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啟見,劉 娟
(湖南軟件職業學院信息工程系,湖南 湘潭 411100)
數據采集就是將要獲取的信息通過傳感器轉換為信號,并經過信號調理、采樣、量化、編碼和傳輸等步驟,最后送到計算機系統中進行處理、分析、存儲和顯示。計算機數據采集系統一般由傳感器、前置放大器、濾波器、多路模擬開關、采樣/保持(S/H)器、A/D轉換器和計算機系統組成。
(1)硬件組成?;赨SB總線的實時數據采集系統硬件組成包括模擬開關、A/D轉換器、單片機、USB接口芯片,為了擴展用途,還可以加上多路模擬開關和數字I/O端口。其硬件總體結構如圖1 所示。多路模擬信號經過模擬開關傳到A/D轉換器轉換為數字信號,單片機控制采集,USB接口芯片存儲采集到的數據并將其上傳至PC,同時也接收PC機USB控制器的控制信息。如圖1 所示。

圖1 系統硬件總體結構圖
(2)芯片選擇方案。在微控制器和USB接口的選擇上有2種方式。一種是采用普通單片機加上專用的USB通信芯片,現在的專用芯片中較流行的有National Semiconductor公司的USBN9602、ScanLogic公司的SL11等。另一種方案是采用具備USB通信功能的單片機。隨著USB應用的日益廣泛,Intel、SGS—Tomson、Cypress、Philips等芯片廠商都推出了具備USB通信接口的單片機。這些單片機處理能力強,有的本身就具備多路AD,構成系統的電路簡單,調試方便,電磁兼容性好,因此采用具備USB接口的單片機是構成USB數據采集系統較好的方案。不過,由于具備了USB接口,這些芯片與過去的開發系統通常是不兼容的,需要購買新的開發系統,投資較高。
本方案的芯片選擇:單片機選擇Cygnal公司的C8051F020芯片,USB通信控制選擇NationalSeniconductor公司的USBN9604芯片。
(3)系統硬件框圖。C8051F020單片機和USBN9604的接口電路如圖2 所示,該電路由C8051F020單片機、USBN9604、時鐘振蕩電路以及相應的外圍電路組成。其中USBN9604通過外部中斷INT0與C805 1F020單片機進行通信。
C805 1F2020單片機與USBN9604的并行連接有非復用和復用2種方式。它們可通過設置引腳MODE0、MODEl來選擇。在非復用方式時,可用控制引腳CS、RD、WR、地址引腳A0和雙向數據線D[7:0]實現相應的地址讀寫。而在復用方式時,則使用控制引腳CS、RD、WR、地址鎖存信號ALE和雙向數據線D[7:0]實現其地址讀寫。
多路模擬輸入信號經多路模擬開關控制將其中的一路接入串行A/D轉換器,A/D轉換器經光電隔離后串行輸出到移位寄存器,移位寄存器將此結果轉為8位并行數據,C8051系統通。
過8位的并行接口傳送A/D轉換器采集的數據,存儲在FIFO存儲器中;一旦FIFO存滿,SIE立刻對數據進行處理,然后C805 1F020系統將數據從FIFO存儲器中讀出,由收發器通過數據線 (D+、D一)送至主機。圖2 中USBN9604的CLKOUT與C8051F020的XTAL1相連,即USBN9604的時鐘輸出為C8051F020提供時鐘輸入。USBN9604的復位端接RC電路以保證復位電路可靠地工作。由于晶振頻率較高,結合USBN9604內部網絡,在XOUT端串接100mF電容及470mH電感,起穩定內部振蕩頻率的作用。

設計的主要功能:模擬數據被C805 1F020的ADC采集并進行處理,C805 1F020通過USB控制器把它發送到Host(PC或者是工作臺),相反,Host可以把這數據發送給USB控制器。
一個USB設備的軟件一般包括主機的驅動程序、應用程序和固件程序。固件實際上是單片機的程序文件,存放在單片機中,包括USB設備的連接、USB協議、中斷處理等。
USB固件程序的結構一般是基于中斷處理的。主程序做完必要的初始化工作后,就等待USB中斷的產生,中斷產生后,根據中斷狀態對相應的端點讀取數據,或是向相應的端點發送數據。USB單片機控制程序系統解決方案通常由3部分組成:初始化部分,初始化單片機和所有的外圍電路 (包括USBN9604);主循環部分,其任務是可以中斷的;中斷服務程序,其任務是對時間敏感的,必須馬上執行。
初始化USB須使用USB讀/寫函數對USB控制器內部的控制寄存器進行設置。中斷服務程序處理USB控制器產生的中斷,將數據從USB內部FIFO讀出,并建立正確的事件標志,以通知主循環程序處理。初始化單片機主要就是對ADC進行初始化。
USB為計算機外設輸入輸出提供了新的接口標準。它使設備具有熱插拔、即插即用、自動配置的能力,并標準化設備連接。USB的級聯星型拓撲結構大大擴充了外設數量,使用外設更加便捷,快速。而新提出的USB2.0標準更是將數據傳輸速率提高到了一個新的高度,可以說,USB接口具有很好的應用前景。
[1]林嶸,孫金生,秦華旺,等.數據轉換與接口技術[M].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