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心姐姐”熱線0511-88225062,在揚中市無人不知。這部專為維護青少年權益而設的專線,十六年來,共為4000多名青少年、數百位家長提供了維權幫助,鑄造了全省青少年檢察維權的一個全新品牌。
自1992年揚中市檢察院成立至今,歲月在變,但熱線背后的情懷沒有變,揚中檢察院“法制大愛”的傳承接力沒有變,歷任“知心姐姐”用她們的愛和熱情,挽救了一顆顆干涸的心靈,澆灌出善與美的心靈之花。
“知心姐姐”艱難起步
早在上世紀80年代,揚中市檢察院就在青少年維權方面進行了有益嘗試,成立“失足青少年案件審查小組”,專門辦理青少年犯罪案件;1992年1月,揚中檢察院開展送法下鄉活動,面對面地接受青少年和家長們的法律咨詢,并在不少鄉鎮設立信箱,通過回信的方式開展心理疏導等工作。雖然取得一定成效,但時效上仍顯滯后。
1995年初,隨著固定電話普及,揚中檢察院利用這一便利條件開通了“知心姐姐”熱線。首任“知心姐姐”唐雪梅對第一次接熱線的情景記憶猶新,“喂,是知心姐姐嗎?”聲音無助而驚慌,初二女生小李在電話里欲言又止。唐雪梅沒有急于追問,而是與她約好見面詳談。在交談中,唐雪梅得知,因為小李長得漂亮,其班主任朱某經常借輔導為名,在小李身上亂摸,這讓小李痛苦萬分,又不敢對家長說,整日提心吊膽。唐雪梅好言安慰后,次日便帶著兩名檢察官來到學校,找到朱某,這陣勢把朱某嚇得汗如雨下連聲認錯,并寫下“不再犯”的保證書。小李的學習和生活終于恢復了平靜。多年后,考上大學的小李還給唐雪梅寫信,感謝“知心姐姐”在她青春懵懂時給予的幫助。也是這件事,讓唐雪梅深深意識到維權熱線的重要,自己肩上的責任神圣而重大。
傾情關愛感人事多
意識到熱線電話的重要性和對青少年的幫助,2000年底,揚中檢察院黨組制定下發了“知心姐姐”熱線工作制度,對“知心姐姐”的選任條件、換任程序和工作職責均作出明確規定,將“知心姐姐”熱線工作納入基礎性工作。經過綜合考核、層層選撥,陸續選出了第二代“知心姐姐”方紅衛、第三代“知心姐姐”朱文霞、第四代“知心姐姐”張澄華,其中的感人事跡數不勝數。
五年前,農村孩子小張到舅舅家串門時私自拿了一百元錢,事后他自責不已,打來電話求助。在朱文霞的安慰和教育下,小張最終把錢還給了舅舅。事后朱文霞到小張家走訪,了解到小張的父親長年患病臥床,生活極為困難。于是,朱文霞動員全院干警為小張捐款,令小張全家感動得熱淚盈眶。17歲的小捷打來電話,開口就要了張澄華的手機號。兩天后的深夜,張澄華在睡夢中被手機鈴聲驚醒,小捷在電話中稱,自己出于哥們義氣,準備隨同學十多人去械斗,其實自己不想去,但身不由己。張澄華二話沒說,立即與丈夫一起沖到事發地,以親戚的名義從人群中找出手持砍刀的小捷,隨后報警,及時化解了一場流血事件。
據不完全統計,十六年來,“知心姐姐”們在關鍵時刻挺身而出,用無私的愛心挽救了五百多名可能滑入犯罪泥潭的青少年。
法制品牌成果累累
多年來,為了一個個陌生的電話求助者,“知心姐姐”們付出了常人難以想象的艱辛。四十多本電話處理記錄忠實地記載著那些難以忘懷的故事。不僅如此,“知心姐姐”們還從大量的電話記錄中對各種類型的求助事件歸類、分析、研究,積極尋求破解之法。
如今已是揚中檢察院黨組副書記、副檢察長的方紅衛回憶說,十一年前,她擔任“知心姐姐”時發現,有大量求助電話反映校園周邊高年級學生或社會青年向學生強行索要錢物。不少學生既不敢告訴老師,也不敢告訴家長,嚴重影響學習。有些學生采取以暴制暴的辦法,甚至走上犯罪道路。為此,她向教育主管部門發出建議,在全市中小學開展普法教育活動。檢察官們多次“送法進校園”,起到良好的作用,同時聯合公安等部門開展專項行動,此類違法行為得到及時遏制,“知心姐姐”在校園里擁有了更多的粉絲。
而在廣大家長心中,“知心姐姐”是他們孩子的恩人。一位周姓家長告訴記者,是“知心姐姐”多次上門談心,讓兒子戒除了網癮,并與社會不良青年斷絕往來,重返課堂。另一位薛姓家長感動地表示,是“知心姐姐”在他兒子入獄期間,定期探望,并經常寄信送書,鼓勵孩子好好改造,如今兒子已獲減刑兩次,即將出獄。類似的事情不勝枚舉。
2003年,金山職業技術學院建成,向全省招生,使得揚中外來青少年大幅增加,加上外來務工人員及子女的涌入,全市青少年犯罪率特別是未成年人犯罪率有所提高。為此,揚中檢察院進一步拓展“知心姐姐”的工作職責,以“知心姐姐”為依托,逐步建立起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辦理制度和未成年人犯罪預防制度。在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辦理制度中,特別強調對犯罪嫌疑人刑事責任年齡和相對刑事責任年齡的認定。
2006年8月,一起盜竊案件移送揚中檢察院審查批準逮捕。辦案人員在審查卷宗材料時發現,犯罪嫌疑人大支1989年8月25日出生、小支1990年4月25日出生,兩人的年齡僅僅相差八個月,而本案其他材料又顯示,大支和小支兩人同一戶籍,系嫡親兄弟。根據常識判斷,公安機關在年齡認定上存在誤差。后經公安機關派員前往犯罪嫌疑人出生地核實,查明小支父母在報戶口時將其年齡報大一歲,其盜竊作案時未滿16周歲,不構成犯罪。
時光荏苒知心永遠
“您好,知心姐姐為您服務。”這句接通電話時的問候語是“知心姐姐”們最熟悉的,然而這句普通的問候背后,“知心姐姐”付出了太多。張澄華對此深有感觸,隨著社會法治力度的不斷加大,廣大青少年的法律意識也在不斷增強,維權意識不斷提高,許多求助內容已超出法律服務基礎性工作,如父母與子女間的矛盾、教師體罰、學校亂收費等,甚至許多青少年還存在著一些心理問題,渴求幫助。解決這些問題,需要花費“知心姐姐”大量的精力,加班熬夜是家常便飯。而四任“知心姐姐”為了工作,有的推遲了結婚、生育,有的身患重病,有的長期顧不上家庭……但她們從無怨言,激情依舊。
如今,54歲的唐雪梅已兩鬢斑白,談起那段時光,唐雪梅樂呵呵地說:“ 五年的‘知心姐姐’是我最辛苦也最快樂的時光,幫一個個迷途的孩子找到方向,還他們陽光生活,還有什么比這更有成就感?”
前不久,接力棒已傳交至第五任“知心姐姐”趙莉手中。同時,揚中市檢察院成立了由倪艷平檢察長任組長的“知心姐姐”工作領導小組,公訴部門組成四人工作團隊,協助“知心姐姐”做好幫教、犯罪預防等工作。“我將努力做一個最給力的‘知心姐姐’,將這個法治維權品牌薪火相傳。”倪艷平說。
(揚中市檢察院供稿)
(編輯張秀格gegepretty@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