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軍

過了四月,各地春茶大量上市在即。中國的茶產業如何發展,又一次成為各級政府熱議的話題。
中國是茶樹的原產地,茶文明的發祥地,也是茶葉生產和消費大國。當今,在全世界30多個產茶國每年生產的300多萬噸茶葉中,中國茶產量約為140萬噸,占到其中的45%,規模之大自不必說。但是,盡管我們頭頂著世界第一大茶國的桂冠,卻在世界茶市場中的地位并不值得驕傲。
作為第一大生產國,并非為第一大出口國,位列于非洲的肯尼亞之后。全國尚且如此,各區域產茶地又如何呢?
筆者注意到,凡是在區域原產地品牌上比較響亮的地方,其開拓和占領市場的能力就強很多,其茶產品的附加值就高許多,其規模經營的效應就突出許多。中國本來也是生產紅茶的大國,但從世界范圍來看,凡提及紅茶,世人自然就想到了印度、斯里蘭卡、肯尼亞等國。為什么呢?因為他們生產的主要就是紅茶,其中印度成為紅茶的標志國,自然也成就了該國世界紅茶原產地品牌的金字招牌。
他們把紅茶規模做成了世界第一,也把紅茶的附加值做成了世界前列。
這是一個國家在世界各產茶國中的原產地品牌的表現,這種表現帶來的效應是集體性的成長和幾何式的增長。
原產地品牌是一個國家乃至于一個地區的區域性產業發展的核心競爭力。對于一個區域性茶產業來說,原產地品牌的提升無疑能夠迅速帶動一個地區茶產業的壯大發展。
比如云南的普洱茶,其歷史久遠長達3000多年,在明清時期曾有輻射全國的5條茶馬古道,然而在當代,人們開始熱衷于飲用普洱茶還是近幾年來的事。因為云南省把弘揚普洱茶文化與發展普洱茶經濟作為促進區域特色產業發展的重大工程來抓,舉全省之力向全國、全世界展示推廣普洱茶的原產地品牌。云南的茶園面積現居全國首位,他們如此重視原產地品牌的打造和提升,相信其茶產業帶來的收益定不會令該省人民失望。
筆者到云南品嘗過不少牌子的普洱茶,也從云南買回過好些圓餅狀的普洱茶,但若有人問我哪個牌子的怎么樣,我恐怕還難以回答上來。作為一個外地消費者,大多并不關心是哪個廠生產的,是哪個牌子的。
也就是說,一個區域性茶產業的壯大發展,單靠某一兩家當地茶企業自創品牌的自我滾動式發展,是很難快速拉動一個區域的產業化大發展的。原產地品牌的打造和提升,不僅僅是單個企業的努力所能及的。
這就意味著我們的地方執政者必須高度重視打造和提升原產地品牌。
其實,我國各地也并非沒有榜樣可循。比如龍井和西湖、白茶和安吉、毛尖和信陽、瓜片和六安、碧螺春和洞庭、大紅袍和武夷山、鐵觀音和安溪等等,一個茶,一個原產地,兩個詞的影響力幾乎可以劃等號,這就是原產地品牌的魅力之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