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晨玲 劉妍
摘要 在空間、大氣、水、植物、土地的綜合作用下,城市綠地在保護環境,抵御災害,改善城市面貌,提供休息游覽場所等方面起著積極的作用。但經濟的發展以犧牲環境為代價,使本已脆弱的城市生態環境失衡,因此研究石家莊市綠地系統的分布情況對于今后改善城市環境,規劃城市建設具有有一定的參考意義。
關鍵詞 石家莊;城市綠地;評析
中圖分類號X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1674-6708(2011)43-0076-02
城市綠地,是指位于城市范圍(包括城區和郊區)的綠地,本文所研究的城市綠地則指人們為改善城市生態環鏡、美化城市人居環境,在居住、工作、休憩、娛樂的主要場所中,合理規劃、建設、培植的綠地[1]。
城市綠地系統,則是由一定質與量的各類綠地相互聯系、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綠色有機整體 [1]。但經濟的發展以犧牲環境為代價,使本已脆弱的城市生態環境進一步失衡,因此本文旨在研究石家莊市綠地系統的分布情況以期對于今后改善城市環境,規劃城市建設做一個有益參考。
1研究對象及國內外相關研究現狀
1.1研究對象
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建設部2002年頒布實施的《城市綠地分類標準》,選取石家莊綠地系統中4類綠地為研究對象。
綠地分類 特征
公共綠地 向公眾開放,以娛樂、休憩和社會文化功能為主
庭院綠地 不公開或半公開,
以改善和美化人工建筑設施環境為主要功能
防護綠地 生物多樣性較低,功能專向固定,帶狀分布為主
道路綠地 依附于道路,聯系各類綠地的紐帶,
城市綠化的脈絡和骨架
本文研究的石家莊市4類綠地主要特征
1.2 研究區域地理概況
石家莊地處河北省中南部,環渤海灣經濟區。位于北緯37°27′~38°47′,東經113 °30′~115°20′之間,市域(城市行政管轄的全部地域)跨太行山地和華北平原兩大地貌單元。西部地處太行山中段,東部為滹沱河沖洪積平原。轄區內大地構造,屬山西地臺和渤海凹陷之間的接壤地帶,地勢東低西高差距較大,地貌復雜。石家莊市地處中緯度歐亞大陸東緣,屬于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太陽輻射的季節性變化顯著,地面的高低氣壓活動頻繁,四季分明,寒暑懸殊,雨量集中,干濕期明顯,夏冬季長,春秋季短。
1.3國內外研究現狀
國內:
現階段我國堅持“環境建設與經濟協調發展”戰略,加快城市綠化建設速度,探索出一條依據生態學理論,走“環、楔、廊、園、林”全面推進、地面綠化和空間綠化相結合、城鄉綠化一體化的發展道路,形成了大型城市綠化發展的特色。信息技術(如航測、遙感、GIS和INTERNET等)在城市綠地系統規劃工作中開始全面應用,有效的提升了城市綠地系統規劃、建設與管理水平。
然而從現況來看,我國有關的理論研究和技術準備均有缺陷,主要表現在:
1)“見縫插綠”作為增加城市綠化覆蓋率,改善生態的一項重要手段。但由于景觀環境具有專屬性、統一性、生態性,當前我們先建筑,后環境,“見縫插綠”式的做法很難做到環境與建筑的統一,被條塊分割了的綠地之間無法呼應協調;
2)綠地系統規劃主要奉行抽象的傳統布局模式,盲目照搬需依存于一定的氣象和社會環境的布局模式,缺乏理論研究的支撐和明確的系統性;
3)城市綠地系統規劃工作中一種不切實際的“效益分析”,如:將城市園林的生態功能與經濟效益簡單地以貨幣還原計量法相掛鉤,片面夸大單位面積綠地的固碳制氧等生態功能 ;
4)園林綠地設計存在誤區。如:片面追求高檔、豪華,以人工取代自然;忽視以人為本的原則和人的需要。
國外:
通過對現今國際化大都市(如倫敦)的綠化框架的特點分析,發現現今國際化綠地發展趨勢和途徑基于自然保育原則,成功推動了經濟發展。國外通過綠地的自然化建設生態公園、廢棄地生態改造、河流管理、人工野生動植物棲息地創建等措施,構建城市綠色生態系統,將自然引入了城市綠地。
2評價因子的選擇及綠地現狀基本評價
判斷一個城市綠化水平的高低,是否是“園林城市”或“花園城市”,首先要看該城市擁有綠地的數量和質量,其次要看該城市的綠化效果。據對國內外綠地規劃現狀、評析方法的研究和石家莊本身的地理概況,本文選取以下因子作為評析石家莊綠地分布及功能的標準。
2.1評價因子的確定
2.1.1我國目前城市規劃中所采用的衡量城市綠地的主要指標[3]
1)綠化覆蓋率Go
按照植物學原理,一個城市的綠化覆蓋率只有在30%以上,綠地才具有改善城市生態的作用;綠化覆蓋率達到40%以上,綠地才具有緩解城市熱島效應的功效;綠化覆蓋率在50%以上,綠地的綠化、美化、與人工環境的協調效果才能達到最佳境界。規模大于3公頃且綠化覆蓋率達到60%以上的集中綠地,基本上才能消除熱島現象。
2)人均園林綠地面積 F
人均園林綠地面積是指每個城市居民平均占有的城市園林綠地的面積。
據實驗,每h㎡綠地每天吸收1t二氧化碳,釋放0.73t氧氣;而成年人每天吸入氧氣0.75kg,呼出二氧化碳0.9kg,依此計算,每個城市居民平均需要10m2~15m2綠地;而工業運輸耗氧量大約是人體的3倍。整個城市要保持二氧化碳與氧氣的平衡,必須保證人均60m2的綠地。
2.1.2異質性指數,對綠地系統各級景觀進行宏觀評價
1)多樣性指數(H).反映景觀要素的多少及其所占比例的變化公式為:
式中Pi為I種景觀類型在景觀里的面積比例;m為景觀類型總數
2)均勻度指數(E).描述綠地系統內各級景觀分布的均勻程度公式為:
式中;H為多樣性指數;為最大多樣性指數
3)優勢度(D).表示景觀多樣性與最大多樣性的偏離程度公式為:
2.1.3可達性
某一景觀的可達性是指從空間中任意一點到該景觀的相對難易程度,反映了景觀對某種水平運動的景觀阻力。
2.1.4物種配置(植物種類選擇,群落設計和空間分布)
植物配置是指利用植物材料結合園林中的其他素材,按照園林植物的生長規律和立地條件,采用不同的構圖形式、組成不同的園林空間,創造各式園林景觀,以滿足人們觀賞游憩的需要。
2.1.5氣候因子
可持續發展的城市規劃應當貫徹“生態優先、綠地優先、開敞空間優先”的原則,并有針對地制定若干綠地規劃對策來保證城市生態環境的優化。
針對城市氣候要素的綠地系統規劃對策
城市氣候因素 綠地系統規劃對策
A通風 1保留和創建城市通風走廊
2恢復和建立通風走廊間的連接
3保持通風走廊用地中較高的開敞地空間比率≧70%
B大氣質量 1建立城市新鮮空氣庫
2保留對新鮮空氣的輸送
3降低敏感地區的空氣污染
C熱力狀況 1減少城市熱量需求,控制熱島效應
2減少霜凍或冷壓對城市環境的負面影響
2.2石家莊市綠地系統的現狀和基于景觀生態學的基本評價
近年來,盡管石家莊城市綠化建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其綠地現狀同石家莊建設“國家級園林城市”的目標還有相當的差距,以景觀生態的觀念和尺度來衡量還存在很多缺陷。現從綠地系統著手,運用景觀生態學的觀點,對石家莊市的各類綠地做基本的綜合性評價。
年度 建成區面積
(平方公里) 城市非
農業人口(萬人) 園林綠地面積
(公頃) 人均園林
綠地
(平方米/人) 綠化覆蓋面積(公頃) 綠化
覆蓋率(%)
2003 141 201.4 4039.4 19.94 4637.7 32.89
2004 141 201.4 4365.61 21.75 4943.96 35.06
2005 155 207 4898.52 23.54 5443.96 35.12
表1
注:數據來自石家莊市園林局
建成區面積:只是行政區范圍內經過征用的土地和實際建設發展起來的非農業生產建設地段。
綠化覆蓋面積:指統計區內一切用于綠化的喬、灌木和多年生草本植物的垂直投影面積。
綠化覆蓋率:指一定區域范圍綠化覆蓋面積占區域面積的比例。
園林綠地面積:指用作園林和綠化的各種綠地面積。
2.2.1總析綠地覆蓋率和人均園林綠地面積
近年來,石家莊綠地面積逐年增加,綠化覆蓋率Go也隨之增加,但由于非城市人口也在逐漸增加中,故Go增幅較緩,雖較幾年前取得了很大進步,但距“國家園林城市”Go>40%的標準尚有相當距離。而且,非城市人口逐年增加且增幅逐年增大將是相當長的一段時期內無法改變的狀況,因之要達到“國家級園林城市”這一目標,還需付出很大的努力。
2.2.2其它根據綠地分類進行的評析
1)庭院綠地
庭院綠地是指城市中分散附屬于居住區、各單位庭院與私人住宅。庭院綠地在城市中分布最廣,面積較大,且分散性很強,主要改善和美化庭院環境。就綠地空間形態而言,這類綠地多圍繞各種建筑設施展開布置,在城市用地中屬非獨立性用地,在城市總圖及綠地系統圖中均不予以反映。因其服務人群基本固定,因此對城市綠地總體質量的提高作用不大,優勢度較低。
近5年來,隨著政府政策、居民意識的增強和開發商的重視,庭院綠地Go逐年增加,但也需要看到,其Go增加的原因多在于新建高級住宅區內綠地面積的增多,而老住宅區內綠地面積依然不足,全市范圍內均勻度仍然很低。
2)防護綠地
西北部14.25公里的環城濱水景觀長廊的建成增加了綠地490萬平方米,為綠地面積的增加做出了相當貢獻;北部郜河、沙河、磁河、滹沱河四條防風林帶為重點建設對象。這些帶狀綠地優勢度較小,均勻度也相對較低,再由于樹種選擇多以楊樹為主,生物多樣性不夠,故多樣性指數也低。
3)道路綠地
道路綠地各項指數依然偏低,但與自身相比,仍取得了相當的進步,全市街道新植、補植、更新植株正在進行中并納入計劃,但也需要看到,道路綠地屬于典型的帶狀綠地,容易表現出城市的藝術面貌,其作為聯系各類綠地的紐帶,城市綠化的脈絡和骨架,應納入綠地系統整體進行規劃考慮,而目前只注重街道旁的綠化的做法,顯然是存在缺陷的。
4)公共綠地
在綠地系統中公園綠地斑塊數相對較多,而且各斑塊所占比例差異不大;游園綠地優勢度最高,且隨著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出行條件的便利,其可達性進一步增加;公共綠地的多樣性指數、均勻度最大,但與同等城市相比仍有差距,且居民假日休閑和日常休憩體系不完善,公園壓力過大。
參考文獻
[1]宋永昌,由文輝,王祥榮主編.城市生態學.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7.
[2]李敏.論城市綠地系統規劃理論與方法的與時俱進.中國園林,2002(5).
[3]孟立君,劉京會.石家莊市綠地系統景觀生態綜合評價.河北師大學報,自然科學版,2001,3.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圖表、公式、注解等請以PDF格式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