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盧勁杉 董曉菊
用責任來提“建議”
文/盧勁杉 董曉菊
2011年6月,上海市人民檢察院發出了今年以來的第一份檢察建議——《關于上海農村地區非法組織賣血案件綜合治理的檢察建議》,這也是上海市人民檢察院偵查監督條線2011年專項綜合治理工作的重要項目之一。
這份檢察建議最初來源于上海市青浦區人民檢察院(以下簡稱青浦檢察院)提交的一份研究報告,這份研究報告的提交還要從該院辦理的一起非法組織賣血案說起。
2010年6月26日上午,正在為獻血指標發愁的青浦區某村負責衛生工作的黃玲玲突然接到一個電話,電話那頭操著外地口音的女子自稱姓施,并說她的一些老鄉在鎮上工業園區上班,如果村里的獻血指標完不成的話,可以叫他們過來幫忙。
黃玲玲聽完喜出望外,這些天來,她一直在為完不成獻血指標的事頭疼不已。雖然村里一直動員村民積極獻血,而且還強調每獻血200毫升就可以得到800元補貼,可是一個月過去了,只有兩個人報名,離達到30人的指標還差很遠。此時,有人找上門來說可以幫忙,黃玲玲心里的一塊大石頭總算落了地。
2010年7月初,犯罪嫌疑人施某、劉某兩人在浙江省平湖市通過發布“愛心獻血”小廣告,或者利用老鄉、同事、朋友等社會關系,以獻血一次400毫升可得800元為誘餌,在經濟相對落后地區或者外來務工人員中招募獻血者。

青浦檢察院通過實踐,深刻意識到制發檢察建議對于社會管理創新的重要意義。
招集好獻血人員后,2010年7月6日,施某、劉某帶領18名獻血人員到青浦區某村驗血。驗血合格后,2010年7月18日,劉某又將這些人帶到了某村村部獻血點。與上次不同的是,這次獻血者的身份被偽造成了青浦某村村民,或是“外埠戶籍,在上海居住6個月以上”的務工人員。隨后,這些人完成了“義務”獻血,并如約拿到了賣血錢。只是他們并不知道,施某、劉某一滴血都沒有賣,卻拿得比他們多得多。這次賣血,劉某從每一賣血人員處獲利350元,施某則從每人處獲利450元至500元不等。
幾乎沒什么成本投入,卻能賺來巨額利潤,這種發財方式令“血頭”施某、劉某興奮不已。2010年7月20日上午,劉某又帶著幾個獻血者到某村獻血點獻血。當她準備到村委會那里去領取獻血補償款時,卻被守候在那里的民警逮個正著。
2010年8月,青浦檢察院以涉嫌非法組織賣血罪,將劉某及其他同案犯批準逮捕。后經人民法院依法判決,涉案人員均被判處相應刑罰。
案件雖告一段落,但遠未達到案結事了的效果。青浦檢察院在辦理案件的過程中,敏銳地感覺到這種非法組織賣血的現象并不是個案,其他區縣農村也很可能存在這種現象。那么,導致這種現象屢禁不絕的原因在哪里?又有什么危害?面對這些疑問,檢察官們深感責任重大,若不查個水落石出,又何談保障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帶著這種高度的責任感,青浦檢察院的干警在檢察長的帶領下,多次深入獻血點和衛生行政管理部門進行實地調研,逐漸摸清了案件背后隱藏的癥結所在。“自2007年以來,本市檢察機關共批準逮捕10件發生在農村地區非法組織賣血案的17名犯罪嫌疑人。這種現象屢禁不絕的原因,主要在于基層無償獻血制度宣傳不到位,沒有真正激發獻血意愿,因此導致了農村地區自愿無償獻血的村民很少。”青浦檢察院的周紅亞副檢察長向前來采訪的記者介紹道,“與此同時,巨大的利潤驅使靠非法組織賣血來牟取暴利的‘血頭’、‘血霸’不惜挺身走險;而村干部為了順利完成獻血任務,面對自愿獻血人數少的尷尬境地,為了完成工作指標,當‘血頭’主動找上門時,也就不加深究地與之合作了。”
“而非法組織賣血的危害也是相當大的,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損害了獻血者自身的健康;二是對血液質量產生巨大危害;三是擾亂了社會無償獻血制度。”針對非法組織獻血的危害,周紅亞條分縷析,娓娓道來,“針對這一塊,我們也做了大量的調查工作。血站對獻血者的每次采血量以及采集間隔期,《獻血法》中都有明確的規定。倘若頻繁、過量地供血,則極易引起臟器功能衰退,甚至危及生命。還有更為關鍵的一點,由于對身份審查存在漏洞,有的獻血者冒充他人身份進行獻血,照樣能夠通過驗血抽血。而這種血液與身份錯位的現象會影響血液質量追溯鏈,增加血液傳染病的風險,對臨床用血造成安全隱患。另外,非法組織賣血者冒用他人身份,則會造成獻血者與義務獻血證上不是同一個人,與無償獻血的發展方向相悖,直接擾亂了我國無償獻血的相關制度。”
發現這些問題后,本著對人民群眾生命健康負責的高度責任感,青浦檢察院在經過深入的調研后,研究撰寫了《上海農村地區非法組織賣血現象調研報告》,分析特點,查找問題,并通過市院《檢察情況反映》向市委、市政府及有關部門反映,提出對策建議,努力爭取市領導的支持。
上海市人民檢察院對這份報告高度重視,迅速向上海市衛生局等部門發出檢察建議,提出了許多有針對性的建議。檢察建議引起了市人大、市委政法委和相關職能部門的高度重視,為規范上海市無償獻血管理制度,維護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安全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檢察建議發出后,上海市人大內司委、教科文衛委召集市公安局、市檢察院、市衛生局等單位召開座談會,專題研究落實相關工作。上海市衛生局在接到檢察建議后,立即向全市各區縣轉發,并迅速開展“打擊非法組織賣血”專項治理活動。
上海市檢察院與青浦檢察院多次走訪市血液管理辦公室等職能部門,就檢察建議落實情況進行回訪,并及時通報案件辦理情況和案件暴露出的問題,組織相關人員座談,認真聽取衛生行政管理部門在完善制度方面的意見,共同探討管理措施,積極參與整改,確保衛生行政管理部門開展的專項綜合治理工作取得實效。
目前,上海市全市正積極開展自愿無償獻血宣傳,采取了在獻血現場擺放血源安全警示展板,突出各區縣血源安全舉報電話,加大身份審查力度等改進措施,以彌補獻血流程中的漏洞,推動采供血工作規范化、管理科學化。
關注民生,立足本職,拓展思路,找準檢察工作與社會管理的結合點,多措并舉創新發展,一直是青浦檢察院開展工作的重中之重。不只是在辦理非法賣血案上,在其他事關民生的領域,青浦檢察院也會適時發出檢察建議,主動參與社會管理。
青浦檢察院在辦理某公司違規排污案時,本著為“綠色青浦”建設大局服務的宗旨,以該案為切入點,對青浦區的整體水環境展開專項調研。對有可能存在的制度隱患和漏洞,通過向相關主體制發檢察建議書的方式,來彰顯檢察監督權在環境保護等公共領域應有的作用。
在辦理某速遞公司員工竊取客戶包裹案時,青浦檢察院發現該公司由于在快遞件收發流程及監管方面存在薄弱環節和漏洞,于是向公司發出檢察建議。建議對不同網點的快遞件作明確的區域劃分,加強公司對快遞件收發流程的監管,和對運送快遞件車輛的常規檢查,防止客戶包裹失竊。同時建議加強對公司員工的管理和法制宣傳教育,提高員工的法律意識。
這些檢察建議,得到了相關部門、單位的高度重視。在調查核實后,相關單位都采取了預防、整改措施,并對通過這種形式服務民生的創新舉措給予了高度評價。
青浦檢察院的成功經驗說明,只有轉變執法理念,才能真正意識到為什么要推進社會管理工作,才能認識到制發檢察建議對于社會管理創新的重要意義,也才能切實有效地行使好檢察建議權。
青浦檢察院檢察長徐燕平談檢察建議
檢察建議針對案發單位在執行規章制度、落實管理措施等方面存在的漏洞建言獻策,最大限度地化解了社會矛盾,是檢察機關服務和保障民生的一大亮點。
檢察建議在創新社會管理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一方面,檢察建議作為檢察機關履行法律監督職能的一種有效形式,在參與社會治安綜合治理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另一方面,通過制發檢察建議,可以使有關單位完善制度,加強內部制約、監督,正確實施法律法規,完善社會管理、服務,預防和減少違法犯罪。
基于這種重要性,時下檢察系統不斷通過內容形式的完善,與機制創新等形式,挖掘檢察建議的潛能作用。青浦檢察院的做法主要是:首先,不斷深化對檢察建議的認識,規范和完善檢察建議的方式,在牽動民生與發展的重要領域,確保檢察建議的實效性和權威性。其次,注重結合實踐,進一步完善檢察建議,使之重點突出,更有針對性。再次,在確保檢察建議信息暢通的前提下,增強檢察建議線索來源和發現的及時性,并綜合運用多種形式,拓寬檢察建議途徑。