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妍
在央行再次上調存款準備金率后,市場資金價格連日飆升。與此同時,貨幣市場基金收益率繼續攀升。截至6月21日,貨幣基金平均7日年化收益率為3.45%,穩穩跑贏一年期定存利率3.25%。
本周走進《投資者報》“基金經理面對面”專欄的嘉賓分別是諾安貨幣張樂賽、嘉實貨幣魏莉、信誠新機遇劉浩、匯豐晉信科技先鋒邵驥詠及富國首席海外分析師李軍、長盛環球大盤吳達。他們既會談如何選擇貨幣基金,也將探討近期A股低迷中的投資情緒。
加息預期讓貨幣基金直接受益
《投資者報》:兩位貨幣基金經理能否通俗易懂地解釋下為何近期貨幣基金收益率大幅飆升?目前貨幣基金總計75只,投資者應如何選擇?
張樂賽:3月期央票發行利率陡然上升,導致市場對加息的預期進一步增強。在加息預期的背景下,有著“現金管理工具”美譽的貨幣基金表現更強。
央行今年第六次上調準備金率,回收了部分流動性,而貨幣基金強調的是流動性管理,市場資金緊張時,資金利率高,此時參與資金拆借,就能獲得較高收益。面對不明朗的市場、相對股票基金的高風險,收益穩定的貨幣基金是一種良好的投資選擇。
魏莉:從中期來看,在通脹居高不下和宏觀調控持續緊縮的背景下,預期下半年銀根很難放松,貨幣市場工具、債券市場收益率仍將上升或持續維持高位;短期來看,考慮商業銀行年中考核等季節性因素,將進一步加劇短期流動性收緊,預期近期貨幣市場收益率將持續走高,目前是投資者購買貨幣基金的較好時機。
此外,由于貨幣基金的高流動性和安全性,考慮其申購贖回費率為零,且贖回資金T+1日即可從托管賬戶劃出,因此可將貨幣基金視為較好的現金管理工具。投資者可盡量選擇規模相對較大的貨幣基金進行投資,因為規模越大基金操作騰挪的空間越大,更有利于投資運作,也能更好地控制流動性風險。
股票市場在三季度震蕩筑底
《投資者報》:隨著上證綜指下探到2600點附近,投資者最近一周的情緒極度低落,怎樣從冰點中調整情緒,并把握好股指觸底后的投資機會?
邵驥詠:現在投資者情緒比較謹慎,根本上看是擔心三個問題。一是政策會否收緊;二是經濟是否會硬著陸;三是擔心通脹失控。我們判斷,產能過剩問題已經好轉,微觀企業15%的盈利增速應該能夠維持,今年總體上看經濟不會硬著陸,政策面也不會出現大收大放的局面。
未來兩年通脹回落到3%以下的可能性不大,畢竟全球過剩的流動性需要時間來消化,但海外經濟復蘇在三季度會好轉,輸入性壓力會減弱,國內通脹也不會失控。從市場面看,過去7個月里,對這些悲觀因素已有所反映,指數向下空間已有限,下半年的結構性機會其實不少。
劉浩:近期來看,市場仍存很多風險點,如企業去庫存化的持續、中短期內通脹預期加強、房價堅挺等,而經濟基本面反映在上市公司基本面上,就是企業盈利能力下降,這種情況在三季度還將延續。因此市場將在三季度進入震蕩筑底階段。
不過,同2008年相比,目前宏觀經濟環境不是整體系統風險,仍屬于通過積極適當的政策調控和管理可以解決的問題。因此,目前的股價調整,特別是對新的基金來說,意味著非常難得的買入時機,新一輪牛市行情可能在年底或者明年出現。
QDII上半均進前1/4
《投資者報》:年初至今,QDII幾乎都可進入260多只公募基金的前1/4陣營。但受累中國概念股風波及海外市場持續調整,QDII近期投資風險大不大?
吳達:從絕對回報和相對回報兩個方面看,海外投資對于國人的投資組合的風險平滑好處明顯。最近海外市場的震蕩調整風險將逐步釋放,我們對此保持相對樂觀態度,下半年的機會可能來自美國政策的確定、中國貨幣政策的適度放松。
不過,鑒于目前海外市場還具有一定不確定性,尤其是在歐債危機升級和中東地區政治局勢不穩的情況下,加上美聯儲退出QE2時間的臨近和美元指數的反彈,外圍市場進入自金融危機后的新一輪動蕩期的可能性在增大,因此在配置QDII的同時也應控制好倉位。
《投資者報》:說到QDII,最近富國基金公司推出了國內第一只奢侈品QDII,并提出從“買走世界”到“賺走世界”的口號,為何會有如此口號出爐?
李軍:在一定程度上,中國的確在“買走世界”。據麥肯錫最新報告,從2010年起,中國大陸的奢侈品消費市場將以年均18%的速度增長,到2015年將占到全球奢侈品20%以上的市場份額。這意味著,屆時中國大陸將超過日本,成為全球第一大奢侈品消費國。
而目前中國人境外消費奢侈品已是全球第一。據世界奢侈品協會最新數據,由于人民幣升值且歐元貶值,增加了中國消費者國際市場的購買力,去年,亞洲人在歐洲市場購買奢侈品消費累計達690億美元,而中國人就累計消費了500億美元。
這股奢侈品消費驅動力主要來源于高端人群的增長。羅蘭貝格咨詢統計,2008年中國1000萬元資產以上的客戶數量達到25萬,到2010年這一數字迅速增長到38萬,年均增速超過24%,可投資資產總額2010年達到15億元。
在我們看來,國內高端消費市場已經成為一塊強大的磁鐵,吸引著全球奢侈品牌紛至沓來。2010年奢侈品牌在中國集體大舉擴張,10大奢侈品牌增加了近70家終端,增幅達到16%。在全世界奢侈品牌盯住中國的同時,國內投資者也可考慮一下如何“賺走世界”。
巴菲特最喜歡具有持久生存能力和強大競爭優勢的企業,“就像一個堅固的城堡,四周被寬大的護城河包圍,河里還有兇猛的水虎魚和鱷魚”。我們認為歷史品牌沉淀就幫助了奢侈品業樹立了經營高門檻。
在金融危機后的2010年,奢侈品企業業績突出。如Swatch和Hermes,其 EBIT(即息稅前利潤,具體為扣除利息、所得稅之前的利潤)率超過20%,同時增速保持在12%以上。
由于絕大多數高端消費品的生產商和經銷商在國外上市,比如保時捷、寶馬、奔馳、LVMH、愛馬仕、資生堂、蒂芙尼等,因此,對國內投資者來說,借道奢侈品基金投資不失為一種相對便捷的方式。
我們的研究同時顯示,盡管經歷了前期上漲,但總體來看,海外頂級消費品股票的估值并不太高,仍有吸引力。比如保時捷和寶馬汽車,過去12個月的市盈率大約為9倍和9.9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