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寇利軍 黑龍江省完達山良種奶牛場
隨著奶牛從后備牛生長到成母牛,再到產奶量進入高峰期,牧場奶牛淘汰數逐年增加,這成為影響牧場經濟效益的主要原因之一。造成奶牛死亡淘汰產生的原因主要有奶牛的內科疾病、外科疾病和產科疾病3 類。
本文總結了牧場2010年奶牛疾病的發生情況(表1)。從表1可以看出,3 類疾病中引起奶牛發生死淘最多的是乳房炎、習慣性腹瀉、趴臥不起綜合癥、腐蹄等。
引起奶牛習慣性腹瀉的原因較多,且治愈率低。腹瀉的奶牛都伴有不同程度的脫水,其脫水性質為缺鹽性脫水(即低滲性脫水)。可以通過輸液的方法進行治療,配方為:生理鹽水2份,5%葡萄糖1份,一次靜注。同時建議按照“先鹽后糖、先快后慢、見尿補鉀”的原則進行。必要時可采糞便化驗確診進行治療。
如果患病奶牛數量不多,建議立即淘汰,因為一方面該病可造成奶牛產奶量下降,治愈率又低;另一方面糞便污染可能誘發其它奶牛腹瀉。
乳房炎是淘汰牛增多的要因。目前牧場乳房炎的發病呈2 大特點。一是榨乳廳乳房炎呈散發性,難治愈。表現為產后曾患過乳房炎的牛到榨乳廳一段時間后,會發生再次感染,再次感染的牛治愈率低。二是急性乳房炎的發病來勢兇猛難控制,1 個乳區感染后會造成其它3 個乳區也無奶。
建議:①產后牛要采取預防在先的策略,控制產房乳房炎發病率;②對患乳房炎的奶牛的乳汁應采樣化驗,找出是何種細菌感染,以便對癥治療。
造成奶牛趴臥不起的病因較為復雜,奶牛產前產后缺鈣性癱瘓,難產,治療不及時,用藥不準確,均可造成奶牛趴臥不起。
建議:加強奶牛產前、產后的飼養管理,提早預防或病癥初期時及早治療;產前20 天可補充飼料,提高日糧能量、蛋白質水平,但要防止干奶期高鈣飼養。
奶牛表現為骨質疏松,如弓背、凹腰、2 后肢變型呈X狀、蹄變型(大蹄子、趿足)等。
建議:①調整鈣磷比例,防止鈣磷失調;②防止過度催奶;③定時將奶牛驅趕到運動場以增加其運動量,每天2 次;④定期修蹄。


表1 2010年某牧場奶牛死亡淘汰情況分析表
妊娠毒血癥又稱肥胖母牛綜合癥,它不是一個獨立的疾病,而是母牛在泌乳末期或干乳期營養失控而導致的過度肥胖,進而引發的代謝、消化、生殖等功能紊亂。有的牛群在泌乳高峰期發病率達25%,死亡率達80%;有的產后3~5 天發病,多數牛在發病3 天后死亡,呈散發性。
建議:肥胖牛單獨飼養,限制飼料,降低膘情。
每周對死亡淘汰牛進行1 次評價,及時淘汰無治療價值的牛。對于“兩高一低”牛,即發病率高、治愈率低、死淘率高和治愈率為零的牛,一經發現立即淘汰。要改變以往“治不了再淘汰”的觀念,要變被動淘汰為主動淘汰,降低治療成本;要改變談“淘”色變的觀念。
衡量牧場的效益,重點是看奶牛的投入產出比,重在質不在量。首先,要明確牧場飼養能力,再調整成母牛、育成牛飼養比例,制定合理的飼養結構。其次,要進行成母牛效益分析,計算全群成母牛收益率,制定出低于全群平均收益率百分之幾(20%或30%,此數據需根據實際數據制定出標準)的牛列為淘汰牛,從而提高單產和全群收益率。
產房是牧場中的一個重點,要管理好產房的各項工作,調動工人積極性,主動配合獸醫。同時要注意產房衛生,對腐爛、變味的胎衣不能就地亂扔,要深埋處理,保證產房清潔。
在夏季高溫時期用噴霧器給牛體降溫,防止熱應激的發生,并及時清理剩料。雖然奶牛具有耐寒不耐熱的習性,但是,北方冬季寒冷,牛舍密封嚴,要注意保證牛舍內的通風,相對濕度不宜超過55%。同時要及時清除糞尿,保持圈舍清潔干燥。
淘汰奶牛的增多不是單方面的原因造成的,要根據病情、場情,做到有的放矢,適時淘汰,從而保證全群收益率,為牧場創造更高的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