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霍桂彬

圍繞UFO墜毀事件,除了1947年眾所周知的羅斯韋爾事件外,另一起最讓人們津津樂道而又爭論不休的,就是1948年發生在新墨西哥州阿茲特克郊外的墜毀事件了。
1948年3月25日凌晨,一架飛碟降落在阿茲特克郊外。該飛碟直徑約30米,外殼是由一種類似鋁的金屬制成的,抗熱性能絕好,即使是5500℃的高溫也無法將它熔化。用鉆石頭鉆機沖擊它也沒有留下一丁點痕跡。很顯然,飛碟是組裝而成,中央部分是固定的,上下艙用一種我們未知的齒輪齒數比銜接而成,整個飛碟沒有一個鎦釘、螺絲或者焊接的痕跡。幸好飛碟的舷窗摔壞了,有個裂縫。專家最終設法擴大這個縫隙,找到內壁的一個開關,才發現有個隱蔽的門可以進出。16個十一二米高的類人生物被發現時已經死亡,遺骸炭化成深褐色。飛碟是通過操縱自己的推進系統降落的。后來飛碟被解體,參與調查的專家說整個框架結構仿佛東方神秘的迷宮,只要一個次序出錯,就無法完成解體。后來,飛碟和外星人都被拖往賴特—帕特森空軍基地。這個事件就是所謂的阿茲特克UFO墜毀事件。
以上就是1950年,作家弗蘭克·斯古利出版的《飛碟幕后》一書的片段。斯古利承認其信息來源自二方面:西·梅森·牛頓和基博士。前者在1941年聯邦調查局的檔案里被稱為“徹頭徹尾的無德商人”,而后者據說是8名科學家的代稱。毫無疑問,此書一上市就引起軒然大波,并很快成為書架上的暢銷書。然而,1952年和1955年,曾在《三藩箴言報》擔任記者的J.P.卡汗二次對牛頓和基博士所言提出質疑,并證明基博士不是所謂的8個科學家,其真實姓名為里奧·A.杰寶。
問題就出在這兒:原始的證詞缺乏說服力,僅憑牛頓和基博士的一家之言,如何服眾?此事與聯邦調查局又有何關系?
1952年10月8日的聯邦調查局檔案是如此描述的:
關于飛碟的故事:1949年7月,時值杰寶作為地磁學方面的專家擔任地質學家牛頓的顧問。牛頓發明了一套微波設備用于勘探地下原油。而牛頓與斯古利是好朋友。1949年秋,杰寶與牛頓和斯古利談到了飛碟,稱自己正在與政府及其他科學家對發現在新墨西哥州和亞利桑納州地面上的飛碟進行秘密研究。
杰寶稱修復了飛碟上的無線收音機,一些零件和小碟片,并且避開外人偷偷帶回了家。三人同意依此題材出本書。鑒于杰寶的敏感身份,隱除其真名,代以“基博士”。為了檢驗人們對未經證實是否存在飛碟的反應,1950年3月8日,牛頓作為客座嘉賓,化名“科學家X”參加了在丹佛大學舉行的一次科學講座。
牛頓講起了基博士的發現,演講內容被透露給了報界。隨后,斯古利就依此內容寫了一本書。
在讀了飛碟故事后,有位叫J.P.卡汗的人注意到書中幾個不連貫的紕漏,因而想自己證明到底書中所寫是否屬實。于是他寫信給斯古利,但無法證實基博士的真實身份,而斯古利也很不情愿地將他引見給牛頓。他們在斯古利的家里見了面。牛頓自我介紹說是貝勒大學和耶魯大學的畢業生,還是柏林大學的研究生。牛頓答應與基博士商量,說服他出具一份正式的權威東西說明飛碟在地球上降落過,還將附上照片、金屬件及其他證據。
牛頓還展示了一些零件,懷表大小,上面的齒輪打磨精細,不明材料制造,放在一個手絹里面。他說是從一個飛碟里面弄到的。同時,牛頓還說在基博士工作的鳳凰城實驗室,見到過他為政府秘密研究的B-26飛機的氣流系統圖。博士還發明了一種磁網,可以安裝在飛機上達到防霧、防雨、防黑的功能,以便飛機在任何條件下飛行。
隨后大部分的檔案都被涂抹看不清了,這令人尋味。還有一些公開的內容如下:
在斯古利的書中,基博士據說擁有柏林大學學位,但杰寶說他于1931年或1932年在芝加哥的路易斯理工學院拿到電子工程學位。書中還說,1945年基博士率領1700多名研究人員為當局做磁學方面的研究,而杰寶當時是位于鳳凰城的一家名為航空研究公司實驗室的主管。
卡汗與杰寶進行了談話,后者出具了一份簽名的聲明否認自己是基博士,與斯古利本人及他的書沒有任何聯系,也未授權他化名為基博士。杰寶承認與牛頓熟悉。
那么,牛頓、杰寶、斯古利的故事有哪些是真實的呢?杰寶和基博士是否是一人?整個事件是否是空穴來風呢?
1953年,牛頓和杰寶因為參與詐騙科羅拉多州的一家工廠被判緩刑,這更讓支持事件的信徒們沮喪不已。人們的信心也開始下降。但不管他們本身有什么過錯,仍有一些人相信事情后面暗藏隱情。不要忘了,杰寶20世紀40年代末在鳳凰城航空研究公司實驗室任主管,而書中所說的4起墜毀事件中就有1件發生在1947年鳳凰城郊的天堂谷。借用知名學者蒂姆希·古德在其1996年出版的《絕密內幕》中一位私家飛行員撒爾曼·E.格雷的說法,他目睹了在天堂谷附近開展的回收“一個大型的圓頂鋁狀物”的行動,旁邊到處是“瀝青房,帳篷和四處走動的人”。想想杰寶當時的身份,不能否定他參與、知道或者從同事處得知此事的可能性。
還有一點不能不提,在整個聯邦調查局所掌握的杰寶的近400頁檔案中,只有一半是解密的。剩下的或者由于“涉及國家安全”,或者“考慮到會對大眾產生誤導”,或者“涉及個人和醫療等檔案”等原因,一直以來都未能公開。人們不禁要問:那里面到底隱藏了什么?
至于牛頓,他也有可能握有真實的資料。1970年的一份聯邦調查局檔案給他的結論是一個“知識淵博的慣騙,總是利用自己在石油和礦產方面掌握的知識騙人”。追溯他在1952年10月21日的《丹佛通訊》上的聲明就覺得不可思議。當時他說自己從來就沒有看見過飛碟,只是道聽途說過。既然他是個十足的騙子,人們不禁要問,他干嗎要自貶形象呢?這符合他的天性嗎?倘若不是來自某方面的威脅和壓力,他為何要如此?
另外我們也不能忽略聯邦調查局對此事的濃厚興趣。聯邦調查局關注的不僅是二人在事件中的角色,甚至還知曉許多細節,真可謂細心入微。例如監視牛頓1950年3月8日到丹佛大學參加的講座,知道還有個叫科勒的人陪同他去。那么,科勒何許人也?他又帶給我們什么驚奇呢?
全名為喬治·T.科勒的人是獨立的洛杉磯電臺的普通員工,是他陪同牛頓到丹佛大學做的演講。他沒有透露牛頓的真實名姓,只是叫他“科學家X”。我們無法知道聯邦調查局是否派人參加了那次講座,但很顯然他們對講座的內容一清二楚,因為牛頓在演講后2小時就被特工詢問。科勒還被迫放棄了以前秘密錄制的訪問軍方代表的一些錄像帶,因為聯邦調查局特工說:“我們知道你錄有這些錄像帶。好了,現在把它們拿出來交給我們吧!”
1950年年初,一名叫菲克的堪薩斯市的車商還向官方提供了更有趣的情報:科勒本人也二次見到過飛碟。那是在1月初,菲克到丹佛做短暫停留,他去見一位老朋友,是福特公司的代理經理,其間他們的談話被一些參加會議的工程師打擾,其中一位工程師叫科勒,他談到了自己的一些親身經歷。
有一次,科勒擅自闖入了位于新墨西哥州和亞利桑納州邊界的雷達站,看見二個飛碟,其中一個已破損,另一個完好。都包括二部分:一個約2米的座艙,一個4米長和1米寬的圓環連接著座艙。制造座艙的金屬看似鋁但實際是什么無法檢驗出來。科勒一邊說一邊從口袋里拿出一個據說是從飛碟上拿到的鬧鐘,或者是自動日歷吧。它由二個金屬片與另外一特殊金屬片鉚接起來,表面可以旋轉,一圈為28個單位。科勒還說,在2年里,全美發現了50個飛碟,其中有40個在洛杉磯的美國第七研究所內。每個飛碟里有3位乘員,身穿制服,高約1米,金發無須,牙齒內陷,不穿內衣,全身仿佛被電線捆著。飛碟內有大量的食品。部分破損的飛碟內乘員已經炭化,但遺體仍保存完好,放在某秘密地點。
菲克在堪薩斯之星電臺有許多朋友,他們都知道這個故事。但電臺的編輯覺得這個事情太過離奇,沒敢在電臺中播出。
聯邦調查局后來是否對科勒或者菲克再做調查,我們手頭沒有材料。但1950年3月22日華盛頓特工蓋·侯泰爾寫給胡佛的一頁報告中有類似情節:
為空軍服務的某當值調查員XXX(被刪掉)說,在新墨西哥州發現了3個飛碟。據描述它們呈圓形,中間凸起,直徑約16米。每個飛碟由3位身高約1米的類人生物駕駛。它們身著類似飛行試飛員式的仿金屬密封制服,做工精良。當局在新墨西哥州設置的大功率雷達系統發現了飛碟,有可能干擾了飛碟的操作系統導致其墜毀。
很明顯,聯邦調查局不希望這些檔案泄露給外人。1988年,學者拉里·布讓向哥倫比亞地方法庭起訴聯邦調查局,要求公開有關報告的其他細節,認為時過多年,原來參與調查的特工都已經退居二線,他們的名字、地址、活動等不應再受到政府的保護,況且大眾有知曉UFO真相的權利。但直到如今,XXX的名字仍屬機密,報告的其他內容仍不得而知。那么,真的沒有人能夠證明阿茲特克事件真的發生過嗎?
實際上,圍繞事件是否發生無非二種可能:①墜毀事件的確發生過,有人目擊了事件發生的經過,牛頓和杰寶看到或聽到了消息,然后告訴斯古利;②墜毀事件根本沒有發生過,事件純屬騙局,牛頓和杰寶編造出了一個不存在的墜毀事件,把地點移到了阿茲特克。
有人會問:牛頓和杰寶干嗎要讓斯古利來寫書呢?他們自己寫不就得了?對此我們只能推測:牛頓和杰寶知道書中內容的商業價值,而他們的文筆有限,所以想借助斯古利之手在商業利益上分一杯羹。
學者威廉·斯丁曼于1987年出版了《UFO在阿茲特克墜毀》一書,其中提到了尼古拉斯·范·波蓬先生。具有愛沙尼亞皇家血統的波蓬先生由于完善了冶金攝影近距離拍攝技術,長期受雇于美國航空航天局。事件發生后,因為他的專長,波蓬得以進入飛碟研究小組,專門負責拍攝飛碟內外和乘員的情景。不但是斯丁曼注意到了波蓬,還有幾位學者也先后在多個場合提到過波蓬在阿茲特克事件里所起的作用。作家尼古拉斯·雷得弗向聯邦調查局申請,希望看看有關波蓬的材料,得到的是一封信息主管歐普思的回信:“通過對總部相關條碼的檢索,發現對應的只有一條信息。但令人遺憾的是,此信息是卷微縮膠片,音像模糊不清。對此我們無能為力。”
還有一事值得一提:斯古利曾經拒絕過華納電影公司75000美元的開價,條件是公司開拍關于UFO在阿茲特克墜毀的電影,但要求他公開“基博士”的真實姓名。但斯古利的答復是:“‘基博士’是多個信息提供者的綜合體。我編造了這個人物以便更好地講故事。”
對阿茲特克UFO墜毀事件的研究還在繼續。這么多年來,當局對此未置一詞。人們還會不斷爭論下去嗎?還是讓我們引用1950年9月15日加拿大政府工程師韋伯·史密斯和美國政府研發局的顧問羅伯特·愛文·沙巴切博士的一段對話結束本文:
史:我讀了斯古利有關飛碟的書,想知道多大程度上屬實?
沙:書中所言,基本屬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