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在杭州圖書館發生了一件事:杭州圖書館不僅向所有讀者免費開放,而且包括乞丐和拾荒者也可隨便進入閱讀。有讀者對此不滿意,向館長褚樹青投訴說:“圖書館是大雅之堂,如果允許乞丐和拾荒者進入閱讀,就是對其他讀者的不尊重。”褚樹青回答說:“我無權拒絕他們入內閱讀,但你有權選擇離開?!?/p>
2011年1月18日,這個故事被一網友發上微博后,瞬間被轉發1萬余次。網友稱褚樹青為“偉大的館長”,稱杭州圖書館為“史上最溫暖的圖書館”。
褚樹青理想中的圖書館,是公平、開放、現代、多元、無門檻和舒適的。為此,他在《服務公約》發布會上講道:“我的終極目標,就是把杭州圖書館打造成每一位讀者的天堂?!?/p>
為實現這一目標,褚樹青上任后,在全國同行中率先推出免證閱覽制度,任何人進館借閱書籍都不需證件和費用。2003年,他又聯合當時杭州地區1市5區的9個公共圖書館,推行了借閱“一證通”。為讓外來務工者也能享受到這一服務,褚樹青經過努力,從2008年起,凡在杭州生活的人都享受到了這一待遇。
褚樹青多次對員工們講:“無論任何人,只要進了圖書館,在知識面前都享有同等權利,不得有高低貴賤之分。”還在老圖書館時, 就經常有乞丐和拾荒者進館看書。褚樹青不僅親自接待,還鼓勵他們常來:“看書學習是每個人的權利,如果你們每天能抽時間來看上一會兒書,那該有多好??!”經過觀察,褚樹青發現,乞丐和拾荒者最喜歡閱讀的是《參考消息》,他便特意多訂了幾份,以方便他們閱讀。
對于圖書館實行的“零門檻”做法,圖書館辦公室主任劉麗東感觸頗深:“自從實行零門檻后,我們不僅沒有感覺到壓力,反而感覺開放的時間越長,不尊重這種權利的讀者就越少,我們和讀者共同被這種和諧的環境所改變。至于進館時要先洗手,館內并沒有硬性規定,耳濡目染的時間長了,誰都很自覺地先洗手,然后再閱讀。我記憶最深的是見過一個拾荒者,他背著一個蛇皮袋,里面裝著瓶瓶罐罐。他把蛇皮袋放在門口,反復洗手洗臉,然后才進閱覽室讀書看報,那一幕,讓我永遠難以忘懷?!?/p>
對于自己的言論忽然紅遍網絡,褚樹青對媒體說:“在不少人看來,乞丐和拾荒者是骯臟丑陋的,也是低智商的。但我認為,知識不分高低貴賤,學者可以到圖書館求知,乞丐和拾荒者同樣有這樣的權利。其實他們的素質一點都不差,有著很強烈的文化需求,只是生活所迫沒有時間坐下靜靜閱讀罷了。他們每次看書前都會主動洗手,甚至讀的書報層次比普通讀者還要高?!?/p>
有一次,褚館長看到一名乞丐抱著一本《資治通鑒》在全神貫注地閱讀,經過他身邊時,禇館長怕打擾到他就放輕了腳步,卻被旁邊一乞丐告知這就是館長。于是,兩人很謙恭地站起來,一連對館長說了5句謝謝。那一刻,禇館長的眼睛不由得濕潤了:“那種暖意帶著笑意蔓延在我心底的感覺,每次想起來都感動不已。我所做的這一切,不過是在以行動兌現讓杭州所有人都能有尊嚴地生活這一承諾?!?/p>
“如果有天堂,天堂應該是圖書館的模樣?!边@是一代文學大師、曾擔任阿根廷國立圖書館館長的博爾赫斯的一句名言。在人心越來越沙漠化的環境中,褚樹青和他的圖書館向乞丐和拾荒者免費開放,不啻像太陽的光芒,讓乞丐和拾荒者在得到溫暖的同時,也澄澈和凈化了我們的心靈。
(鄭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