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1月3日1時43分,我國自行研制的“神舟八號”飛船(以下簡稱“神八”)與“天宮一號”(以下簡稱“天宮”)目標飛行器在距地球343公里的軌道實現自動對接,為建設我國空間站邁出關鍵一步。這是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完成的首次空間交會對接試驗。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掌握空間飛行器交會對接技術的航天大國。
“神八”與之前的7艘神舟飛船相比,有何不同之處?且看航天專家為您一一解讀。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五院載人航天總體部主任設計師石泳介紹說,兩者的飛船系統存在許多不同。“神舟七號”飛船(以下簡稱“神七”)的軌道艙是生活艙和氣閘艙的結合體,可謂一艙兩用——根據其支持航天員太空生活的功能,稱為軌道艙;根據其支持航天員出艙活動的功能,稱為氣閘艙。而“神八”則沒有氣閘艙。從返回艙的外形上看,“神八”與“神七”一樣,但“神八”增加了測量敏感器。
石泳表示,“神八”的一大特色表現在返回式坐椅上,體現了設計人員的綠色理念。“神七”坐椅下有一個壓力燃氣包,一旦發生泄漏,后果不堪設想。因此,“神八”最終用壓縮空氣取代燃氣,并增加了一套氣源組件系統作為動力源,這意味著即使發生泄漏也不會對航天員的身體產生任何不利影響。此外,飛船返回時航天員承受的沖擊力很大,為了讓航天員著陸時感覺更舒適,設計人員對“神八”的坐椅也進行了相應的改進。
石泳還介紹說,“神八”不但可以前進,還具有平移功能。這也是它的一大亮點。
與“神七”相比,“神八”增加及改進了大量設備,在設計時,推進艙總體單位既要考慮到艙體在太空飛行過程中的重心和平衡,還要根據產品體積大小安裝在合適的位置,同時要考慮安裝時操作人員的操作和檢修方便。經過綜合權衡,研究人員設計出了科學合理的推進艙總體方案,安全調試一步到位,確保了“神八”任務的完成。
石泳還介紹說,在供電能力上,“神八”比“神七”增加了12臺發電機,供電能力大大增強。在功能上,“神八”新增了交會對接的能力。
“神八”與“天宮”的交會對接這一輝煌的時刻,怎樣才能迅速傳遞給世界?“神八”的測控與通信分系統解決了這個問題。
石泳說,經過研究,該系統采用了擴頻通信方案,并通過大量試驗與摸索,選擇了合適的參數,最終獲得了良好的通信環境。
他表示,“神八”的艙外攝像機可受航天員控制,且圖像處理的能力比“神七”大大提高。為了滿足飛船用戶的要求,分系統采用先進的壓縮編碼體制,雙路圖像傳輸模式,大大提高了圖像傳輸質量,保證了畫面能夠清晰地傳回地面,讓全世界人民都能看到中國航天的這一壯舉。
航天員系統副總設計師王憲民介紹,不載人的“神八”,會有形體假人隨之上天,進行相應的科學實驗。此外,一些受保質期限制的物品,包括航天食品、清潔用品、冷藏用品、藥品、實驗配套用品等,也會隨“神八”上天,在交會對接后,安裝到組合體上使用。
托舉“神八”升空的長征二號F火箭,在我國火箭家族中個頭最大、重量最重、可靠性最高。運載火箭系統總指揮劉宇說,發射“神八”的是長征二號F遙八火箭,托舉“天宮”的是長二FT1火箭,兩款火箭是“孿生兄弟”。與送“天宮”上天的火箭相比,“神八”的火箭頂上多了個小尖尖,個頭高出6米多。這個有點像避雷針的裝備叫“逃逸塔”,是專門為保障航天員的安全而設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