用排長龍……
如果你對這些新奇技術聞所未聞而且充滿好奇的話,就請5月14日~5月20日參加全國科技活動周,親身感受科技帶來的神奇魅力吧!
本屆科技周上,北京市科委將推出以“科技改變生活,科普服務民生”為主題的“科技北京在行動”科普展區。該展區選擇了一批與百姓生活密切相關的重大科技成果為核心展出內容,由一條精品大道貫穿“衣食住行用”五大展區。
“衣”展區:你將看到可調節人體微生態環境、阻擋電磁輻射、控制體味的納米內衣和新型纖維服裝等;“食”展區:將一一展現植物工廠、食品快速檢測、食品安全追溯等科技成果,讓你了解“從農田到餐桌”的安全監控過程;“住”展區:以環保小屋為體驗,展現垂直軸發電、綠色建材、新能源、LED燈、餐廚垃圾處理及陽臺蔬菜等科技成果;“行”展區:純電動汽車、智能交通系統、磁懸浮列車集體亮相,互動感十足;“用”展區:有綠色制版印刷、機器人足球、電子書包、物聯網產品、北京一號小衛星等現代智能產品,讓你感受科技給我們生活帶來的便捷。
此外,北京科技研究院和北京市營養源研究所還在北京國際展覽中心(老館)舉辦健康預警與營養、運動干預測評活動。通過現場對國民體質、亞健康測評演示和健康預警測評科普活動,普及傳播科學營養健康知識,幫助人們認識健康風險,倡導科學、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促進亞健康向健康的轉變,延緩或減少疾病的發生,提高疾病康復率。
提起服裝,就會想到時尚、舒適,但你了解其中的科技含量嗎?5月17日,“穿在身上的科技”服裝科技主題展將在西單科普畫廊開幕。其中,“舒適”展區通過對服裝舒適度的各類展示,說明科技和人類生活品質提高之間的因果關系;“安全”展區告訴消費者如何選擇“安全”的服裝,處理“不安全”的服裝;“活力”展區通過對運動等功能性服裝的介紹,說明科技在人體力學、人體工學為現代體育競技帶來的成果;“時尚”展區則展示帶有科技含量的服飾能增加吸引力,更加彰顯后現代的個性魅力;“低碳”展區展示環保永遠是現代社會最崇高的追求,通過面料、染色劑重點展示服裝行業的環保決心。
近一段時間,日本福島核泄漏事故、“瘦肉精”事件等讓老百姓對核電技術、食品添加劑等科技常識特別渴求。“今年科技活動周除舉辦常規的科普活動外,還針對減災防災、核電安全、食品衛生等熱點科技問題,專門組織安排了相關活動。例如,中國地震局的防震減災科普系列活動、陜西省的‘地震海嘯、核輻射防護、低碳生活’知識科普展等。”科技部政策法規司副司長翟立新說。
據悉,北京科技周也將圍繞社會熱點、焦點問題,宣傳節約能源資源、保障安全健康的理念。為讓廣大公眾更多了解和掌握防災減災方面的科學知識,增強保護資源意識,提高安全減災意識、應急避險技能和應對突發事件的能力,主辦方從核能安全、水務安全和質量安全等方面開展與百姓生活息息相關的安全教育宣傳活動,普及公共安全知識,構筑全社會共同參與的安全保障體系。
在歷屆科技活動周上,青少年群體一直是最為活躍的角色,今年也不例外,大批青少年創新創造成果將集中展示。“低碳童心”幼兒手工作品科普展、北京市中學生創意模型展、青少年創新大賽優秀作品展、青少年機器人競賽創意作品和大學生物聯網創新創業大賽創新作品展示,覆蓋了從學齡前兒童直到大學生各個年齡層次的青少年。特別是國際青少年創意作品展引入英國大使館文化教育處的“青春酷派”,提供了青少年的國際交流平臺。
針對民工子弟這一特殊青少年群體,中科院研究生院將開展系列科普活動。將在北京市石景山區的民工子弟學校籌建科普圖書館,購買科普圖書和部分科學課教材;每班成立科普讀書角,組織科普讀書周與科普閱讀大賽;建立簡易科學實驗室,讓學生在支教老師指導下自己動手做科學實驗;舉行民工子弟學校科普圖書館暨科學實驗室設備捐贈儀式。
“傳遞科學之心”活動將吸引公眾關注貧困地區的青少年,傳遞科技與愛心,啟迪偏遠貧困地區孩子們的智慧。科技周活動現場將向公眾提供適合青少年閱讀的優秀科普期刊,貼好郵資的信封、勉勵寄語卡。公眾可依據偏遠貧困地區青少年名單和地址,選擇一名對象,挑出科普期刊,寫下寄語卡片,通過愛心郵筒,將愛心與科技知識送達偏遠地區的孩子手中。
科技周開展的“知樂游活動”包括“北京濕地草場動植物及水環境主題科考”、“國家天文臺太陽—巡天天文主題科考”、“北京周口店古生物主題科考”等,讓孩子們與大自然零距離接觸。
權威科學家將與老百姓現場互動,是科技活動周的一大亮點。開幕式主場活動將開設“科學探索及實驗室揭秘”、“科學與藝術”等單元,邀請863、973項目及國家重大科研課題首席科學家到現場,攜科研成果展示并與觀眾互動,營造“科學粉絲秀”氛圍。通過院士攝影圖片展,展現科學家的科學視角與別樣人生。而在5月14日當天,中科院近百個研究所以及全國許多科研院所和大學集中向社會開放,廣大群眾可參觀實驗室,與科學家面對面交流。同時舉辦科普報告會、講座等活動。
在上海舉辦的“科學普及與創新文化”主題論壇,將邀請中國工程院原副院長朱高峰院士、中國科技館原館長王渝生、中國科普研究所所長任福君、清華大學教授曾國屏等數位國內知名的專家學者與會。觀眾將看到這些來自不同領域的專家,圍繞大家最關心的創新文化與科普文化產業、科普資源整合與共享、科普成果的有效傳播、新興媒體與科學普及、突發事件與科學普及等議題,展開交流與研討。
此外,在本屆科技活動周上海科技節期間,還組織了國際著名天文藝術家喬恩·朗姆博格等兩位國外嘉賓與葉叔華院士共同參與的“銀河論壇”,院士將在上海科普大講壇上親自講解“北斗衛星導航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