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年代精簡退職職工生活費支付不足額歸誰管
我于1962年響應國家號召回鄉務農,是按照文件規定享受生活補助的人員,現在已經80高齡,且體弱多病,生活困難。可是10年之中單位發給我的生活費少發了6000余元,請問,60年代精簡退職職工生活費支付不足額誰能管?
【莊河市】 張祿田
按照《關于調整60年代精簡退職職工生活待遇標準的意見》 (遼政辦發〔2008〕85號) 規定,發放渠道為:
一、精簡職工所在企業生產經營正常,待遇能夠得到及時落實的,救濟補助費按新標準由原渠道發放;因企業破產、轉制等原因造成救濟補助費不能發放的,轉由民政部門管理。今后,因企業破產、轉制導致待遇不能落實的精簡職工,經有關部門確認后,可隨時轉由民政部門管理。
二、救濟補助費由機關事業單位負責發放的,繼續由各機關事業單位按新標準負責發放。
三、民政部門除負責原有的救濟對象外,還負責移交的破產、轉制企業的精簡職工救濟補助費的發放。
各級民政、勞動保障、國有資產管理、人事、經委、中小企業、糧食、供銷社、商業等部門負責調整待遇標準的政策指導和督促落實。
運行機制為:
一、各地、各部門及各企業、事業單位要本著對精簡職工利益高度負責的精神,在對象確認、審核登記、待遇標準調整、資金發放等各個工作環節上,建立科學的工作制度和良好的運行機制,實現規范化管理。
二、要認真按照新標準,及時將救濟補助費發放到精簡職工手中。對沒有按標準發放救濟補助費等問題,各有關部門要牽頭處理解決。
三、各級民政部門要切實發揮組織協調作用,對轉由民政部門負責管理的破產、轉制企業精簡職工待遇的落實,可按照以下程序辦理:
(一)精簡職工持精簡手續或已享受待遇的有效證件,到戶籍所在的縣(市、區)民政局登記。
(二)縣(市、區)民政局按地區和精簡企業類別(省屬、市屬和縣屬)進行分類后,向原精簡企業的同級國資委或經濟局發函確認企業是否破產、轉制。各級國資委或經濟局應及時對企業狀況進行確認,并予以答復。
(三)精簡職工檔案同時移交到現戶籍所在縣(市、區) 民政局,重新建立檔案資料。
(四)縣(市、區)民政局在確認企業狀況后,將符合條件的精簡職工報市民政局核準。
(五)市民政局核準后,與同級財政部門協商,編制所需經費預算及市、縣兩級財政分擔比例。
(六)以市民政局、財政局名義向各縣(市、區)下達救濟補助名單和市級財政所列支的資金。
(七)縣(市、區)民政局、財政局在收到發放名單和撥款通知后,及時列支本級所負擔的資金,并通過銀行發放。
救濟補助費應在核準之日的下月起發放。
精簡職工已參與企業破產、改制并已領取一次性生活補助費的,已領取的一次性生活補助費不予抵頂。
對我省精簡、現在外省居住且已享受待遇的精簡職工,因企業破產、轉制原因而沒有落實待遇的,由原精簡單位所在地的縣(市、區)民政部門負責管理,具體管理辦法可參照以上程序辦理。
資金來源為:
由于60年代精簡老職工救濟補助費資金來源渠道不同,解決的辦法也不盡相同。因此,各地各部門及各企業、事業單位要采取措施,切實保障救濟補助資金來源渠道暢通。
(一)救濟補助費由企業、機關事業單位負責發放的,所需資金仍由原渠道解決。各企業、機關事業單位要對救濟補助費進行統籌安排,確保補助資金按時足額發放。
(二)救濟補助費由民政部門負責發放的,所需資金原則上由市、縣兩級財政分擔,省財政對確有困難的地區給予適當補助。各級財政要在年度預算中足額安排救濟補助資金,并隨對象數量的增減和救濟補助標準的調整作相應調整,同時加強對資金使用的監督和管理,確保專款專用,落實相應的工作經費,保證工作順利進行。
中直駐遼單位可參照以上意見執行。
按照上述規定,您應該找原所在單位。所在單位能夠足額支付而不足額支付,可找其上級主管部門。如果企業實施了轉制、破產,則可找當地民政部門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