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刊記者 陳 曉
草根網商年售上億
□ 本刊記者 陳 曉

去年9月,淘寶搜索新規出臺,疑中小賣家利益遭損。淘寶眾多賣家集聚到淘寶總部抗議。一次小小的規則變動便造成網絡銷售界的地震。
“去韓國的進貨成本高了,賣得自然比以前貴了”,三兒解釋道。三兒是淘寶一家網店店主的名字,不是真名,但朋友們已經習慣這么叫他。從上海戲劇學院畢業后到俄羅斯留學,一直活躍在影視領域內的三兒,在“70后”的同齡人里面有點特立獨行,熱衷旅行,崇尚自由,甚至被標榜上文藝青年的標簽。
自兩年前辭掉東奔西走的電視臺工作后,三兒和妻子安麗成為了網絡創業一族。現在朋友們時常開玩笑地稱他是個商人,“見過商人背雙肩包的嗎?”三兒這樣反駁。然而,對于這兩個30出頭的年輕人而言,從朝九晚五的工薪階層直接躍入年收入數百萬元的行列,只用了兩年時間,這一切都依靠他們的網店,一個以經營女裝為主的淘寶店鋪。
3月底的杭州,乍暖還寒,酒吧里熱鬧非凡,三兒和淘寶女裝銷量排名前一百的店主們坐在一起閑聊,推杯換盞之間交流創業與經營經驗。這是淘寶網的一個活動,旨在建立一個賣家之間交流的平臺,自費參與。三兒說,在這批賣家之中,從幾千萬到上億的年銷售額都不鮮見,自己幾百萬的銷售額算“很小很小”的。
三兒的網絡創業經歷印證的正是我國電子商務發展的奇跡。據權威部門統計,2010年電子商務交易額達到4.5萬億元,同比增長22%,其中,網上零售市場交易規模達5131億元。隨著電子商務交易額的劇增,電子商務對我國經濟發展和就業的拉動作用也日趨明顯。
據淘寶數據中心發布的數據顯示,截至今年1月,淘寶網創造了164萬個直接就業機會,這其中還不包括給物流、支付等行業帶來的間接就業崗位。分析人士認為,以網絡創業帶動社會就業,對于促進社會穩定、經濟發展、擴大就業、增加消費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義。
“網商”已經成為一個職業新寵,投身到以電子商務為基礎的網絡交易成為許多人的創業選擇之一。這些曾經僅僅為別人創造點擊率的中國普通網民,現在正在利用互聯網創造財富。
兩年前的三兒從沒有想到自己會踏入這一行,起初只是憑著創業的激情,在北京的服裝批發市場進了一些貨,抱著試一試的心態,安麗當模特,三兒當攝影師,就這樣第一批貨上架了。
三兒說,他們的創業算得上真正的草根,沒有資金背景,沒有經驗,僅憑一腔熱情和自己的喜好,或許正是這種隨性且不逐利的性格吸引了顧客,他們在自己的店鋪里寫滿日記,記錄自己在世界各地的旅行和心情,吸引了一大批粉絲,這些粉絲也成為店鋪里不斷光顧的老顧客。
隨著銷量的提高,三兒和安麗已經不再滿足北京服裝批發市場的貨源,他們找到貨源的上家,來到韓國。如今,他們平均每個月要去一到兩次韓國,大部分的拍攝也在韓國完成。三兒在蘇州租下一間工作室,有五六名工作人員為他處理日常的客服、發貨等工作,每個月的成本支出在5到6萬元。
盡管雇了一些人手,三兒并沒有覺得更輕松,接下來的工作是將零散的團隊進行企業化運作,完善規章制度和推廣方案,對于未來,他們充滿憧憬。
另一個故事是關于Wing,這是她的網名。Wing喜歡在博客上記錄每一天的服裝日記,她習慣各種撞色和混搭,在復古風格當道的當下,Wing有著一批忠實的粉絲。她本科學習管理,看起來似乎和時尚完全不搭界,但事實上她極具個人風格的網店已經成為一個復古風格熱衷者的聚集地,具有了相當成熟的規模。如今Wing除兼職淘寶外還在學一些自己感興趣的東西,如繪畫、設計等,曾經的副業已經變成主業,也成為她的主要收入來源。
如果說三兒和Wing的創業僅止于網絡,那網名為“小鳥”的徐瀟則將“鼠標+店面”的模式做到極致。
2002年,徐磊 、徐瀟兄妹投資3萬元辦網店,開始賣鉆石產品。經過8年的打拼,昔日的小網店,已經成長為中國珠寶界的新軍。2010年,“鉆石小鳥”的線上鉆石產品銷售額達4億元。
“中國的珠寶市場空間非常巨大,幾個億只是一個開始。”徐瀟說,以周大福為例,去年包括黃金在內的全國全年銷售額達300億元,其中鉆石銷售40億元。“這說明在中國幾十個億是一個可以實現的體量。”
這些成功者的故事似乎印證了網絡購物市場的巨大繁榮,然而,并不是每個人都像他們這么幸運。
江南今年27歲,安徽人,住在有著“江南第一茶市”之稱的蕪湖市三山區峨橋鎮,因為有獨到的貨源,她也干起了網店的生意,但是一段時間下來她覺得網店費時費力,每天要盯著電腦,每一件商品都要精心打包發貨,還要擔心顧客不滿意給了差評,遠不如實體店賺錢來的快,最終選擇關店了事。
曉婷曾經是一名白領,2008年由于工作所在的公司倒閉,在朋友的介紹下開始接觸淘寶,從一開始什么都不懂到一點點學習別人開店的經驗,從最初的尋找貨源、確定定位到開店,在投入一萬余元的初始資金后,經過一段時間的宣傳,她的女裝店開起來了。
“從3月份一直干到7月份,最好的時候每個月才有幾百塊的收入,每天守著電腦卻無人光顧”,小婷說,后來幾經轉型,從女裝到親子裝,再到箱包,小婷的店始終沒有起色。小婷坦言,她依然沒有完全弄明白自己失敗的原因。
盡管各種創業的故事有成功有失敗,但是不可否認的是,網絡銷售的紅紅火火。
淘寶數據顯示,2010年淘寶網注冊用戶達到3.7億,在線商品數達到8億,最多的時候每天6000萬人訪問淘寶網,用戶方面,淘寶每位用戶平均交易筆數比2009年增加了35%,而近一個月在淘寶上超過5筆交易的用戶達到1350萬人。
數據還顯示,淘寶平均每分鐘出售4.8萬件商品,其中包括864件衣服,36部手機、880件化妝品、85本書、53包紙尿褲、13件燈具等。同時,以淘寶商城為代表的B2C業務交易額在2010年翻了4倍,淘寶相關人士表示,未來幾年此業務仍將保持這一增長速度。
淘寶網單日交易額峰值達到19.5億元,這天來自去年的11月11日。19.5億元的數據分別超過北京、上海、廣州三地社會消費品零售單日額。同時,二三線地區網購繼續保持高增長,3個增速最快的地區,有兩個來自二三線區域。
伴隨著淘寶網帶來的商業模式變化,這一模式進而改變著人們的生活方式,更多的年輕人愿意投入這一行業。
一個巨大的市場在人們面前打開,一個充滿機遇的業態吸引著無數人躍躍欲試。
一個新的趨勢是,隨著移動網絡設備的應用,網絡購物也隨之呈現出新的方向。
3月25日在廈門舉辦的2011年網商大會上,ebay網總裁兼首席執行官約翰·多納霍介紹,移動設備會對未來的網絡購物、支付產生巨大影響,未來會有50%的人使用移動設備上網,這意味著更多機遇的出現。目前,ebay發布的用于網絡購物的移動設備已經達到20億的交易額。
以淘寶網為例,手機淘寶平臺和基于該平臺的應用商店的開放,使得更多新的需求浮出水面,包括商品、交易、用戶、物流、支付等,任何一個需求都能催生出一個新的應用,而這對賣家的商品定位和推廣能力都無疑是一個新的考驗。
與此同時,在巨大利潤的背后,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是,大部分的網絡賣家都行走在實名與納稅的灰色地帶。
記者隨機采訪的幾位規模較大的網絡賣家都紛紛表示,由于沒有工商注冊和登記,暫時都沒有納過稅,這似乎已經成為大批草根網商的一個共同點。
去年7月1日,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實施《網絡商品交易及有關服務行為管理暫行辦法》。根據《辦法》規定,通過網絡從事商品交易及有關服務行為的既可以是法人、其他經濟組織,也可以是自然人。其中,通過網絡從事商品交易及有關服務行為的自然人,應當向提供網絡交易平臺服務的經營者提出申請,提交其姓名和地址等真實身份信息。具備登記注冊條件的,依法辦理工商登記注冊。
專家認為,隨著網上開店實名制和備案的實施,也為政府相關部門以后征收營業稅、工商管理費以及下發網店營業執照打下了伏筆。
“有的賣家只滿足現狀就可以了,但是想做得更大,就必須公司化運作,最終肯定會納稅的”,三兒說。
□ 編輯 崔銀娜 □ 美編 王 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