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宏偉
摘要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通過現代科學技術來發展林業事業,是建設現代林業最根本、最核心的內容,亦是充分發揮林業經濟效益、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的可靠保障。
關鍵詞 現代林業;科技創新;技術;生態;木材利用率
中圖分類號F32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1674-6708(2011)43-0023-02
具有高投入、高潛能、高競爭、高智力、高效益等特點的林業科技創新,是林業事業發展的必然選擇,其主要是指建立在牧業綜合科學研究基礎之上的“林業新技術”運用推廣的過程。將當今先進成熟的高新技術迅速推廣應用到林業生產中去,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 我國現代林業發展的現狀
雖然我國的森林資源十分豐富,但經過長時間的生產利用、亂砍濫伐,即使推出了退耕還林、綠化造林、天保工程等一系列措施,目前我國森林資源總量仍嚴重不足,人均森林蓄積量9.42m3,人均森林面積僅有0.13公頃,分別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5%和22%,人工林生產力水平僅為林業發達國家的20%。可見,我國的森林資源同發達國家、世界水平相比仍有較大的差距。
另外,隨著時代進步、社會發展,科學技術日新月異,各國都不同程度地將信息技術、生物技術等高新技術廣泛地應用到林業生產中,致使林業事業有了突飛猛進的發展,無論林木撫育、林木生產,還是林木加工等,其生產力水平都有較大的提高。然而,據測算,我國目前科技進步對林業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僅39.1%,低于農業科技進步水平,與林業發達國家70%~80%的水平差距更大。再加上各國對原木出口的限制越來越嚴格,使得我國木材及林產品供給問題十分突出。
從上文的論述中,我們可以看出,當前我國林業既面臨著難逢的機遇,又面臨著嚴峻的挑戰。鑒于林業科技創新具有改造傳統林業,推動林業生產力發展,促進林業由量變上升到質變,提高林業發展速度的功效,同時,能夠從根本上解決“靠天吃飯”和“市場波動”給林民增收、林業增效帶來的巨大風險,有助于實現林業現代化和可持續發展,因此,面對林業事業發展的新形勢、新任務,如何進行林業科技創新,有力地支撐林業產業和生態建設的快速發展,大幅度地提高木材自給率和綜合利用率,已成為我國林業發展亟待解決的問題。
2 大力加強林業科技創新為我國林業現代化建設提供科技支撐
2.1 突出重點領域
1)林業生物技術與良種培育科技工程方面:應針對我國林木良種培育滯后、林業生產良種使用率較低等問題,將生物技術與常規技術結合,培育高產、多抗、優質的優良林木新品種,以此豐富林業產業發展和生態建設的種質材料;
2)森林生物種質資源利用與保護工程方面:應針對我國森林生物資源破壞和流失嚴重的問題,在有效防止林業生物遺傳資源流失的同時,加強森林生物資源保護和合理利用技術的研究開發,同時進一步加強林業植物新品種保護與管理;
3)生態建設與生態安全科技工程方面:應針對我國不同區域、不同類型生態系統的保護、恢復和建設,重點開展防沙治沙、重大森林病蟲防治和有害生物控制、重大森林火災預警與防控技術、陸地生態系統服務功能、自然保護區生物多樣性保育等關鍵技術;
4)林業生物產業發展科技工程方面:應針對我國林業產業體系建設的需求,利用生物技術,發展高效生態恢復和利用技術、高效生物生產和利用技術,以此加大在困難立地造林技術、高產速生抗病蟲害良種技術等方面的投入;
5)數字林業科技工程方面:應針對林業數字化管理薄弱的問題,大力研究推廣高效的林業信息管理技術、調查規劃技術,建設智能化、網絡化、可視化、數字化的數字林業應用體系和林業科技信息網絡系統,開展信息技術在森林資源與生態環境信息采集、綜合監測等方面研究。
2.2 完善科技體系
1)建立推廣機構
建立和完善中央、地方(省、地、縣、鄉)一體化林業科技推廣體系,充分發揮科技中介機構、科技社團、林業合作組織等社會資源優勢,加強林業名、優、稀、特品種推廣示范、引種。
2)建立示范基地
充分發揮區域優勢,建立各具特色的、不同生態—經濟類型的林業科技示范區、示范縣、示范點以及示范基地、示范園區,為林業科技創新和發展提供良好的環境。
3)建立服務中心
進一步加強科普工作,可通過深入開展送科技下鄉活動和林業技術培訓工作,努力提高林業從業人員科學素質,培養和造就一批懂政策、有技術、會經營的林業科技骨干和新型林農。
3 加強林業科技創新應注意的問題
3.1 切實加強領導
要切實加大林業科技工作的領導力度,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做到科技創新的思想落實、投入落實、政策落實、組織落實以及措施落實。因此,各級林業行政主管部門要進一步提高對“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認識,建立和完善科技支撐領導責任制,層層落實,進而把推進林業科技進步作為戰略措施貫穿一切林業和生態建設全過程,從投入、政策和規劃上保持林業科技創新工作的穩定性和連續性。
3.2 堅持自主創新
真正意義上的林業自主創新,就是把林業原始創新、集成創新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有機地結合。為此,應加大對林業科技創新力度的投入,重點解決增加森林資源總量、困難立地植被恢復、提高森林覆蓋率,及大幅度提高林地生產力和資源綜合利用率等問題,并著重突破新材料技術、生物技術和信息技術等在林業中的應用理論和方法,更多地發明生物制劑、植物新品種、林產加工業等領域的專利。
3.3 合理引進吸收
堅持自主創新,并不意味著就要“閉門造斧”。在全球經濟一體化、世界文明多元化趨勢的引導下,根據我國林業發展的客觀規律和內在需求,在廣泛參與原始創新、集成創新的同時,要高度重視對引進技術的消化吸收和再創新,積極探索引進技術新模式,力求盡快轉化為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新技術發明專利、植物新材料和新品種,進而大力提高我國林業產業發展和生態建設的科學技術水平。
4 結論
總之,在建設現代林業進程中,我們要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在清醒認識林業科技發展與現實需求之間差距的基礎上,進一步明確林業科技創新在“發展現代林業,建設生態文明,促進科學發展”中的關鍵作用,扎實工作、開拓進取、銳意創新,加快林業科學技術發展,提高林業自主創新能力,為不斷推進我國的林業科技工作和林業現代化建設又快又好發展而努力奮斗。
參考文獻
[1]宋衛平,錢洪濤,秦建強.宜興林業科技創新的途徑選擇[J].現代農業科技,2005(17).
[2]強化科技創新 為現代林業建設提供強大支撐[N].中國綠色時報,2009-08-07.
[3]王青龍.淺析林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J].科海故事博覽·科教創新,20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