遲義賓,宋國正
摘要 大蟹嶺金礦區位于著名的戈枕斷裂帶西南端,為海南省目前重要的黃金產區,成礦地質條件極為優越,有非常好的找礦前景。在以往工作基礎上,利用激電方法對礦區開展金礦普查工作,以確定斷裂帶具體位置,圈定礦化異常區,為鉆探工程的布置提供依據。本次工作對于激電方法在該地區的可行性做了一次有益的探索,找到了金礦體,取得了很好的地質找礦效果。
關鍵詞 激電方法;戈枕斷裂帶;金礦體
中圖分類號P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1674-6708(2011)43-0143-02
1 地質簡況
勘查區大地構造位置處于瓊中地槽褶皺區西部的抱板—堯文隆起帶南西端,介于昌江—瓊海和尖峰—吊羅兩條東西向深大斷裂之間。
戈枕斷裂帶主體沿抱板群高級變質巖和南碧溝群中低級變質巖系的接觸帶發育,總長度55km,北起昌江縣土外山金礦,向南進入東方市境內,經紅鋪門嶺金礦至南端不磨金礦區。戈枕斷裂帶主構造在中北部表現為連續的典型糜棱巖帶;向南穿過大田花崗巖田進入抱板群后,即大蟹嶺地區,主要表現為脆性線狀斷裂。
戈枕金礦帶是重要的金成礦區,發育了土外山、紅甫門嶺、不磨等金礦床,區域成礦地質條件極為優越。區內金礦床的控礦條件十分復雜,礦床的形成具有明顯的多期性、多因素控礦性。
縱觀區內金礦的成礦特點,礦體位于戈枕金礦帶內,抱板群是控礦層位,抱板群變質巖一是混合片麻巖等片麻巖類,二是片巖類,兩類巖石均是含金糜棱巖帶的直接含礦圍巖。礦體大多產于片麻巖與片巖接觸帶附近,總體受接觸帶界面(構造薄弱面)控制。
2 電性特征
2.1 電阻率場特征
據以往研究成果,同類巖石電阻率在一定的范圍內變化,不同巖石電阻率變化范圍不完全相同。一般地,巖漿巖電阻率較高,變質巖次之,沉積巖較低。區內主要巖性有片麻巖、石英云母片巖、花崗巖、石英脈及糜棱巖帶等,其中花崗巖、石英脈為高阻介質,尤其是石英脈電阻率最高,與其它巖石具有明顯的電阻率差異。片麻巖、石英云母片巖其電阻率中等偏高。糜棱巖帶屬低阻介質。巖石經構造作用易破碎、充水,導電性增強,因此斷裂帶易呈低阻異常反映,當其具有一定規模時,沿斷裂出現條帶狀低阻異常。
2.2 極化率場特征
各類巖石的極化率低而穩定,其極化率一般小于5%,巖石經蝕變后其極化率一般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含金礦石的極化率一般大于10%,是各類巖石極化率的2倍以上。各類巖礦石極化率的高低與其本身所含以黃鐵礦為主的硫化物的多少密切相關。在一定條件下,視極化率愈高的異常,其見礦機率愈大。因此利用激發極化法,圈定硫化物富集體,達到間接找礦的目的,亦具備地球物理前提。
3 方法技術
3.1 激電中梯
工作比例尺1:10 000,測網密度100×20m,測線方位145°。裝置參數選擇:供電極距AB=1 500m,測量極距MN=40m,點距20m。測量參數視電阻率、視極化率[1]。
3.2 激電聯剖
供電極距AO=BO=110m,測量極距MN=20m,點距為20m,無窮遠極垂直于測線布置,距離大于800m。
3.3 激電測深
采用對稱四極裝置形式,供電極距AB=20m~1 000m,測量極距MN=4m~60m。
4 物探異常解譯
4.1 電阻率場特征
從視電阻率等值線平面圖上看(圖1),區內電阻率場起伏較大,最小值240Ωm,最大值2 030Ωm,平均813Ωm。視電阻率的低值區一般地勢相對低洼潮濕、覆土較厚或有構造帶存在,高值區一般地勢凸起、覆蓋較薄或有石英脈存在。等值線軸向沿北東方向展布,與地質體及構造走向相一致。在這里,混合花崗巖與變質巖的接觸帶電阻率異常特征反映不甚明顯,造成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是風化層較厚,使得兩者接觸部位電阻率變化較小;其次是接觸帶附近混合花崗巖與變質巖穿插現象嚴重,使電阻率場相互疊加難以分辨。呈北東方向貫穿測區中部的糜棱巖帶總體反映為低阻異常特征。
金礦普查激電中梯視電阻率等值線平面圖
4.2 極化率場特征
從視極化率等值線平面圖上看(圖2),區內極化率場起伏也較大,最小值2.25%,最大值5.34%,平均3.45。等值線軸向沿北東方向展布,與地質體及構造走向相一致。激電異常主要分布在測區中部的糜棱巖帶周圍,位于350線~420線的156號點~170號點范圍內,形似橢圓狀,沿北東55°方向展布,處在糜棱巖帶的北西邊緣部位。
金礦普查激電中梯視極化率等值線平面圖
390線位于中梯激電異常中部,異常特征比較明顯、完整,具有代表性,選取該剖面為典型剖面開展聯剖和測深工作,進一步確定異常位置、產狀和異常沿垂向的變化規律。該剖面巖性較為復雜,各類巖石相互穿插重復出現,自北西向南東依次為片麻巖~混合花崗巖~糜棱巖~千糜巖~糜棱巖~千糜巖。
圖3是390線視電阻率、視極化率與地質綜合剖面圖。在激電中梯的異常部位,激電聯剖視電阻率反映為明顯的低阻“正交點”異常,而視極化率則出現“反交點”異常,這些特征進一步確定了斷裂帶的具體位置,同時說明斷裂帶附近有硫化物富集體存在。
圖4為390線激電測深視電阻率、視極化率等值線斷面圖。在激電中梯的異常部位,激電測深視電阻率反映為明顯的低阻“漏斗”狀異常,且隨深度增加“漏斗”底部向小號點一側位移,這說明斷裂帶向北西側斜,與之相對應,視極化率亦有明顯的異常顯示,并偏于下盤一側,這說明激電異常為斷裂帶內硫化物富集所引起。
390ZK1孔對激電異常進行了驗證,于235.8-252.4m見到金礦體,最高巖心采樣金品位達6.98×10-6。
5 結論
要取得理想的找礦效果,應遵循以下程序開展激電工作:首先,用激電中梯掃面以大致確定斷裂帶位置及圈定激電異常范圍;然后,在激電異常部位布設激電聯剖剖面,進一步確定斷裂位置及產狀;最后,用激電測深解剖異常,研究異常沿垂向的變化規律。
戈枕斷裂帶是海南著名的金成礦帶,大蟹嶺金礦區位于其西南端,成礦地質條件優越,有非常好的找礦前景。該斷裂帶以低阻—高極化為主要異常特征,激電方法在本區得到了非常有益的嘗試,達到了預期的目的。
參考文獻
[1]時間域激發極化法技術規定.地礦部 DZ/T 0070-93.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圖表、公式、注解等請以PDF格式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