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夏廣安
“房子降價就賠償”,開發商底氣何來
文/夏廣安

新聞背景
限購、限價等政策持續發力,在成交量持續下降的帶動下,北京、上海等地房價開始松動,并出現了由點及面的趨勢。遭受損失的老業主與開發商一度沖突激烈,降與不降,路在何方?開發商的“底氣十足”更是打破了中低收入群體有房子的夢想,實現“居者有其屋”的理想,看來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

在廣州市房協舉辦的“2011廣州房地產博覽會高峰論壇”上,針對現場觀眾的提問,與會專家、業內人士給出的建議幾乎一邊倒:限購令還要持續下去,今年是買房的好時機,甚至有開發商稱“明年房價降了,我賠你”。(9月19日《羊城晚報》)
聽此豪言,不覺讓人詫異。人們買東西向來貴賤隨時機,即使有商家承諾“降價可補差價”,也有期限規定,短則一周,長則一月。像這個開發商如此“信誓旦旦”,愿意到明年還賠差價的尚不多見。欣喜之余,又讓人擔心這會不會是他的“信口開河”?他會“白紙黑字”將此寫入合同嗎?
今年8月份,北京通州華業東方玫瑰樓盤降價售房,短短幾周內,就使老業主損失近40萬元。老業主不滿,集體維權、聲討開發商,迫于壓力,開發商才承諾補償差價,同意退房、換房。買房時,顧客是上帝;退房時,顧客是乞丐。鑒于某些開發商“翻臉比翻書快”,顧客再小心亦不為過。
不過話又說回來,國家一再嚴厲調控房地產行業,限購也從一線城市波及二三線城市,為什么還有開發商口出此言?房價真是下跌無望嗎?
據國家統計局最新公布的數據顯示,全國70個大中城市8月份新建商品住宅(不含保障性住房)價格環比下降的城市有16個,持平的城市有30個。2009年以來,房價環比停漲城市數量首次過半。一方面是過半城市房價停漲,甚至有專家預言房價拐點即將出現,另一方面是開發商叫囂著“降價沒門兒”。不知辛苦攢下血汗錢的老百姓該相信誰?房價是漲是跌,還真是個問題。
但可以肯定的是,開發商敢有此承諾,也就意味著房地產行業是個暴利行業,不然他哪來的巨大資金,哪來的底氣?
其實,房地產成本向來成謎,開發商和地方政府又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而土地出讓往往是當地政府的主要收入來源,更有甚者,一些地方的土地出讓金甚至占到了政府財政收入的60%到90%。可以設想一下,若房價大跌,房地產行業萎縮,必然會造成地方政府財政困難,這肯定是他們不愿看到的。故而,地方政府不拓寬收入渠道,不改變“樓市發展——土地資金——城市擴張——GDP增長”的經營模式,房地產開發商依然有可乘之機,他們依然和地方政府“利益與共”,降房價更是空談。原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成思危在清華大學公布了自己的一項調查結果:“2005年我的博士生專門做了一次調查:在北京、上海和福州做了三個案例研究,結論都差不多,在房價中,房子土地和建筑成本占50%,政府稅費占20%,開發商占30%。這30%里有一部分,是開發商最不愿意公布的,說白了就是行賄的費用。”
房價降不降,專家尚有爭議,但就開發商的言語來看,降房價很難。他的“底氣十足”更是打破了中低收入群體有房子的夢想。實現“居者有其屋”的理想,看來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
編輯:董曉菊 dxj502@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