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技術》編輯部

機頂盒(Set-Top Box,STB),顧名思義就是在電視機頂上的盒子。機頂盒在有線模擬向數字化整轉過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但隨著平板電視時代的快速到來,超薄的電視機上再也放不下這樣一個“方磚頭”。當電視機形態發生變化時,機頂盒的形態卻停止不前,這成為廣電有線電視數字化整轉中廣受詬病的一大缺憾。
但去年10月,一款小巧靈活、設計新穎的機頂盒——“電視背貝”的誕生,一改機頂盒的舊有形象,機頂盒可以掛在電視機后面了;而今年3月“電視小貝”系列產品的出現,更是讓人感到耳目一新。看著一個個如同工藝品的設計,人們不禁驚呼:“這也是機頂盒?”這的確不能再稱為“電視機頂部的盒子”。集技術性、藝術性、實用性于一身的“背貝”與“小貝”的出現,從此徹底顛覆了“機頂盒”的概念。被廣泛稱為“第二代”機頂盒的電視背貝、電視小貝,接下來還可以支持微博互動、社交電視、云計算服務、3D視頻、體感交互、多屏互動、銀行電子支付、網絡身份認證等,可讓用戶感受到其“蘋果”般的魅力。
——而令機頂盒從“能用”到“好用”再到“令人迷戀”實現劃時代的三步跨越的,源自于永新視博的“融芯”方案。
——而“融芯”的設計則源自于一支精益求精的精銳團隊及其“舵手”。
這位“舵手”便是多年耕耘于數字電視行業、現任永新視博產品總監的王飚舵。
“形態上的小巧美觀絲毫沒有影響簡單,故障環節少;將DDR、Flash、智能卡等同時集成在融芯中,還對電源等進行了性能優化、高度集成與獨立外置的改進,這就保障了盒子的可靠性。
這一被很多人稱作有“劃時代意義”的智慧型產品是如何誕生的呢?到其性能的卓越,”王總在永新視博辦公室接待本刊時不無驕傲地描述到,“電視背貝和電視小貝的技術特點是‘三高一低’:高度安全、高度可靠、高滿意度和更低成本。”他還專門拿來了樣品向我們展示。
這一堪稱“完美”的技術特點描述完全由奔騰其中的“融芯”來保障。
“機頂盒一開始都是采用ASIC模塊設計,后來開始采用SoC、SIP等方案。其中SIP工藝已經非常成熟,而且一般來說要比SoC開發成本低、周期短。‘融芯’選擇SIP工藝并應用到數字電視機頂盒中,這在國內企業中是比較領先的,而把智能卡也集成進去則是我們領先世界的一次創新,滿足了多方面的安全性,同時也迎合了三網融合的新形勢。隨著三網融合的推進,對機頂盒的功能要求不斷增多,原來單純的收視往往僅需有條件接收系統(CAS)即可,而現在要求高清、PVR、pushVOD,要求DRM內容保護,要求實現電子商務和電子支付以及用戶的隱私信息保護等等,特別是一些應用對安全性的要求非常高,而我們將智能卡植入融芯的創新設計就可以完全滿足這些要求。”王總介紹到。
受訪前王總是剛剛從上海回來,據說“融芯”方案受到了NGB項目有關領導的關注和贊許。安全硬核+硬件密封+軟件密封的所謂“三層鐵甲”,讓融芯可以保障三網融合和NGB可管可控的政治安全、文化安全以及信息安全的播出高端需求。
在解釋高可靠性時,王總特別提到了農村市場,因為機頂盒在農村使用環境相對惡劣,故障返修率比較高,而農村市場的低利潤空間、高維護成本的現狀使得很多運營商和機頂盒廠商為之困擾。而“融芯”盒子小巧簡潔,外圍電路
王總與機頂盒打交道的13余載歷程始于1998年,當年承擔國家863項目研制了可能是國內首批符合DVB-C標準的有線機頂盒以及VOD交互點播系統。后來從國企到了Cisco投資的一家公司搞雙模機頂盒和下載式CA。2001年進入了北大青鳥開始做網絡投資,并代表股東作為董事、副總等在山東省及3個地市當了3年有線網絡運營商,進行技術規劃、網絡整合的實踐和上市資本運營的探索。回京后創業做了一年多中國移動的SP,通過切身經營深刻體驗到了電信行業的增值業務的研制設計、營銷推廣與用戶服務。之后進入專攻行業標準的芯片公司,4年里,深入鉆研芯片的開發設計,并為機卡分離行業標準的最終確立立下汗馬功勞。從終端到網絡到芯片,從產品到標準,從技術到管理,從經營產品、經營網絡到經營資本,從乙方到甲方又回到乙方,13年來,經過數字電視產業鏈全方位的辛勤實踐,變換的是不同角色和觀察行業的視角,不變的是對數字電視行業的執著與熱愛。
回憶起來,王總認為在山東的3年對其職業成長來說是提升最快的階段。這段時間他學網絡運營,學財務管理,學資本運營,深入了解了有線網絡的狀況以及存在的問題,了解了資本市場,了解了用戶需求。“現在回到乙方,更容易為甲方(運營商)換位思考,更容易溝通、理解,更有助于設計甲方需要的產品。”無疑,這段經歷也為“融芯”的誕生奠定了基礎。事實上,十多年在數字電視領域的探索與磨礪,王總無論走到哪里擔任什么工作,始終鉆研、牽掛和反思的就是作為所有網絡業務的終端——機頂盒,并最終使王總找到了一條數字電視機頂盒產業提升的發展途徑。
在多年芯片研發過程中,“融芯”的構想逐漸在王總腦海中清晰,并最終在行業龍頭永新視博得以實現。“開始的時候,每天都伴隨著各種各樣的困難,質疑聲音也有很多。”可見,“融芯”之路最初并非一帆風順,但是在永新視博“永遠創新、提升行業”的主流文化感染下,王總憑借對產業的理解與內心的執著,堅持把融芯做下來,做出了世界上最小巧、最靈活實用的機頂盒,并取得了細分市場的高度認可。他堅定地認為,在當前,無論從國家小康階段考慮,還是從行業步入精細發展階段考慮,終端產品必須提升層次,通過創意和創新,把產品從“能用”做到“好用”,從“好用”做到令人“迷戀”,這是產品發展的必然趨勢,也是產業水平走向發達的標志。
“機頂盒里能不能出現蘋果那樣“令人迷戀”的產品呢?一定會。這是我們的問題也是目標。”王總自問自答,“機頂盒目前所欠缺的,就是普通手機與蘋果手機的差別。這種差別體現在外觀和體驗上。”
王總進行了分析:“高清機頂盒推廣難的原因表面看是在于高昂的價格和少有的增值效益,其實質是因為產業結構,初級的產業結構只能承載低水平的產業運轉,難以造就高度發達的產業大發展。很多機頂盒廠商的開發模式仍屬于簡單分工模式下的終端開發,產品同質化嚴重,基本是在進行低水平復制。整個產業是一個專業分工處于初級階段的‘小作坊’模式,結構扁平化,沒有縱深。相比以互聯網模式為典型代表的高度發達的社會化大生產相去甚遠,所以,難以涌現、凝聚全世界最優秀的資源做最優秀的事情。而蘋果公司的產業結構有其縱深,除了大家耳熟能詳的‘應用商店’外,其實,還有一個已經被破解的‘秘密’——蘋果iPhone4/iPad中的主芯片A4。蘋果的A4芯片就采用了類似‘融芯’的架構,集成了三星的CPU和DDR,與蘋果手機OS配合得天衣無縫,實現了在最低功耗下功能的最佳體驗。”
王總一直對蘋果公司以及喬布斯的一些開發理念很是推崇。他認為,雖然蘋果的產品難以復制,但蘋果優秀的產業分工模式還是可以學習的。“小作坊”必然失敗,大分工和社會大生產一定可以繁榮。反觀機頂盒,20年來從外形到功能基本都沒有太大變化,就是由于其產業結構、開發模式、開發團隊、開發理念基本在低水平徘徊導致的。
“如何利用芯片的創新使得機頂盒產業的分工結構煥然一新?”——這就是王總提出“融芯”結構的動機。
“融芯”究竟能給產業帶來什么呢?王總進行了如下分析:
融芯“三高一低”的技術特性直接滿足運營商高可靠、高安全和低成本的終端需要,滿足用戶對機頂盒更“好用”選擇權的需要。尤其在當前高清機頂盒換代時期,高清機頂盒難以再次無償贈送,但凡要用戶掏錢的,用戶必然要主張自己的選擇權,而作為平板電視最佳搭配的“融芯”盒子必然會受到用戶青睞。
而這個顯著的用戶效益的提升,來源于機頂盒產業結構的優化重組和發展方式的轉變。
首先,融芯高集成度機頂盒核心芯片和核心軟件的設計,是專業分工的創新,她將優越的IC組件和優越的OS/中間件進行最優的組合,凝聚最優秀的產業資源,對專長的芯片和平臺軟件領域進行高度發達的“精雕細刻”,打造性能價格比最優的機頂盒“內核”。同時,這個代碼最簡、性能最優、性能優越的“內核”,復制性地交給下游企業,一方面終端企業可普遍提高產品品質,另一方面,對于中間件和SoC公司來說,可極大程度地避免為各終端廠商逐一支持與調試,節省費用。
然后,有了這個優越的“內核”,終端廠商可降低研發難度、增加設計靈活性、縮短開發周期,可最短時間拿出性能最好的客戶產品。從而,終端廠商可獲得更多的資源和精力投入到更有戰略意義的高附加值、高競爭力產品的開發中:可以發揮自身生產優勢,把PCB、整機的品質做到市場領先;把整機造型創意做到每個細分市場的領先;發揮自身對行業的深刻理解和應用軟件開發優勢,提升用戶交互體驗,如開發基于機頂盒平臺上令人著迷的“憤怒小鳥”、“農場偷菜”、“臉譜社交”、“微博分享”等。機頂盒就這樣從“能用”提升為“好用”和“令人迷戀”。對于這樣美好的前景,終端廠商不是不向往,而是苦于資源全部被“CA移植認證”、“中間件移植認證”、“數據廣播移植認證”、整機指標認證、高速PCB設計等這樣簡單重復而又不得不做的工作拖累掉,就如同亟待耕地的農民還必須自己去造鋤頭一樣痛苦無奈。有了融芯,終端廠商就有了耕種行業家園的得力工具,3~5年內,可節省簡單重復帶來的社會資源浪費達幾十億,產業附加值可提升超過百億。
同時,有了這個優越的機頂盒“內核”,降低了行業進入的門檻,對于吸納社會力量的加入起到“親民普及”的行業促進作用,這樣,原來從事電信增值業務開發的IT力量,原來從事CE、家電產品開發的產業力量,都可以加入其中,這個產業力量的聚集,不僅吸納IT、電子、芯片、軟件界精英,而且也將激發人機工程、材料工程、社會學、心里學、交互工程等領域的專家的廣泛深入參與。這個“招商引資”效益,在3~5年內,也將近幾十億。

可見,融芯的“融”字,表面上是技術的融合,實質上是“人”和“資源”的夢幻融合。
基于融芯的產品競爭力和產業提升效益,電視背貝與電視小貝的一經問世,就取得海內外市場的高度認可,有些終端企業、中間件企業、芯片企業已經受益其中,但王總一直在強調:電視背貝和電視小貝只是“拋磚引玉”,并非機頂盒的終極形態。機頂盒從“能用”、“好用”到類似蘋果產品一樣“令人迷戀”的跨越式提升,這個美好前景需要更廣范圍、更加扎實的共同行動,共同促進產業結構的跨越式重組,促進開發模式和人才資源組合上的跨越式提升。為此,永新視博作為行業龍頭率先進行了有益的促進行動。
最近,永新視博正在組織兩個“融芯杯”設計大賽:機頂盒造型創意設計大賽和機頂盒體驗創新設計大賽。海報使用了這樣的廣告語——“尋找喬布斯”。
“喬布斯,科技+藝術完美設計的精靈,其背后是一群大師的集體智慧——涵蓋工業設計、人機工程、芯片、軟件、文化、娛樂等領域的精英智囊團。所以,與其說‘喬布斯’是一個人,更不如說‘喬布斯’是一個夢幻團隊,是一種追求卓越、團結進取的精神象征。”王總進行了詮釋,“我們希望在更大范圍內,讓最優秀的企業去做最優秀的產品,最優秀的公司提供最優秀的服務。我們提供了像蘋果芯片一樣的融芯,使得機頂盒整機主體可以非常小巧,這樣在造型創意設計上就提供了更大的設計發揮空間,讓科技插上藝術的翅膀,滿足細分市場的‘好用’要求和‘迷戀’需求。”
另外,王總一直強調“用戶體驗更重要”。
“我們有一個很好的團隊,我們的共同目標就是要把產品做得更好,給用戶帶來更好的體驗。不放過任何細節,即使是一個開關按鈕。”電視小貝開關就被設計成前所未有的觸摸式,融芯團隊的細致入微、精益求精可見一斑。整個永新視博就是一個能誕生很多新點子的大團隊,創新的空氣在這里格外清新、通暢。不過太多點子也會帶來煩惱,據說電視小貝的設計方案本來有十多種,都很不錯,只好對難以取舍的方案通過“扔硬幣”決定。
“永新,永新,永遠創新。公司的領導層愿意提供一個平臺,讓有本事、有想法的人都可以用這個平臺發揮出來。但在創新藍海里遨游的暢快中,我們也深深感到專業智囊團的缺失和產業力量的孤單,相比于‘喬布斯’的夢幻組合以及每周團聚舉行一次喬布斯親自主持的‘頭腦風暴’,我們差得太遠。我們組織這兩個創意大賽,目的就是要發現這些創意智囊和創新精英,凝聚組織他們做出具有中國文化創意的符合中國國情的最優秀的機頂盒產品和網絡服務。”王總介紹到。
如今,在永新視博上下以及王總團隊的不懈努力下,“融芯”已經成為永新視博的“三融”發展戰略之一,是未來永新視博三網融合金鼎的三足之一足。本來想問王總:融芯與永新視博,是誰選擇了誰?但聽完他的介紹后,這個問題可以忽略了。
“有‘融’乃大,‘芯’響事成”,期待融芯能夠凝聚更多“喬布斯”,期待機頂盒產業的提升,期待機頂盒中的“蘋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