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榮榮,范田麗
摘要 Fe是人體需求主要元素之一,人體攝取礦物質元素的主要來源是通過食物攝取,本文通過日常工作情況,淺析了食品中Fe含量的基礎檢測方法。
關鍵詞 人體需求;食物攝取;Fe含量
中圖分類號TS2 文獻標識碼A 文a章編號 1674-6708(2011)43-0058-02
Fe是紅細胞中血紅蛋白的主要成分,是制造血紅蛋白的基本元素,加強市場中含Fe食品檢測非常重要,目前檢測食品中鐵含量方法較多,本文主要采用分光光度法進行檢測,樣品是強化奶粉和小米。
1實驗部分
1.1主要儀器
722分光光度計;AVY220型電子分析天平;DELTA 320 PH計型酸度計;箱型電阻爐;SPW型超純水器。
1.2主要試劑
實驗前配置臨時溶液,0.1mol/L的TAR無水乙醇溶液,10%的鹽酸羥氨溶液,以及Fe(Ⅱ)溶液。在配置1mg/mL Fe(Ⅱ)標準儲備液時,使用天枰稱取0.8g(NH4)2Fe(SO4)2·H2O與實驗燒杯中,加入少量水將其溶解;(NH-----4)2Fe(SO4)2·H2O準備完畢后,加入6mLH2SO4溶液,攪拌,讓其充分反應。溶解完成后,將所得的溶液放入100mL容量瓶中,倒入適量的H2O,將溶液稀釋,搖勻。配置完成后,在使用過程中,為了能夠達到理想效果,應該把該溶液稀釋為10ug/mL的工作實驗溶液。為了能夠使實驗能夠反應真實情況,實驗使用的化學試劑分別均為分析純以及超純水。
1.3實驗方法
把適量的鐵(Ⅱ)標準溶液、2.0mL20%鹽酸羥胺溶液或者樣品溶液、1.0mL15%鹽酸羥胺溶液依次放入35mL比色管中,搖勻,再向里面加入TAR(2.0Ml2.0×10-3mol·L-1)和NH3-NH4CL緩沖溶液(5.0Ml pH=10.0),用水稀釋至刻度并搖勻,等待5min。參比用試劑空白,用1㎝比色皿測定溶液吸光度并且此測定需要波長733nm處進行。
2討論
2.1吸收曲線
如圖1,吸收曲線繪制按照試驗方法來進行。從圖1中可以看出,試劑空白對水的吸收曲線用曲線1表示,其最大吸收波長490nm;鐵(Ⅱ)-TAR絡合物的吸收曲線用曲線2表示,其最大吸收波長為733nm,對比度為243nm。本文中的實驗測定波長為733nm。
圖1吸收曲線
2.2選擇顯色劑用量
TAR用量根據試驗方法來進行改變,對體系相應的吸光度值進行測定,圖2為TAR用量影響。從圖2中可以看出,隨著TAR用量的增加,體系的吸光度也隨之增大,如果TAR用量超過0.8Ml,此時體系的吸光度最大且恒定。本文實驗中TAR用量定位1.0mL。
圖2TAR用量的影響
2.3確定溶液適宜酸度范圍以及選擇緩沖溶液用量
分別測定不同溶液的吸光度。通過實驗可知,溶液的吸光度最大表現在體系的pH為10.0~11.0時,本文中的實驗所選的NH3-NH4CL緩沖溶液pH=10.0,把它作為顯色體系的酸度介質;當緩沖溶液量為4.0-11.0mL使,體系吸光度達到最大且恒定,本文試驗采用的緩沖溶液為5.011.0mL。
2.4選擇鹽酸羥胺用量
在其它條件不變的情況下,對鹽酸羥胺用量進行改變。其吸光度達到最大是在鹽酸羥胺加入量為1.0mL,本文試驗所選的測定條件為1.0mL15%鹽酸羥胺。
2.5絡合物的穩定性
按照試驗方法取一只35mL的比色管進行顯色,在波長一定的條件下,定時進行吸光度的測定。結果表明,在較短時間內完成顯色反應,在12min時,吸光度已經達到恒定。因此,本文的實驗選定的顯色時間為15min。
2.6干擾離子的影響
鐵(Ⅱ)的加入量為20μg/25mL,在相對誤差小于等于±5%時,共存物質的允許量(以mg計)為:Mg(Ⅱ)(5.0)、Mn(Ⅱ)(1.5)、Zn(Ⅱ)(1.0)、Co(Ⅱ)(0.06)、Cu(Ⅱ)(0.2)。
2.7繪制校準曲線含量
校準曲線的繪制按照選定的實驗條件來進行。測得當鐵(Ⅱ)20μg/25mL范圍之內都與比耳定律相符,則y=0.0185x(μg/25mL)+0.014就是線性回歸方程具體表現,r=0.9981是相關系數的具體值,6.98×104L·mol-1·cm-1為表觀摩爾吸光系數具體值。
2.8樣品分析
在坩堝內稱取強化奶粉樣品和小米粉樣品分別為3.0000g和3.0012g,在電爐上加熱,直至有白煙產生,然后再將其放入高溫爐中,直接升到800℃的溫度,4h后取出并進行冷卻。然后向其中加入HNO3溶液(2mol·L-1 3mL),溶解后進行過濾,選取100mL的過濾溶液,搖勻備用。
樣品 測定值(μg) 平均值(μg) RSD(%)
強化奶粉 7.107.157.18 7.14 1.20
小米 8.087.897.67 7.88 1.69
表1樣品中鐵含量的測定結果
參考文獻
[1]武文,宣亞文.分光光度法測定蔬菜中鐵的含量[J].廣東農業科學,2011(2).
[2]宋學東.紫外分光光度法測定幾種食品中鐵含量的研究[J].林區教學,2009(7).
[3]羅川南,楊勇,羅宏道,汲伶俐.食品中微量鐵的快速測定[J].衛生研究,1999(2).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圖表、公式、注解等請以PDF格式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