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歲的演員干露露不算剩女,母親卻急著給她征婚,自編自導,給正洗澡的女兒拍了一段全裸錄像,上傳到網上,演繹成一段火爆網事。
媒體采訪母親時,母親展示了女兒曾拍攝的一些尺度很大膽的照片。隨后,這對母女又到電視上做了一個更火爆的節目:干露露著性感睡袍出場,母親大談女兒的性事,并對女兒破口大罵,甚至大打出手。
令人匪夷所思的是,母親說自己所作所為都是為了女兒好,說得聲淚俱下。更令人詫異的是,露露竟完全認同母親的行為,說自己深愛母親,要永遠和她在一起。
有心理學家稱,這對母女的關系是病態的。母親以愛的名義挾持了女兒,女兒不僅心甘情愿做俘虜,還為母親戴上“偉大母愛”的帽子,這更加縱容母親的不良行為。
在我們生活中,不少人都有被父母之愛挾持的親身感受。這種關系因為隱蔽,往往被忽視,甚至還會被贊頌。
故事一
媽媽逼我厭倦婚姻
15歲時,父親因一場車禍去世,母親獨自將我拉扯大。她經常對我說:“媽媽最大的期望就是你將來能找個好婆家,有一個好歸宿。”
三年前,母親退休,她每天唯一可做的事就是做好飯等我回家。我一進家門,她就著急地追問:“今天怎么樣?有沒有遇到稱心的男孩?”我煩不勝煩,以沉默對抗。母親認定我是榆木疙瘩,開始張羅著給我介紹對象。
她開始頻繁地約會老朋友、老姐妹,熱情地和左鄰右舍拉家常,踴躍參與社區活動,很快掌握了一大批候選人,并給我安排相親。我以工作忙為借口,每天拖到很晚才回家。母親便找到公司,當著諸多同事的面大哭,說我不聽話,要去撞墻。我慌忙上前抱住她,“媽,我聽你的!”母親破涕為笑,“這才是媽的乖女兒。”
為了幫我把關,母親總是陪我去見“候選人”。我一連見了八個,都沒感覺。但母親并不氣餒,繼續以飽滿的熱情投入相親工程。
各方面條件都不算差的我慢慢淪為剩女。不客氣地說,這都是我媽造成的,是她讓我對男人、對相親、對戀愛、對結婚失去興趣,甚至有些反感。
點評:
母親好像無微不至地關心女兒,事實上,她根本不愿去懂女兒,也不在乎女兒的感受。她固執地替女兒安排婚姻,有兩個原因:一是自己含辛茹苦將女兒撫養大,如果女兒不能找到好歸宿,自己多年的價值就無法體現;二是女兒對自己的依賴慢慢減少,自己又退休、心里空虛,于是,抓住一根稻草大做文章,以顯示自己在女兒生活中的重要性。
女兒害怕母親傷心,只好違心地服從安排。如果任由這種關系繼續,佩麗會繼續“剩”下去。因為一方面,潛意識里,她以這種方式在向強硬的母親抗議:我偏要讓你著急!母親越著急,她越有占了上風的成就感。另一方面,佩麗的消極“怠工”會讓母親逼婚的思想和行為更加瘋狂,佩麗也將深受其害。
故事二
父愛讓她迷戀壞男人
曉蕓是一所大學的英語教師,要長相有長相,要才氣有才氣。按說,這樣的女孩兒在婚戀市場應該炙手可熱,但曉蕓已過了生命中的第三個本命年,仍待字閨中。這些年,她其實也沒閑著,男友像走馬燈似的換了一個又一個,就是不能修成正果。原因是,那些男友都是母親痛恨的小“混混”,她堅絕不允許女兒嫁給這樣的人,重蹈覆轍。
母親的婚姻是個悲劇。曉蕓的父親是酒鬼,每天醉后就亂摔東西,打老婆、孩子。曉蕓10歲那年,父親偷了工廠的鉻鐵去賣,怕人發現,逃到外地,從此再沒有回來。聽說,不久后他又在浙江娶妻生子。大學時代,曉蕓曾托人打聽父親的音訊,想去看他。母親知道后大發雷霆,“你知道你爸為什么天天買醉嗎?因為他重男輕女,他恨你是一個女孩!你知道他為什么出走嗎?因為他要生兒子,要傳后人!”
曉蕓大驚,從此不再念叨父親,卻不斷地和壞男人戀愛。母親搞不懂,好端端的女孩為什么偏要和那些不務正業、好喝酒、賭博,甚至常干些雞鳴狗盜之事的男人攪和到一起?那些男人根本沒經濟實力結婚,常常花曉蕓的錢,有的壓根兒就沒打算結婚,只是玩玩。曉蕓卻不介意,“大不了我就和媽相依為命一輩子。”
點評:
是誰在阻止曉蕓正常的婚戀?當然不是母親,那是一種無形的力量——對父親的忠貞。
曉蕓愛上壞男人,源于她的改造夢想:改造這些壞男人,就是改造自己的父親,修正自己不堪回首的童年。她主動靠近那些和父親類似的男人,是為了贏得“父愛”,讓自己有種“父親是喜歡我”的美好感覺。
女兒對父親有一種本能的忠貞,不管在外人眼里,父親如何萬惡不赦,女兒仍然渴望獲得父愛。外人越阻止,這種渴望越強烈。所以說,母親越否定父親,曉蕓越要維護父親。她要努力證明:看看,“父親”喜歡我!那些壞男人對我多么迷戀!
當然,曉蕓可能根本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那都是潛意識在作怪。她需要澄清兩個錯誤認識:第一,她沒有能力改變父親,父親是什么樣的人,她只能接受;第二,父親酗酒和出走和她無關,父親“重男輕女”可能只是母親有意轉嫁問題,即使父親真有這種思想,他也不會怪罪女兒。澄清這兩個認識,曉蕓就會放下心理包袱。
故事三
乖乖女嚇跑愛情
“婭婭,快!快回家!你爸又在耍酒瘋!”情人節晚上,劉婭和男友正在咖啡廳含情脈脈,母親的“火警”電話來了。
其實,爸爸不過是喝酒后話多了,嗓門提高了。劉婭對母親謊報軍情有些生氣,母親卻拉著她的手,一把鼻涕一把淚地哭訴,說老頭子不幫她做家務,還總挑剔飯菜不合口。父親也抱怨老婆子嘮叨太多,只能離家找清靜。
劉婭好言相勸,兩邊滅火。待二老終于眉開眼笑時,已快深夜十二點了,劉婭這才想起給男友打個電話。她拿出手機,有條未讀短信:“你的父母比我更重要,再見!”母親似乎看出了女兒的心事,湊過來問:“翻過年你就33歲了,有沒有中意的男孩?”劉婭滿腹委屈無從訴說,嘆口氣,“媽,睡吧。”
劉婭先后處過三個男友,他們都因“準岳父母”的歇斯底里而“撤離”。有次,劉婭和男友約好去看電影,路上她突然接到父親的電話,說母親不想活了。劉婭馬上掉頭,飛奔回家,卻見老媽穩穩地坐在沙發上看電視。老爸說:“電視上說,80歲以上的老人有90%中風的可能性,你媽嚇得不行,說都不想活到那個年紀了。”原來是這樣!等劉婭再返回電影院,發現男友身邊坐著另一個女孩,男友故意氣她,“你回去做乖乖女吧。我不需要你陪。”
劉婭非常苦惱,婚姻大事迫在眉睫。但父母對她的依賴性也將越來越強,一天要打好幾個電話,讓她不堪重負。她也擔憂,如果真的有了小家庭,丈夫又拒絕和岳父母同住,那怎么辦?
點評:
隨著兒女長大離家,很多家庭都會出現空巢現象。有些父母不適應,往往會故意制造麻煩,或小題大做,以顯示自己的存在,尋求兒女的關注。父母降為愛撒嬌、需要撫慰的小孩,兒女卻承擔起父母長輩的重任。試想,背負著愛的重荷,兒女如何能自由翱翔?
孩子對父母的愛是根深蒂固的。在自己的需求和父母的需求發生沖突時,孩子本能地會舍棄自己的需求。劉婭三次戀愛未果,真正原因是被父母之愛所牽制,不能全心投入戀愛。
劉婭必須堅持原則,如果一味滿足父母的需求,將會迷失自己,并損失正常的生活。
很多年輕人的婚戀煩惱除了社會因素、自身因素,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父母過多過重過濫的愛。那種愛像一只無形之手,阻礙年輕人自由地戀愛、結婚,也像甜蜜的糖果,吃得太多,就會成為負擔。
每個父母都希望兒女能有健康幸福的婚戀生活,但如何處理愛與分離的關系呢?
1、遵循界線原則。
人與人之間有一個界線問題,好的人際關系建立在明晰的界線基礎上。很多父母會認為親子關系不同一般,因此常會將界線抹煞。比如佩麗的母親替女兒安排婚姻,劉婭的父母要求女兒隨叫隨到,都是界線混亂的表現。成年子女要用溫和堅定的態度,對父母的干涉說“不”,聽從自己內心的聲音。
2、尊重子女感受。
有的父母會打著愛的旗幟,將自己的感受強加給子女。這樣的愛,其實是負擔。
父母要相信,子女已經成人,對世事都能作出自己的評判。作為獨立的成人,他們也有權為自己作主。尊重,是對子女最好的愛。
3、充實自己生活。
孩子終將離開自己,開創生活,父母要學會放手,不能將孩子當作唯一的精神寄托。父母要豐富自己的生活內容,通過發展興趣愛好、結交朋友等方式,讓內心得到充實,轉移孩子離家的失落感。
(編輯趙瑩
zhaoyingno.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