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光斜斜地穿過窗戶,醫院的走廊里紛繁而靜謐。忽然間,幾個人、一輛手推車出現在走廊盡頭,上面躺著一個男子,他是突發腦溢血被送進醫院的。
病人被送到重癥監護室,醫生掰開病人的眼皮,瞳孔已經開始放大,生命將無可挽回。醫生將結果告知了病人的夫人。沒有太多的追問和糾纏,病人的夫人告訴醫生,放棄一切介入性的急救措施,并平靜地簽署了停止治療的知情同意書。然后,她掏出手機,撥下了那個熟悉又陌生的號碼,將丈夫的情況告訴了對方。
對方是天津紅十字會,她代表彌留的丈夫請求對方盡快安排肝臟和角膜移植手術。她知道,丈夫一定會堅持到大夫趕來,因為這是他們生前的約定。他們夫婦在一起的日子里,不止一次地討論過死亡,安排如何應對死亡,處置遺體。
病人的呼吸越來越微弱,卻硬是堅持到天津紅十字會取器官的大夫趕到,才舒緩地呼出最后一口氣,以便讓每一個捐獻的臟器都處在血液正常灌注狀態。他像一枚秋天的落葉一樣飄離了枝頭,靜靜地躺在潔白的床單上。在肅穆的氣氛中,所有在場的醫護人員向遺體鞠躬,致以最崇高的敬意,然后虔誠地取出他捐獻的器官……
九個小時后,逝者的肝臟、角膜在兩個新的生命體中復活,他的生命依然在歡快地延續。
他的名字叫史鐵生,一位在輪椅上生活了幾十年的著名作家。
在日常交際中,心系他人,哪怕是最后一息。彌留之際,那是何等漫長而痛苦的等待啊,但他仍然堅持著,為的就是能夠讓自己的器官保持充沛的活力。他23歲就下肢癱瘓坐到了輪椅上,無法站起來生活,但是,他的死讓他高高地站了起來,贏得了人們的敬仰與尊重。
肉身是無法永恒的,永恒的是人類的精神和愛。
泰戈爾說,生如夏花一般燦爛,死如秋葉一樣靜美。他完全擁有了生命里的這兩種別樣的美麗。
秋葉的靜美,源于它彼時的燦爛和此刻的豁朗,秋葉離開枝頭,就像生命告別人世,但那輕薄的軀體后面卻隱藏著明晰而豐富的脈絡,曾經奔騰著生命的善愛和慈悲的血液。
(周志超摘自《演講與口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