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利霞 張蘇玲
當今,清水混凝土結構的施工在各大城市的住宅、賓館、商場及辦公大樓等建筑中應用比較普遍,清水混凝土施工完成的成品結構不僅在表面上給人一種光滑、整潔、棱角分明的美觀感覺,更主要是減少了抹灰層空鼓甚至脫落傷人的質量通病,從而減少了相關的客戶投訴。所以清水混凝土施工必將得到廣泛推廣和應用。在施工中應用清水混凝土這項新技術,但在應用過程中存在多方面的因素,應用不太完善和成功,現和大家就應用過程中的一些經驗和不足進行探討。
在施工過程中從施工組織、技術管理、質量管理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項目部組織人員從客觀與主觀兩方面進行了認真的分析研究,具體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這一問題的形成原因主要與構成混凝土的原材料、模板脫模劑的選用和使用等因素有關。商品混凝土廠家原材料進貨渠道多,這就決定了粗、細骨料及膠凝材料在物理參數方面的多樣性,從而導致澆筑完的混凝土會有顏色不一致的情況出現。
2)混凝土表面色差與脫模劑的選用與涂刷有著密切的關系。選用油性脫模劑,在短時間內不易風干,在液體表面張力的作用下,使涂刷的脫模劑分散不均勻,同時由于工人操作時間不認真,也存在涂刷不均勻的現象,所以拆模后混凝土表面出現了花紋狀。
1)缺陷的表現:混凝土表面的缺陷主要體現在麻面、陽角漏漿、陰角變形、門窗洞口的變形、墻根爛根、表面平整度不好及墻與梁交接處的接槎變形,造成此缺陷的主要原因是模具配置不合理引起的,其次是混凝土操作工的操作方法和素質造成的;另一個表面缺陷為混凝土結構表面龜裂,產生這一問題的原因主要是養護不及時和鋼筋保護層控制不好造成的。
2)原因分析:麻面主要是混凝土拆模后沒有用鏟子等將模板上的附著物鏟除干凈就直接涂脫模劑,造成混凝土表面分布不均的麻坑;陽角漏漿、陰角變形、門窗洞口變形、墻與梁交接處的接槎變形主要根源為模具配置不合理,模板之間相互約束力不足;墻體表面平整度不符合要求最主要的原因是模板的對拉螺栓沒有緊固到位或者緊固的松緊程度不一致,同時墻體控制截面采用鋼筋撐棍,而鋼筋撐棍均由人工制作沒有進行精加工,所以尺寸存在誤差,這就導致混凝土表面出現了凹凸不平;墻根爛根的原因分析主要是模板根部堵縫方法不合理,導致漿從墻根部流出形成根部爛根;墻與梁交接處的混凝土在模板的接槎處變形主要是配模時對節點處理不合理造成的,所以要想解決這一問題,就必須從模板入手,合理配置節點模板。
對于民用建筑來說的清水混凝土不同于橋梁工程上的清水混凝土,我們要達到的清水效果只是要在混凝土表面直接進行批膩子,從而降低工程成本和消除抹灰層空鼓脫落傷人的質量通病,所以除應滿足現行國家標準《混凝土結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的要求外,更要對混凝土的觀感質量,特別是幾何尺寸的精度、對拉螺栓孔、模板拼縫、門窗洞口等方面要求更是要嚴格。也就是說,清水混凝土的施工工藝和施工技術在基本環節上仍根植于普通混凝土,因此鋼筋、模板、混凝土三個分項的質量控制仍是實現清水混凝土工程質量目標的關鍵。
混凝土供應一般均是商品混凝土,所以在施工中要對混凝土供應廠家提出原材料的具體要求。這一項主要對結構頂板起關鍵作用,我們提倡結構頂板不抹灰,徹底解決頂棚抹灰層的空鼓脫落問題,因而提出此項要求,從而解決混凝土表面顏色不一致的問題。
1)對水泥的要求:在常用的幾種水泥中,P.O水泥拌制的混凝土,相比之下其流動性和保水性都比較好,尤其對長距離運輸,保水性對混凝土坍落度過程損失十分重要。2)對粗骨料的要求:粗骨料的顆粒形狀與表面結構對新拌混凝土的和易性有很大影響,另外級配良好的粗骨料在水泥砂漿相同時,拌和物的和易性就會得到改善。3)對細骨料的要求:砂子的級配比石子的級配對混凝土的影響更大,太粗或太細的砂都不適宜拌制混凝土。因此要求廠家選用級配良好清潔的砂子。4)對外加劑的要求:外加劑對混凝土的和易性和保水性以及坍落度有較大的影響,同時如果摻量太大,使混凝土表面張力增大,混凝土的含氣量也增大,很容易在混凝土表面形成氣泡,從而影響混凝土表面的觀感質量。所以要求混凝土廠家選用性能穩定的外加劑并精確控制摻量,優化混凝土配合比。5)對脫模劑的要求:脫模劑選不引起混凝土表面起粉、產生氣泡等的水溶性脫模劑,將模板表面清理干凈后,立即涂刷脫模劑,涂刷均勻,無漏刷,無流墜。6)對運輸時間的要求:混凝土澆筑時要求廠家根據運輸道路及澆筑方量確定運輸方案,保證混凝土連續不間斷的澆筑。
為避免前面原因分析中混凝土缺陷的產生,首先應該對模板大面設計、節點處理提出較高的要求,同時模板工程開始前首先必須對模板的剛度、強度、穩定性進行驗算,再對模板的拼接進行設計。設計時根據模板尺寸和工程結構的實際尺寸繪制模板組裝圖并進行編號。
1)墻模設計時遵循先上后下,先細部后大面的配置原則來解決墻頂部陰角順直、門窗洞口變形的質量通病。墻體配模時將整模放置在墻的頂部,拼條放在墻的下部,遇到門窗洞口時,根據結構尺寸在門窗洞口頂部及梁的部位配置一塊整模,使模板向洞口兩側邊延伸,改變了傳統的支模方法,加強了洞口頂部模板的剛度,從而約束了變形。傳統的和改進后的門窗頂部節點見圖1,圖2。2)洞口側邊的變形造成了工程觀感上的缺憾,要改變洞口側邊的支模方法,從根本上解決了洞口變形這一缺陷。具體為:墻體在進行配模時,遇到一字形墻和洞口時,將大墻面的兩側模板向墻外側或者洞口延伸一定寬度,以夾住封頭板再用對拉螺桿固定,但在這個部位對拉螺桿間距比大墻面增加一倍,同時洞口側壁封頭板之間加設支撐,模板側面加設海綿條防止漏漿。3)墻體截面尺寸控制的精確與否,直接決定了墻體表面的平整度。傳統的支模體系中,一般都在鋼筋上焊接鋼筋撐棍來控制截面的尺寸,然而在鋼筋撐棍制作中,人為的誤差是無法避免的,同時在焊接時也存在誤差,這樣的累計誤差再加上工人緊固螺桿的松緊無法準確衡量,導致了墻體表面平整度比較差。針對這一問題,選用一種固定截面的定型卡具,起到控制保護層和截面的作用。4)爛根處理:在澆筑混凝土頂板進行收面時,在墻根支模處用4 m刮杠刮平,控制墻體兩側標高偏差在2mm以內,并用鐵抹子找平,支模時在模板與混凝土面之間再加設海綿條,可有效的防止爛根發生。5)模板拼縫處理:清水混凝土模板拼縫很重要,振搗時不漏漿才能保證混凝土外觀質量。相鄰兩板拼縫時,將兩板端刨光試拼吻合后,在鋸口處刷封口漆,在板拼縫處(靠混凝土一側)再粘貼30mm寬膠帶紙封縫,確保澆筑過程中不漏漿。6)陰角處理:墻體陰角模板的拼接采用丁字連接,同時在連接處貼一道膠帶紙,并且對拉螺栓要緊固到位,見圖3。

圖1 傳統的門窗頂部節點

圖2 改進后的門窗頂部節點

圖3 陰角處理示意圖
清水混凝土是在普通混凝土工藝的基礎上,通過對各工藝環節的技術措施和施工方法不斷地進行總結和提煉,進行科學、嚴謹、細致、程序化的施工以及對各工序質量采取更為嚴格的控制措施,從而達到美學效果的建筑作品。通過本工程的實踐,我們要想把清水混凝土工程做好,應對模板、混凝土、脫模劑等材料的選擇,模板的設計、加工、安裝、拆除,模板的清理、脫模劑涂刷,鋼筋的安裝,混凝土的配合比設計、澆筑、振搗、養護、成品保護等工作進行全過程質量控制,確保達到清水混凝土效果。
[1] 全仲飛.清水混凝土施工工藝[J].山西建筑,2009,35(26):11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