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社會,許多人對假發票并不陌生。電子郵箱里、手機短信里、傳真文件里、甚至地鐵的小廣告里,隨處充斥著兜售假發票的信息。
2010年,全國檢察機關受理的發票犯罪案件數同比大增50%以上。據國家稅務總局統計,去年一年,我國共查處各類制售假發票和非法代開或取得發票案件4萬多起,抓獲犯罪嫌疑人將近一萬人,繳獲假發票6億多份。
當前,房地產、建筑安裝企業利用虛假發票偷逃稅款的現象很普遍,造成國家稅收大量流失。一些大商場、度假村、酒店等也都會用虛開發票的辦法吸引客戶。更令人不解的是,部分行政、事業單位也是假發票的“老主顧”。2010年審計署抽查發現,56個中央部門已報銷的2.9萬余張可疑發票中,有5170張為虛假發票,列支金額高達1.42億元。
根據財政部的有關規定,中央部門必須嚴格按照規定用途使用財政撥款。一些單位利用這些假發票,把本該用到工作上的錢款變成了賬外“小金庫”,用于發放職工福利補貼,甚至是個人貪污或行賄。不過,與利用假發票套取銀行資金比較起來,以上種種行為只能稱得上是“小意思”。國家審計署副司級審計員張曼曼透露,利用虛假發票辦理商業匯票貼現,騙取銀行貸款的資金量驚人,一上來都是幾個億、十幾個億甚至幾十個億。
正是因為有如此巨大的市場,假發票才猶如雨后春筍般源源不斷。巨大的需求催生了專業化的假發票生產集團。據了解,在浙江臺州、河南周口、安徽阜陽、湖南婁底、廣東饒平和江蘇連云港,都發現了較大的制售假發票團伙。參加過多次打擊假發票犯罪行動的浙江臺州市公安局刑偵支隊副支隊長龐正云告訴記者,假發票團伙都是家族式經營,有時候一個村的人都從事制售假發票的生意。以前,這些“家族化企業”制售假發票主要在比較大的一線城市,例如北京、上海、南京等地;而現在,他們的業務已經有向二三線城市蔓延的勢頭。
假發票犯罪的專業化、集團化不僅僅體現在規模上,還體現在制售假發票的手段上。現在的假發票已經不再局限在制作假發票方面,一些犯罪分子開始用真發票虛列支出,開具假發票。杭州余杭區經偵大隊民警趙軍龍說:“賣發票是分層次的。第一個層次是公司實際經營人,注冊公司后去稅務部門領發票;他下面有一批業務員,專門兜售發票。”
假發票已經成為經濟發展中的毒瘤。明年,有關部門將在全國推廣網絡發票。與此同時,銀行支付憑證將作為大額發票抵扣稅款和報銷入賬的必要條件。這些新手段的加入是否能根治假發票問題,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