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新安傳媒和南非米拉德集團盛邀,我與六位同僚有幸赴南非公務考察。在那個盛產鉆石黃金的國度,耳聞了一則有關不開發海洋資源的睿智故事。
南非,顧名思義,位于南部非洲,擁有漫長的海岸線,海岸線以全球聞名的好望角為起端,沿東南和東北兩個方向延伸,總長達2800多公里。綿延無盡的海岸線上,最吸引眼球的,是在海面上密密麻麻隨波漂浮的野生海帶群,海帶在海浪的簇擁下,成團成團拱出水面。遠處望去,宛如一群群海鴨子密集海面;走近海岸,海帶特有的陣陣腥香撲鼻而來。令人奇怪的是,這數以千萬噸計的海帶美食,無論是當地的土著黑人,還是僑居的歐洲白人,或是亞洲雜色人,都無人去采食去開發賺錢,任由野生海帶繁衍腐敗,自生自滅,年復一年。放著這上帝賜予的無盡財富不俯身相拾,南非人是不是特傻?這個懸疑讓幾艘途經好望角的日本海輪打破了。日本漁民發現,以好望角大海灣為起點,南非沿岸的野生海帶異常茂盛,在海面形成數百米寬的綠色植被,沿著海岸線一望無際地延伸。如此豐富的資源竟無人開采,日本人遂有“暴殄天物”之感。回國后,游說日本政府出面,向南非政府提出有償開發野生海帶的建議,有償開發的補償金額達到了天文數字。南非政府怦然心動,內閣開會研究一致同意,又廣泛征詢國民意見,絕大多數國民沒表示反對,唯獨南非幾個海洋學家很堅決地說NO。
南非海洋學家說NO的理由很簡單:在海洋生態大系統中,沿岸海帶植物群落是最基礎的生態子系統,它既是各色海洋生物的天然“糧倉”,又是各種海洋動物的優良“居所”,并且蘊育了海岸線上興旺的微生物群落。豐富的微生物養育了五花八門的小魚小蝦和眾多的鮮貝家族,豐富的小魚小蝦和貝類又養育了中魚大魚和南非特有的無螯龍蝦,豐富的魚蝦資源又養育了海岸上南非特有的小體企鵝。在這環環相扣的海洋生態食物鏈上,海帶處在開啟端環節,具有核心的“基石”作用。一旦這塊“基石”被連根“開發”,整個海洋生態食物鏈必然像多米諾骨牌會節節崩斷,讓南非沿岸變成“無草無魚無蝦無企鵝”的“死海”,昔日國民“唾手可釣龍蝦,抬眼可睹企鵝”的美景將不復存在!
海帶資源開發,竟有如此可怕的“遠景”,這讓南非政府官員驚出一身冷汗,他們果斷地對掂著金幣誘惑他們的日本人很堅定地說出NO!從此,不開發海洋沿岸海帶成為南非全體國民的共識。
與國人不顧子孫后代、急吼吼開發自然資源的做法相比,南非人順應自然規律 “不開發”的選擇,向世界展示的不僅僅是專家智慧,還有政府智慧、民主智慧和天人和諧的發展智慧。其民族智慧的清香,伴隨著南非海岸線上濃郁的海帶濃香,飄蕩在人類共同生存的地球村里。
(曹艷摘自《新安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