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7日晚,倫敦奧運會主體育場“倫敦碗”內燈火通明,中央草坪上顯示出一個巨大的發光阿拉伯數字“1”,標志著奧運倒計時一周年的開始。從空中俯瞰,奧林匹克公園已經初具規模。
每多拿納稅人一分錢,倫敦奧運會就要多承擔一聲責罵,奧運組織者只得想方設法在不影響工程質量的基礎上減少開銷。
精打細算的籌備
事實上,倫敦奧運會從一開始就被預算不足的危機困擾。當時,倫敦奧運會的預算還在24億英鎊上下。
然而,英國勞力和資源成本一向昂貴,而隨著倫敦奧運會要從宏偉藍圖逐步落實為一項又一項的工程,奧運預算也在滾雪球般劇增。到了2007年,預算已飆升到93億多英鎊,接近最初預算的4倍。
雪上加霜的是,隨著全球金融危機的蔓延,英國經濟也在明顯衰退。英鎊貶值、企業裁員、公眾消費減緩……2008年,當時負責奧運事務的英國國務大臣特莎#8226;喬韋爾甚至開始為倫敦申奧感到后悔。
倫敦奧運預算中,英國中央政府承擔62億英鎊,22億英鎊來自國家彩票基金,剩下的就靠倫敦地方政府稅收支付。
為了省錢,倫敦奧組委今年5月公布的火炬傳遞方案中,不設海外傳遞路線,在希臘采集圣火并在希臘境內傳遞之后,火炬將直接進入英國進行傳遞。
而主辦方對場館和奧運村精打細算的心思就更多了。奧運會期間承擔著接待1.7萬余名運動員及官員的奧運村原計劃在賽后“轉型”為4200套公寓。但鑒于倫敦房價下跌,會后出售或出租奧運村房屋回籠資金的前景并不樂觀,為此公寓數減少到了2899套。
在歷屆奧運會籌備中,場館建設都占開支大頭,倫敦奧運會也不例外,92.98億英鎊的整體預算中,81億英鎊的預算都由負責奧運基礎設施建設的倫敦奧運籌建局支配。而倫敦在申奧時就提出要盡可能利用現有場館,所以比賽所需的34個場館中有20個都可謂現成,而在14個新建館中,又有8個是臨時性場館。
奧運場館都能“變形”
可持續發展的理念從一開始就是倫敦奧運會的“關鍵詞”。正因如此,他們更多地選擇新建臨時性場館,與其讓一個場館在奧運盛宴之后被冷落,不如讓那些建筑材料以及其他裝備分散到英國各地繼續“發光發熱”。
即使是新建的永久性場館,也可謂“能伸能縮”,絕對不大材小用。比如將用作奧運開閉幕式以及田徑比賽的“倫敦碗”,奧運期間可容納8萬名觀眾,但其中5.5萬個座椅都是臨時的,賽后就將拆除。接下來,擁有2.5萬個座位的體育場就將改造成為西漢姆聯隊的主場,為這支東倫敦球隊以及當地社區的體育文化活動提供舞臺。
里子比面子更重要
位于倫敦塔橋以東數十公里長的泰晤士河兩岸,曾是全球最大的碼頭區。上世紀80年代這一地區走向衰落。
然而,奧運會將為倫敦東區推開一扇門??偯娣e20余萬平方米的倫敦奧林匹克公園正是位于倫敦東區,主體育場“倫敦碗”、游泳中心以及自行車館等均位于其間。
對于奧林匹克公園,倫敦更長遠的規劃是將其打造成以家庭為核心,集娛樂、運動、文化等于一身的歐洲頂級城市花園。經過未來25年的發展,這里將出現1.1萬個新住所。
今年9月,投資14.5億英鎊打造的韋斯特菲爾德購物中心將開業,該中心包括室外和室內的商業零售和娛樂休閑區,是奧林匹克公園的主要通道。除了對東區經濟的拉動,還有望創造1.5萬個工作崗位。
“即使是經濟紅火的時期,我們也是以可持續地、適度地打造奧運會為中心任務,這一點我們從未改變。我們并不想單純地就是比上一屆規模更大,雖然之前多數都是這樣。我們更多的是在考慮奧運遺產問題,從人心的角度思考,力圖讓倫敦奧運會與眾不同?!眰惗貖W組委主席塞巴斯蒂安#8226;科如是說。
(小南摘自《國際先驅導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